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谁是曹操一生最为倚仗的名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1
转发:0
评论:0
谁是曹操一生最为倚仗的名将,曹操手下名将极多,一方面和曹操豁达的人格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曹操一统天下的远

  曹操手下名将极多,一方面和曹操豁达的人格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曹操的远大理想深深的激励了手下人。在曹操手下,不论你来自何方,只要你作战勇敢,讲究章法,总能得到重用。即使如张辽、张郃、高览之流的降将,也受到曹操的重用,为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不过,要说曹操手写第一流的名将,还得曹仁莫属。

  


  笔者的理由有如下几条:

  其一,曹仁是曹操的堂弟。自古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曹操最初闹革命的时候,曹仁就是最早的参与者之一。曹仁武功甚高,史书说他好弓马戈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曹仁就“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在淮、泗之间来回活动。曹操起兵之时,他就带着这批人投奔过去,曹操就任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其二,屡立战功。早年,跟着曹操,曹仁一路杀来,无论是讨徐州、攻吕布、征张绣、战官渡,直至拒周郎、破马超、败襄阳。整个三国的历史,曹仁刀剑在手,一生征战无数,立下赫赫战功。最后被曹丕封为大司马,主管全国的军事。类似于现在的武装部队总司令。

  其三,有胆略、知兵法。曹仁作战,不是一味的蛮干,而是讲究策略。这里有一个故事:官渡战后,曹操出征乌桓。降将高干也是袁绍的外甥据并州反,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北)拒曹军。曹操围攻甚急,他非常痛恨叛军,又看一连几天都不能攻下壶关,就向外宣告:“攻下城后,就!”可是,一连几个月都不能攻陷壶关!曹仁就对他说:“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三国志·曹仁传》)曹操想了想,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听从了曹仁的计策。果然,壶关投降了。战后,检录战功,曹仁被封为都亭侯。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曹仁很有智谋,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围三缺一”了。假如包围得严严实实,即使痛歼敌人,我军也伤亡不小。

  第四,与名将对阵。关羽是蜀汉名将,颇得刘备赏识。而且水淹七军之后,声势大举。当时好多人劝曹仁不如趁关羽未来攻城之前快速逃走,曹仁闻之大怒,于是,把白马沉于水中,激励将士,跟全军盟誓,誓死保卫樊城。全城的数千人“感之皆无二”!其实当时兵力悬殊,关羽围歼七军之后,兵力数万人,而且士气高昂。曹仁仅有几千人。况且曹仁又内无粮食,外无救兵,并有洪水围困,曹仁依然能拒关羽之师,实在令人佩服。

  第五,行为高贵,为当时将军之楷模。曹仁小的时候,,“不修行检”。所谓不修行检,就是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根本不注重,没有修养,违法乱纪之事屡犯。可是,成了名将之后,举止高贵,三国志》说:“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曹彰曾跟随北征乌桓,那时的曹丕已经是世子,他在许都写信给他的弟弟,说:“做将军首先要自己奉守法令,你要好好向征南将军学习啊。”当时的曹仁被封为征南将军。

  第六,独挡周郎。三国时期,周瑜的名声太大了,想当年,巧借东风之势,一把大火烧得曹操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曹营的将军听得周郎的名声,无不胆寒。唯有这位曹仁将军,留守江陵。当时周瑜、程普率数万大军来攻城,前锋数千人刚刚到达,曹仁就在城楼看见了,连忙招募勇士,得三百人。他派部将牛金出城迎敌,但是吴军势众,牛金的军士太少了,被敌军团团围住,十分危急!长史陈矫看见牛金部众在敌军中即将覆灭,吓得面无人色。曹仁大怒,吩咐左右牵马来。陈矫等人连忙拉住他,劝道:“敌人势众,不可抵挡啊,就算是放弃了几百人吧,将军切不可以身冒险啊!”曹仁不听,披甲上马,带着手下几十名骑兵出城而去。陈矫他们以为曹仁应该就在那里鼓舞前军的士气。谁知道曹仁拍马过河,直冲入敌阵!于是,牛金等人获救,但是,还有一部分勇士未能突围,曹仁再次冲入敌阵,杀死数名敌军将士,把那些勇士解救出来。敌军还军退去。陈矫等人一开始看到曹仁出城杀敌,很是惧怕,及至见他全身而回,不禁叹曰:“将军真天人也!”

  曹仁一生功勋卓著,他不像另一位名将夏侯惇好逞匹夫之勇,而是颇有机谋。《傅子》有载云:“曹大司马之勇,(孟)贲、(夏)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说威震逍遥津的名将张辽,名位也在曹仁之下,实在是对曹仁太大的褒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最为依仗的大将是谁?
曹操手下有很多名将,比如张辽曹洪于禁曹仁等,那么,曹操最为依仗的大将是谁呢?在三国演义里,夏侯也很勇猛,比如这段:却说夏侯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左目。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如此很是了得。三国演义上,夏侯曾和关羽打个平手:关公回身勒马按刀问曰:“汝来赶我,有失丞相大度。”夏侯曰:“丞相无明文传报,汝于路杀人,又斩吾部将,无礼太甚!我特来擒你,献与丞相发落!”言讫,便拍马挺枪欲斗。只见后面一骑飞来,大叫:“不可与云长交战!”关公按辔不动。来使于怀中取出公文,谓夏侯曰:“丞...
· 南宋北伐名将张浚:宋高宗一生最为痛恨的人
尽管宋高宗也迫切希望收复失地,但在此过程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忧却让他耿耿不寐,徘徊不前。网络配图一方面,北伐一旦开始,必是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军力孤注一掷,胜算多少,他心中没底;另一方面,南宋草创,根基未稳,一些战争中壮大的武夫势力日渐抬头,各自为政,纷纷自称张家军(张俊)、刘家军(刘光世)、韩家军(韩世忠)、岳家军(岳飞)等等。远有老祖宗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先例,后有他亲身经历的“苗刘兵变”,他对军阀、藩镇势力不断坐大简直惧如猛虎,只要有机会,必定快速剪除。宋高宗自登基之日起,便一直在主战与主和之间犹豫不决,这从他任命宰相的人选中,也可看出端倪。当他倾向于北伐,主战的张浚任相;一旦因情况有变而犹豫,稍稍保守的赵鼎任相;如果他倾向于向金求和,主和的秦桧就出任宰相。所以,张浚的去留与升降,是与宋高宗的政策指向密切相关的。最终推动宋高宗彻底主和这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第一张骨牌,就是发...
· 南宋北伐名将张浚:宋高宗一生最为痛恨的人
尽管宋高宗也迫切希望收复失地,但在此过程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忧却让他耿耿不寐,徘徊不前。网络配图一方面,北伐一旦开始,必是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军力孤注一掷,胜算多少,他心中没底;另一方面,南宋草创,根基未稳,一些战争中壮大的武夫势力日渐抬头,各自为政,纷纷自称张家军(张俊)、刘家军(刘光世)、韩家军(韩世忠)、岳家军(岳飞)等等。远有老祖宗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先例,后有他亲身经历的“苗刘兵变”,他对军阀、藩镇势力不断坐大简直惧如猛虎,只要有机会,必定快速剪除。宋高宗自登基之日起,便一直在主战与主和之间犹豫不决,这从他任命宰相的人选中,也可看出端倪。当他倾向于北伐,主战的张浚任相;一旦因情况有变而犹豫,稍稍保守的赵鼎任相;如果他倾向于向金求和,主和的秦桧就出任宰相。所以,张浚的去留与升降,是与宋高宗的政策指向密切相关的。最终推动宋高宗彻底主和这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第一张骨牌,就是发...
· 宋高宗一生最为痛恨的人是谁?南宋北伐名将张浚
尽管宋高宗也迫切希望收复失地,但在此过程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忧却让他耿耿不寐,徘徊不前。一方面,北伐一旦开始,必是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军力孤注一掷,胜算多少,他心中没底;另一方面,南宋草创,根基未稳,一些战争中壮大的武夫势力日渐抬头,各自为政,纷纷自称张家军(张俊)、刘家军(刘光世)、韩家军(韩世忠)、岳家军(岳飞)等等。远有老祖宗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先例,后有他亲身经历的“苗刘兵变”,他对军阀、藩镇势力不断坐大简直惧如猛虎,只要有机会,必定快速剪除。宋高宗自登基之日起,便一直在主战与主和之间犹豫不决,这从他任命宰相的人选中,也可看出端倪。当他倾向于北伐,主战的张浚任相;一旦因情况有变而犹豫,稍稍保守的赵鼎任相;如果他倾向于向金求和,主和的秦桧就出任宰相。所以,张浚的去留与升降,是与宋高宗的政策指向密切相关的。最终推动宋高宗彻底主和这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第一张骨牌,就是发生在绍兴...
· 宋高宗一生最为痛恨的人是谁?南宋北伐名将张浚
尽管宋高宗也迫切希望收复失地,但在此过程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忧却让他耿耿不寐,徘徊不前。一方面,北伐一旦开始,必是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军力孤注一掷,胜算多少,他心中没底;另一方面,南宋草创,根基未稳,一些战争中壮大的武夫势力日渐抬头,各自为政,纷纷自称张家军(张俊)、刘家军(刘光世)、韩家军(韩世忠)、岳家军(岳飞)等等。远有老祖宗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先例,后有他亲身经历的“苗刘兵变”,他对军阀、藩镇势力不断坐大简直惧如猛虎,只要有机会,必定快速剪除。宋高宗自登基之日起,便一直在主战与主和之间犹豫不决,这从他任命宰相的人选中,也可看出端倪。当他倾向于北伐,主战的张浚任相;一旦因情况有变而犹豫,稍稍保守的赵鼎任相;如果他倾向于向金求和,主和的秦桧就出任宰相。所以,张浚的去留与升降,是与宋高宗的政策指向密切相关的。最终推动宋高宗彻底主和这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第一张骨牌,就是发生在绍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