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魏惠王爱惜人才 为何却不重用商鞅放走商鞅?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9
转发:0
评论:0
魏惠王爱惜人才为何却不重用商鞅放走商鞅?,公元前334年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徐州城头旌旗飘扬,城门之下齐国士兵与魏国士

  公元前334年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徐州城头旌旗飘扬,城门之下齐国士兵与魏国士兵分列左右,雄纠纠气昂昂。这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齐国的国君田因齐与魏国的国君魏罃要在城上会盟,而且他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向世人宣布,那就是齐国与魏国互称对方的国君为王——在这之前,他们的国君只能称侯。不过称侯或称王都只是走走仪式罢了,他们各自的国家实际上早就不把周王室当回事了。这次齐魏徐州会盟的当事人之一魏罃,出生于公元前400年,死于公元前319年,人称魏惠王,又称梁惠王(魏国国都由安邑迁到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是魏文侯之孙, 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在魏文侯及魏武侯两代人的努力下,魏惠王继位前,魏国还是当时最为鼎盛的国家之一,然而在魏惠王继位的当年,魏国发生了一次争权。这次,差点令魏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段历史在前文《读通鉴013:韩赵两国为何错失肢解魏国的大好机会?》中已经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总之,由于韩赵两国意见不合,魏国最终侥幸逃过一劫,而魏惠王在公叔痤的辅佐下,也坐稳了魏国君主的宝座。公元前361年,公叔痤病危,魏惠王前往相府探望并询问后事安排,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他的下属公孙鞅。公孙鞅当时还是一个小小的中庶子,公叔痤竟然要魏惠王把国家大事交给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魏惠王自然有些犹豫。后世在评价魏惠王时,总会提及魏国错失商鞅之事,认为魏惠王不懂得珍惜人才。但我们扪心自问,如果你处在魏惠王当时的位置,你难道不会犹豫?公叔痤见魏惠王犹豫,便接着建议说如果不能用公孙鞅,就杀了他。对于公叔痤的这个建议,魏惠王仍然犹豫。公孙鞅与魏惠王无冤无仇,魏国不能用他,也不必杀他啊。最后,综合公叔痤前后自相矛盾的话,魏惠王认定公叔痤是病糊涂了,说胡话。

1.png

  后来,公孙鞅前往秦国,在秦国推行变法,使秦国逐步强大起来——特别是公元前340年,公孙鞅率军大败魏昂(公子昂),魏惠王无奈之下,只好派人向秦国献出河西一带的地方以求和,这时魏惠王才真正理解公叔痤当初的话——对于一个人才,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宁可杀了,也不能让他为他国所用。这是血的教训,然而魏惠王当初哪能想到这么多?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开始重用庞涓。庞涓此人智勇双全,爱兵如子, 还是有真本事的。在他率领下,魏武卒横行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还差点将赵国南面领土纳入魏国版图,桂陵之后尽数收回河西失地,又南取楚地千里,促使魏国称霸诸侯——公元前356年,鲁、宋、卫、韩的国君都到魏国去朝见,继文侯、武侯之后,魏惠王成为诸侯的实际领袖。从这点来看,魏国在当时还是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

  但庞涓的弱点也是非常明显的。他胸襟不够宽广,好胜心太强,却又有妇人之仁。当初邀请庞涓的同门师兄弟孙膑来魏国,的确是魏惠王的主意,令魏惠王意料不到的是,庞涓竟然害怕孙膑的能力比自己强,从而设法陷害孙膑。陷害也就陷害了,庞涓却又狠不下心把孙膑杀了,结果让孙膑逃亡到齐国,为后来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埋下祸根。公元前355年,有一次,魏惠王和齐威王在效野约会狩猎。魏惠王问:“齐国有什么宝贝?”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齐威王说:“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 样。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还有位盼子,使他守高唐,赵国人怕得不敢向东到黄河边来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令他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望空礼拜求福,相随来投奔的多达七千余家。我的大臣中有位种首,让他防备盗贼,便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

  齐威王的话令魏惠王十分尴尬。魏惠王与齐威王聊天,那只是无话找话闲聊,没想到齐威王竟然会上纲上线。后世有人据此说魏惠王只爱财宝,不爱人才。事实上魏惠王也知道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他还曾经特意颁布命令,招纳人才。大名鼎鼎的儒家亚圣孟轲(孟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魏国,魏惠王久仰孟轲之名,诚心向他请教,孟轲却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嘲笑魏惠王,所以他们这次见面很不愉快。魏惠王见到孟轲,问道:“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能给我的国家带来什么利益呢?”孟轲说:“君主您何必张口就要利益,有了仁义就足够了!如果君主光说为国谋利益,大夫光说为家谋利益,士民百姓所说的也是如何让自身得到利益,上上下下都追逐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只有仁爱的人不会抛弃他的亲人,忠义的人不会把国君放到脑后。”听了孟轲的话,魏惠王出于礼节,点头说:“对。”孟轲说的话有道理,但不实用。战国混战,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大家都讲实际利益,谁还讲什么仁义道德?所以,魏惠王认为孟轲是务虚而不是务实的人,最终没有用孟子。

  公元前322年,秦国张仪被免去国相职务,跑到魏国来。刚开始时魏惠王不了解内情,而张仪又是一位有才能的人,所以魏惠王不计前嫌,任命张仪为魏国国相。从魏惠王任用张仪这件事来看,魏惠王还是很爱惜人才的,且有一定的胸襟。后来魏惠王才知道,张仪之所以在秦国被免职跑到魏国来,其实就是他们君臣之间的一出苦肉计,目的是想让魏国带头臣服于秦国,为各国带头。魏惠王知道了真相后,自然不答应,于是秦王便派兵进攻魏国,夺取曲沃、平周,又暗中送给张仪丰厚财物。

2.png

  秦国强盛,魏国渐弱,这是大势所趋,但若说魏惠王不想强大魏国,不想招纳天下人才,那绝对是说不过去的。只是魏惠王此人过于现实、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目中不够长远,所以他不用孟子、错失商鞅和孙膑。《资治通鉴》提到魏惠王与齐王谈论国宝之事,司马光正是要说明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惠王为什么不重用商鞅商鞅到了秦国魏惠王为何又叹息
魏惠王是历史上公认的昏君,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魏惠王,不懂得何为礼贤下士,何为励精图治。他的字典里,永远都是安逸、享乐的字眼。在他看来魏国已经很强大了,不需要用自己努力了。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魏惠王,汉族,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任君主。魏惠王的宝座是很多人羡慕的,因为魏国真的是一个很强的国家。他有广阔的疆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照理说魏惠王不需要太突出的政绩,就能够轻易将魏国送上霸主的地位。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一个好好的魏国,不仅没有更富强反而在他的手里出现了衰落的迹象。魏武侯死后,魏惠王和另一个王子争夺帝位,在这场权力的游戏里,为了权力手足尚且能够互相残杀,还有什么好顾虑的。魏惠王在争斗中,成功上位。成为了魏国的新一任君主。而在他上任的初期,魏国倒也依旧富强,任用了公孙痤,在公孙痤的率领下一举攻破了秦国,占领了秦国河西的大部分地区。秦国当时的国力并不是很强,只好退守秦国不敢...
· 商鞅遭车裂酷刑秦惠王为什么却不废其法
商鞅是卫国的公子,所以又称之为卫鞅。他曾经在魏国国相公叔座手下做过一个小官,公叔座临死的时候把他推荐给魏王,魏王不能用。公叔座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在全国招贤,就西去秦国,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见到了秦孝公。经过几次交谈,秦孝公知道了卫鞅的才能,就把他留了下来并任用。秦孝公三年(前359),卫鞅劝说孝公实行变法。他把自己变法的内容说出来以后,秦孝公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但是却遭到了甘龙、杜挚等一班老贵族的反对。经过一番辩论,秦孝公决定实行变法,并任命卫鞅为左庶长。新法刚实行的时候,老百姓很不适应,抱怨不休,可是过了三年,老百姓就适应了,于是都在议论新法的好处。新法实行几年以后,秦国国力大增,士卒能战,秦国由一个偏安西部的一般国家迅速成为一个可以和中原大国抗衡的强国。秦孝公十年(前352),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十二年(前350),秦国迁都咸阳,从此剑指山东各国。十九年(前343),周天子赐予秦国...
· 魏惠王为何不识孙膑商鞅这样的人才
作者:殷啸虎魏惠王夺得魏国君主的宝座后,东征西讨,虽说败多胜少,但周边诸侯对魏国也颇有些忌惮。鲁、宋、卫、韩等甚至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然而,到了后来,魏国却不断丧师割地,走向衰败。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这大概还得从魏惠王同齐威王的一次会猎谈起。公元前355年,魏惠王同齐威王相约打猎。两人见面后,魏惠王问齐威王:“齐国有宝贝吗?”这个问题其实是很不礼貌的。齐国乃堂堂东方大国,疆域广大,怎么会没有宝贝呢?但魏惠王不知趣地炫耀说:“我们国家这样小,也还有直径一寸却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子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见魏惠王如此拎不清,齐威王只得无奈地说:“我对宝物的看法与你不同。我有个叫檀子的大臣,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犯,泗水之滨十二国的诸侯都来朝见;我有个叫盼子的大臣,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向东越过黄河;我有个叫黔夫的大臣镇守徐州,燕国和赵国的百姓慕名...
· 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魏惠王为什么不重用商鞅
魏惠王是历史上公认的昏君,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魏惠王,不懂得何为礼贤下士,何为励精图治。他的字典里,永远都是安逸、享乐的字眼。在他看来魏国已经很强大了,不需要用自己努力了。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网络配图魏惠王,汉族,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任君主。魏惠王的宝座是很多人羡慕的,因为魏国真的是一个很强的国家。他有广阔的疆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照理说魏惠王不需要太突出的政绩,就能够轻易将魏国送上霸主的地位。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一个好好的魏国,不仅没有更富强反而在他的手里出现了衰落的迹象。魏武侯死后,魏惠王和另一个王子争夺帝位,在这场权力的游戏里,为了权力手足尚且能够互相残杀,还有什么好顾虑的。魏惠王在争斗中,成功上位。成为了魏国的新一任君主。而在他上任的初期,魏国倒也依旧富强,任用了公孙痤,在公孙痤的率领下一举攻破了秦国,占领了秦国河西的大部分地区。秦国当时的国力并不是很强,只好退守...
· 因杀秦惠王商鞅被车裂而死
商鞅是战果时期秦国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可以说秦国的强大离不开商鞅变法。但是就这么一个对秦国走向强大付出了巨大贡献的大臣却被秦王车裂致死,真的是太悲惨了。那为什么商鞅会受此等酷刑呢?其实,这都源于秦惠王年幼时候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才是商鞅被车裂的重要原因,这里面要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公子虞,这个人在正史中很少有记载,后来被商鞅处以劓刑,因为纵容太子,也就是后来我秦惠王犯法,同时,把秦惠王当时的老师,公孙贾,也给依法处置了,这件事一直被秦惠王当成是耻辱。这样看来,商鞅不死都不行了,而且,在当时变法的时候,商鞅一直处于矛盾的最中心,把那些皇亲国戚全部得罪了一个便,杀了商鞅,除了能够消除嬴驷的耻辱之外,更能稳固嬴驷在秦国的地位,所以,这时候,商鞅是非杀不可的。说白了有就是典型的卸磨杀驴,变法已经完成了,这头驴也没有用了,况且它还曾经踢过你一脚,所以,商鞅既是变法的成功者,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