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也谈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1
转发:0
评论:0
也谈孙权与张昭之间的相处,  《三国演义》中的张昭,给人的印象无非就是:目光短浅、为人可笑,十足的一个小丑

    《三国演义》中的张昭,给人的印象无非就是:目光短浅、为人可笑,十足的一个小丑。有网民曾经辛辣地说过:孙权是不是没脑子啊?张昭这种货色也给他那么高的地位,看来东吴也不过如此,怪不得所有人都吵不过一个诸葛亮,呵呵~~~

  当然,这仅仅也是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所唯一能够发表出来的感概,而读过《三国志》等历史书籍的人们可能看法就有所不同了——历史上的张昭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对于张昭与孙权的相处关系,稍微看过一点儿历史的人都不难知道:他们之间经常发生冲突。

  


  “(孙权与张昭)君臣冲突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232年10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臣吴,孙权大喜,遣使大加封赏。张昭等认为其降有诈,谏阻孙权。孙权不能忍受,按刀大怒说:“吴国之士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张昭泪流满面,重念太后、孙策遗诏顾命之言,据理力争。孙权当时虽“掷刀致地,与昭对泣”,但仍拒谏不纳。张昭称疾不朝。孙权知其所以,益“恨之,土塞其门”。张昭更为气愤,便从里面也以土封门,表示决不再出。不久,公孙渊杀吴使。事实证明张昭判断准确,孙权后悔不纳张昭之言,故“数慰谢昭”。张昭不出,孙权“过其门呼昭”。张昭辞以疾笃。孙权放大火烧其门逼他出来,张昭仍不出,孙权急忙救火,久候门外。张昭终被儿子扶出,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本文段摘自《三国地图》,属于《三国志·张昭传》的翻译)

  很遗憾地说,我们评论历史人物时问题容易走极端的,而不少历史评论家亦喜欢将张昭和孙权对立起来,以此证明谁对谁错。有史学家抨击张昭张昭虽自称“忠臣”,但三谏受阻就闹情绪,且孙权身为君主已公开向他致歉,然而他作为臣子却摆架子不领情,张昭已经“不臣”了;而《从此仲父是老臣——也谈张昭》一文的作者而抨击孙权简直是个小人,对张昭如此不信任,张昭简直是投错了君主!

  但人无完人,孙权与张昭何尝不是?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证明张昭是完美无缺的,而去把孙权贬得一文不值;也有人为了说明孙权是尽善尽美的,而去把张昭骂得猪狗不如。

  张昭在赤壁之战中主和,这大有“投降派”的嫌疑和成份在内——不管他是否真的像一些文章里所说的“一心向汉”——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当然,站在政治和权术的角度上,我也不对此发表过多的评论了。当时江东已形成了一股势力,只要各国的君主有野心,那么中国国内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如江东向曹魏投降的话,那将与刘禅无异(关于刘禅作为,有待争论)。政治斗争中没有谁是绝对的正义与,所以当时各太守之间的战争也没有谁是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任何朝代都是不会永久的,违反历史潮流的事物终究会被新的事物所代替,演义中张昭曾说“大汉气数已尽”,现实中不知他是否也说过,这似乎又与一些史书又称张昭是“心属大汉”相违。这里不得不提到两宋的抗金、抗元史,如张昭的投降主义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当时的宋朝政府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向北方投降,好让中国大一统才是,无论金或元,即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那么谁来统一那么也“无所谓”了——不过,我也是我所不喜欢的(当然,你也可以说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新疆和自古被我国统治的方式与蒙古无大异,那么疆、藏也和蒙古、朝鲜同样不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他们现在闹独立也是“情有可原”的)。孙策临终前托孤于张昭,对年仅17岁的弟弟孙权说过:“内事不决问张昭。”,那么外事呢?处事不决则要问周瑜了,而此南北之战很大程度上正属于外事,张昭是内政人才,但不代表他事事正确。可见,张昭在赤壁之战的立场这一点上是他的过失,周瑜在这方面则处理得很好。

  而因为张昭的这一过失,就一直对他冷眼看待,这则是孙权的不对了。张昭因为孙权不听劝谏而一气之下把自己关了起来,这种作法虽有过激,但也足以说明孙权实在刺伤了这位老臣的心了。

  


  张昭为人正直、勇于直谏,对孙权忠心不二。孙权爱喝酒,一喝醉就会出事,对此张昭曾猛烈批评过他;孙权喜欢打猎,常冒险射虎。张昭则说:作为君主应驾御英雄,驱使群贤,而不应驰逐于原野,校武于猛兽……对此孙权还经常恼怒过张昭,但作为一个开明的君主,孙权气归气,同时也对张昭的指责感到羞愧,接受了他的批评。

  孙权晚年变得猜忌群臣,不少臣子受到过,但张昭仍然直言不讳,屡劝孙权,因此惹来了232年的这次君臣冲突,看到一向礼贤下士的孙权变得心胸狭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张昭的心胸广阔。不过孙权事后能够坦诚地向张昭道歉,最终使君臣重归于好,也说明了孙权晚年时并非一味的昏庸,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因此,我们自然不能因为这个,就一味地把孙权或者张昭的才能、品质抹杀得一干二净,把他们的功绩全部都否定掉。正所谓“不以一错掩大德,不以一俊庶百丑”,孙权与张昭的过失,不影响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孙权正式继位时,只有19岁,他的一生能够作出诸多明智的决策,这其中与张昭有很大的关系,就像李世民说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一样,张昭也是孙权的一面镜子,他对孙权的爱,就像诸葛亮对刘禅的爱一样,他对江东的影响是不可抹杀的,孙权对南方各地的治理,对后来的东晋与南朝有着很大影响;孙权所开拓的南京,也成为历代南方王朝的定都地点;孙权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还与100我个国家地区有所来往,扩大了江东的影响……肯定孙权的功绩的同时,亦不能忘记张昭这张成功背后的脸孔。

  张昭活到了80岁,这在江东这个“短命大营”简直是个“奇迹”(祥见孙坚、孙策、周瑜、鲁肃、吕蒙、太史慈等)。张昭老年时常身体不适,对于孙权来说,他就像一个父亲一样。作为父母,若能够让子女听一听自己的劝戒,哪怕死也甘心了,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在张昭看来,孙权虽然已经迈入了中年,但由于一颗父母心在“作怪”,孙权永远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孩子,他屡次劝谏孙权,就像一个父母对儿女苦心婆口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也不难明白张昭那时为什么会气得想躲进房里再也不肯出来了,但拥有父母心的对自己看着长大的人终究还是会有心软的一面,他最后还是与孙权相见了。也许正是因为张昭还放心不下孙权,所以才一直不愿离开人世,苦撑着自己虚弱的身体,不断地陪伴着孙权走到自己生命的尽头。

  


  236年,这位对孙权有着远大影响的仲父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苦劳了一生的张昭终于可以休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昭简介三国时期被孙权倚重的治世之才张昭生平
张昭(156-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臣辅立孙权。孙权行车骑将军时,以张昭为军师。魏黄初二年(221年),拜张昭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孙权应当置丞相,众人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而不用张昭,先后用孙邵、顾雍。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的部属。拜为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去世,时年八十一,谥号文。张昭年少好学,擅长隶书,跟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道出名互为友好。成年后被举荐为孝廉,但他推辞未就,与王朗一起讨论以往君王避讳之事,州里的才士陈琳等人对他颇为称赏。...
· 孙权火烧张昭家门:对东吴开国功臣的温和与强硬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以张昭为军师。后拜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张昭,先后用孙邵、顾雍。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号文。张昭善隶书,其作品无存。唐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东吴的人才队伍是梯队型的——一茬接一茬东吴人才群体最大...
· 孙权是怎么立足江东而不败的?孙权的君臣相处之道!
孙权是怎么立足江东而不败的?孙权的君臣相处之道!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中王刘备在成都称帝以后,一心要为前将军关羽复仇。尽管翊军将军赵云等大臣反复劝谏,他仍然一意孤行。不久,车骑将军张飞因为虐待部下,被帐下将张达、范疆两人杀害。随后,两人拿着张飞的头颅去投奔孙权。这无疑是给刘备火上浇油。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七月,蜀汉昭烈帝刘备决定亲率各路军队进攻吴侯孙权。孙权忙派使臣求和。孙权的南郡太守诸葛瑾闻讯也写信给刘备,劝他以大局为重,不要破坏孙、刘两家的联盟。刘备一概置之不理。图孙权与诸葛瑾君臣神交当时,有人禀报孙权,说诸葛瑾派亲信与刘备互通消息。孙权说:“我和诸葛瑾有生死不渝的誓言,他不会背叛我,就如同我不会背弃他一样。”然而,有关诸葛瑾通敌的流言仍然四处传播。右护军陆逊上书孙权说,虽说诸葛瑾肯定不会背叛,主公也应该有所表示,以解除诸葛瑾的顾虑。孙权回信说:“我和诸葛瑾共事多年...
· 秦昭王与秦始皇之间的关系如何
秦昭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这两人的关系其实很清楚明了。秦始皇的父亲是秦庄襄王,秦庄襄王的父亲是秦孝文王,秦孝文王的父亲是秦昭襄王,这一层一层的关系罗列,这两人的关系就很简单明了了。秦昭王又名秦昭襄王,名叫嬴稷,其父亲去世后,与弟弟争夺储位,胜利成为了秦国国君。在位时间达55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秦昭王即位后,不断扩大秦国疆土,长平之战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秦昭王登基之初,其实权都握在宣太后手里,更有外戚干政,后来秦昭王夺权,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更是筹备了一支强大的智囊团,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在秦昭王的努力下,为秦国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39岁登基为皇,成为了秦朝开国皇帝。秦始皇创建皇帝制度,废除分封制,统一了度量衡,为国家做出了很多的好事,修筑万里长城,抵抗匈奴,将之前四分五裂的国家再度统一,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王国。在这个统一的国家中实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两千...
· 烽火三国——孙权也死了
?就在册立孙亮为太子的这一年,孙权还宣布接到神人所授的书册,将次年改元为太元元年,同时册立太子孙亮的母亲潘夫人为皇后。这位潘皇后是孙权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任的皇后,她是会稽郡人,父亲是一名县吏,犯罪被判处死刑,按法律潘皇后和她的姐姐都被罚为官家奴婢,在宫里的织室做苦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权看到她,把她召进后宫,后来生下了孙亮,从而改变了命运。史书对这位潘皇后评价不高,认为她为人阴险、妒忌,又特别会讨孙权欢心。步夫人死后,孙权最喜欢的人其实不是她,而是袁术的女儿袁夫人,袁夫人有节行,但没有生下儿子,孙权想立她为皇后,袁夫人因为自己没有儿子而固辞。潘夫人立为皇后,对袁夫人加以谮害,有些事已经在宫中传开了。还是这一年,孙权听说临海郡的罗阳县出了位神人,名叫王表,这个人在民间被传得神乎其神,说他言谈饮食虽然与常人没有区别,但有本事让人看不到他的身体,是一位隐形人。孙权于是派中书郎李崇去把这个人迎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