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禹是如何改变禅让制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帝位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05
转发:0
评论:0
禹是如何改变禅让制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帝位的,禹的父亲——鲧,却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相传鲧曾受尧指派,负责治理洪水,他用筑

  禹的父亲——鲧,却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相传鲧曾受尧指派,负责治理洪水,他用筑堤挡水的办法,试图堵住洪水,但堤坝坍塌,造成了更大的水患,治了九年也没有成绩。

  舜摄政后视察治水情况,“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古史传说往往以为,鲧用堵水之法治水失败,其子禹用疏导之法获得成功,事情简单而明确。

  其实,治理洪水是原始社会后期先民们经过数代人的奋斗才得以完成的,古史传说将功劳全归于禹,这是当时人们英雄主义观念的反映,其中肯定有夸张和简单化的地方,其合理因素,是在于禹作为领导者使治水伟业最终得以完成。

  关于禹的治水方法,《夏书》上说“禹堙洪水十三年”、《山海经》上说“禹堙洪水杀相繇”、《淮南子》上说“禹乃以息土填洪水”等,均指出禹也曾用过“堙”的方法,屈原的《天问》中也有“纂就前绪,逐成考功”的句子,说明禹也曾继承过鲧的治水方法。

  我们把原始时代后期一系列伟人的情况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那个时代的首领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拥戴,主要在于首领本身的卓越才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中也有祖先的荫蔽以及个人的诈谋的因素。

4.jpeg

  《礼记》中的《礼运》篇讲“小康”之世所说的“谋用是作”,其代表人物以禹为首不是没有根据的,按照一些古书中的记载,治水失败只是鲧被放逐而死的表面原因,而根本原因却在鲧与舜的争权夺位,尧欲将权位传给舜时,鲧极力反对,鲧对尧说:“不详载!熟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 鲧为了夺位,曾经“怒其猛兽,欲以为乱”且“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以至遭到放逐和诛杀。

  但鲧的儿子禹就要圆滑世故的多,可以说禹是我国上古时代第一位实行诈谋并取得成功的人物。

  根据《尚书》的记载,鲧被诛杀后,禹审时度势,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尽管禹不一定如此地奴颜婢膝,在舜的左右总迈着小步行走,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但在鲧被杀后还能担任要职这一事实至少可说明禹是善于诈谋的,在传统观念中,有一种对伟人的宽容态度,即俗语说的“一好遮百丑”,只视其功,不视其过。

  禹的时代,社会结构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于是禅让制也呈现出微妙的状态,禹在位时,选择皋陶为继承人,此举充分反映了禹的智谋和狡猾。

  皋陶是偃姓部落首领,早在舜的时候就威望很高,曾经当众诘难过禹,但后被禹所笼络,便“令民皆则禹”,举荐皋陶,实际上是加强了禹自己的权势、扩大了禹自己的影响。

5.jpeg

  果然,皋陶被举荐后不久死去,禹又举荐不大受拥戴的益为继承人,难怪司马迁这样解释:“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政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根据一些古书中的记载,禹搞禅让,实际上是设下了一个圈套。

  帝禹死后,选定东夷族益为继承人,但依照古代的礼制,继承人需守丧三年以后才能称帝,在益即将即位时,禹的儿子启利用帝禹儿子的优势地位,举兵反对益,继而杀之自立,于公元前2055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政治朝代——夏朝。

  禹的权谋与开拓顺应了当时社会文化观念转变的潮流,至此,中国开始漫长的家庭式帝国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夏启取消“禅让制”的原因
夏启禅让制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大禹之子。禹死后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禅让制”的终结者。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里)。夏启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禅让制度”濒临崩溃的时期。甚至可以说,早在尧舜时期,“禅让制”已是虚有其表。尧在我国历史上被视为典范的仁君,他勤俭、朴素、办事公正,体恤人民。所以,《尚书》中说,尧极受百姓拥戴,他病死于阳城(今登封东南告城镇),“百姓如丧考妣”。《述异记》卷上记述,尧晚年要推荐舜为继承人,担心长子丹朱不服,就将丹朱放逐到南方丹水(今湖北均县)一带。后来,丹朱果然不服,与南方的三苗民族联合,举兵反叛。尧亲自带兵去平叛,并生擒丹朱。丹朱求饶。尧说:“我不能以天下人的痛苦来换取你个人的利益。”于是,毅然处决了丹朱,将王位禅让给舜。然而《山海经》却作了相反的记...
· 世袭制是怎么代替禅让制的?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怎么样的?
世袭制是怎么代替禅让制的?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怎么样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封建制度时期,皇位都是采取世袭制,如果皇帝没儿子就在宗亲里面选,反正肯定不会传给外人,除非是朝代被灭亡了。不过尧舜禹时期采用的都是禅让制,为什么后来禅让制会被世袭制取代呢?这是因为当时发生了一起事件,从而改变了这项制度。能当皇帝,自然没人想主动禅让,所以很多皇帝哪怕已经无力执政但依然不愿放权。尧舜禹当时究竟是怎么做的呢?一起来了解下吧。尧舜禹时期施行“禅让制”,可笔者发现这几个人让来让去,除了舜之外,其他人都跟“黄帝”有血缘关系,也就是说禅让制执行了三个朝代,权力最终又回到了黄帝一脉,而且还是“让”回来的。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世上还真有不对王位动心的人,而且一出现就是三个,不管三人是否出于真心,他们这份“勇气”着实令人敬佩!首先要从帝尧这个人说起,他是黄帝的五世孙,根正苗红的皇二代,就...
· 大禹禅让的正统继承人伯益为什么被夏启所杀
伯益相传是大禹禅让指定的正统继承人。可是伯益在之后却被大禹之子夏启所杀,不但没能执掌王位还身首异处。历史上的伯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贤德的事迹使他被推举为禅让的继承人。伯益在登上王位后又为什么被夏启所杀?伯益是个什么样的人伯益相传是黄帝的第四代子孙,他的父亲是被称为上古四圣的皋陶。春秋战国的秦国人认为伯益是他们的祖先。有《史记·秦本纪》记载:“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所以秦王室以赢为姓。《史记》记载伯益最突出的功绩就是辅佐大禹治水。因为治水有功,被舜封为东夷的首领,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伯益为妻。除了治水之外,伯益还有其他的才能功绩。伯益画像(网络图)伯益教导先民种植水稻,指导农业生产,《尚书·尧典》记载伯益是舜时期的虞官,负责林业山地管理预计鸟兽的繁衍。伯益还发明了凿井的技术,《吕氏春秋·勿躬篇》有记载:“伯益作井。”凿井技术对华夏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不能凿井的...
· 禅让制
起源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中国传说中的禅让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诸侯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1993年郭店一号墓出土的〈唐虞之道〉与2002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收录的〈子羔〉、〈容成氏〉三篇都记载上古的禅让。《唐虞之道》推崇禅让,指出“不禅而能化民者...
· 上古时期的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禅让制的特点介绍
相传在我国上古时代的中原黄帝部落,人们共同推举有才能、品德好、大家都信任的人为部落首领,当这样首领去世后,便把统治权让给(通常是自愿的)已经通过考察,更有贤德的人(这个人通常是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姓人)来继承自己的权力,成为新一代的部落首领,这样世世代代更替传承下去的方式就是禅让制。尧舜禅让著名的华夏始祖首领尧舜禹便是以这种方式来当上部落首领的。禅让制通常是自愿的,也应该是自愿的,不过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也有所谓的禅让皇位的,不过这是强迫的,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强迫汉献帝让位,还有西汉的王莽篡权,这也是禅让的一种,因为不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来继承权利的,不过都不是自愿的,所有就不算真正的禅让。禅让制的方式理论上让所有部落的成员都有机会当部落首领,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名声足够好就行,看上去是一种非常民主的选举方式,所有儒家非常推崇这种方式,认为这是天下一统,万姓一家的最民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