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宰相杜如晦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杜如晦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50
转发:1
评论:0
唐朝宰相杜如晦是怎么的人历史如何评价杜如晦,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

  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

13.jpg

  历史如何评价杜如晦

  李世民:兵部尚书检校侍中蔡国公杜如晦,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

  李世民: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

  房玄龄: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褚亮: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

  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龄、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刘昫:房、杜二公,皆以命世之才,遭逢明主,谋猷允协,以致升平。议者以比汉之萧、曹,信矣!然莱成之见用,文昭之所举也。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裨谌草创,东里润色,相须而成,俾无悔事,贤达用心,良有以也。若以往哲方之,房则管仲、子产,杜则鲍叔、罕虎矣。

  《旧唐书》:肇启圣君,必生贤辅。猗欤二公,实开运祚。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

  《新唐书》:太宗以上圣之才,取孤隋,攘群盗,天下已平,用玄龄、如晦辅政。兴大乱之余,纪纲雕弛,而能兴仆植僵,使号令典刑粲然罔不完,虽数百年犹蒙其功,可谓名宰相。然求所以致之之迹,逮不可见,何哉?唐柳芳有言:“帝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而房、杜让其直;英、卫善兵,而房、杜济以文。持众美效之君。是后,新进更用事,玄龄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此其成令名者。”谅其然乎!如晦虽任事日浅,观玄龄许与及帝所亲款,则谟谋果有大过人者。方君臣明良,志叶议从,相资以成,固千载之遇,萧、曹之勋,不足进焉。虽然,宰相所以代天者也,辅赞弥缝而藏诸用,使斯人由而不知,非明哲曷臻是哉?彼扬己取名,了然使户晓者,盖房、杜之细邪。

  赵元僖:唐太宗有魏玄成、房玄龄、杜如晦,明皇有姚崇、魏知古,皆任以辅弼,委之心膂,财成帝道,康济九区,宗祀延洪,史策昭焕,良由登用得其人也。

  曾巩:降而至于唐,唐之相曰房、杜归有光:唐太宗举兵晋阳,平隋之乱,则有刘弘基、李勣、李靖、房玄龄、杜如晦之流致其勋。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宰相杜如晦生平简介杜如晦是怎么死的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唐朝宰相杜如晦生平简介早年经历杜如晦,字克明,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祖父杜果在隋为工部尚书、义兴公,父亲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小时候聪慧有悟性,喜欢和人谈论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被征为预备官员,礼部侍郎高孝基对杜如晦非常器重,对他说:“你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该作为国家的栋梁,希望你能坚持住这份美德。我想先...
· 如何评价杜如晦?杜如晦与房玄龄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的第二位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李世民在大唐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毫不夸张的说大唐的天下,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世民虽然成为大唐皇帝,但是却在后世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因为他并不是正统的帝国继承人,当时的太子是李建成。他之所以成为皇帝,赖于玄武之变。李世民凭借自己的声望,成为大唐新帝。他能够继位,与杜如晦和房玄龄离不开关系。杜如晦是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和谋士,李世民在征战各地和谋夺皇位之时,杜如晦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李世民评价杜如晦:“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房玄龄说:“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杜如晦是一个眼光毒辣之辈,说他善于决断不是说这玩的。杜如晦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唐朝当官的,他最开始是大隋的预备官员。杜如晦后来没有继续在大隋工作,倒不是因为他不受重用。相反杜如晦的上司很看好他,也...
· 杜如晦
生平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在隋朝大业年间起家为雍州从事,吏部侍郎高孝基很是器重他,赞扬他有应变之才,是栋梁之才。隋炀帝前往江都游玩时,代替王使君判留守事。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经房玄龄周旋,李世民又将他调回幕府。此后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其参谋军国大事,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诸路诸侯。以功勋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不久以本官兼任文学馆学士。李世民的天策府建立后,杜如晦任从事中郎,被画像纪念的天策府十八学士中,以杜如晦为首,其画像上的赞语为:“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杜如晦任太子右庶子(唐书为左庶子,杜如晦碑为右庶子),不久迁任兵部...
· 唐代名臣杜如晦简介杜如晦是怎么死的?
杜如晦是唐代名臣,生于公元585年,去世于公元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人氏。杜家是官宦之家,祖上曾出过许多高官。有这样好的家庭环境,杜如晦又聪慧,最终成为李世民座下著名谋臣,后辅佐李世民登基继位。杜如晦聪慧而有悟性,小的时候开始就关心历史和政治,长大之后与人交谈,往往能有极其新颖的观点。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被征召入官,成为大隋预备官员。当时的礼部侍郎高基对杜如晦十分看重,但杜如晦却心灰大隋官场,不久就弃官而归。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李渊父子也在太原起兵,正式反抗隋朝的统治。李渊知人善任,座下又有良将谋臣,最终取代隋朝建立大唐,成为天下共主。在许多演义小说中,李渊的几个儿子中,唐太宗李世民对于父亲登基做出的贡献最大。而在历史上,也差不多如此。李世民因为手下奇才无数,又受到父亲重用,所以被太子李建成嫉妒。李渊大军攻入长安之后,杜如晦接受李世民的邀请进入秦王府,成为曹参军,后迁升为陕...
· 历史上杜如晦是怎么死的杜如晦的儿子是谁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公元630年(贞观四年),杜如晦染病,于是向李世民请求辞官,李世民仍然按照杜如晦以前的官职给他发俸禄,但李世民还是非常担心杜如晦的病情,多次派遣使者和名医前去救治杜如晦,派遣到杜如晦府上的人在路上前后都能望见。但杜如晦最终还是病死,李世民为此大哭不止,三天不能处理朝政。转封杜如晦为莱国公。杜如晦死后,李世民作诏书于著作郎虞世南说:“我和杜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