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绝世太监:历史上把皇帝卖给敌人的太监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6
转发:0
评论:0
绝世太监:历史上把皇帝卖给敌人的太监,失败的教书先生王振自阉进宫后,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为获利,让死党私造兵器给敌

  失败的教书先生王振自阉进宫后,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为获利,让死党私造兵器给敌国瓦刺,为讨好瓦刺,拿大明王朝的财富无偿赏赐其贡使。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亦是王振的“杰作”。王振可谓把大明皇帝卖给敌国的绝世太监。史学家称明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并逐步控制朝廷。后来王振败绩,籍没其家产时,仅金银就有六十余库,玉盘一百多个,珊瑚树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其它珍玩则不计其数,足见其贪污受贿的程度。

3A115559432_副本.jpg

网络配图

  王振曾经诱导英宗以重典治御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他的不二法门。有位工部郎中,名叫王佑,一天,王振问王佑说:“王侍郎你为什么没有胡子呀?”王佑无耻地回答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我怎么敢有。”一句话说得王振心里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为工部侍郎。正统八年1443年的一天,炸雷击坏奉天殿一角,英宗因遭此天灾,特下求言诏,要求群臣极言得失。翰林刘球上疏提出“皇帝应亲自处理政务,不可使权力下移”等项建议。王振见刘球的建议有侵己之处,立即下令逮捕刘球入狱。并把刘球的尸体肢解。

  王振为了获利,让他的死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每年私造大量箭支,送给瓦刺,瓦刺则以良马还赠王振作为报答。为了讨好瓦刺,王振还对其贡使加礼款待,赏赐增厚。因此,瓦刺为了获取中原财富,非常愿意到明朝来朝贡。按照原来规定,瓦刺每年到明朝的贡使不得超过50人。后来,瓦刺贪图明朝回赐的欲望越来越大,贡使人数日益增加。到正统初年,瓦刺贡使的人数经常增加到2000余人。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刺首领也先竟然派出2500多人的贡使集团,为了多领赏物,又虚报为3000人。这次,王振却一反常态,叫礼部按实际人数发给赏赐,又轻率地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瓦刺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也先大怒,立即召集军队,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4路,大举攻明。明朝几次交战失利。根本不懂军事的王振便怂恿英宗亲征,让英宗效仿宋真宗亲征的榜样,以便青史留下美名。英宗听了王振的话,对众大臣的谏阻,一句也听不进去,并宣布两天后立即出发。

3A115559432.jpg

网络配图

  王振和英宗在两天之内凑合了五十万大军,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就匆匆出发了。英宗把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王振一人专断。大军出发不久,军中已经乏粮,不断有人死亡,僵尸铺满了道路。再加上连日风雨,人情汹汹,还未到达前线,军心已经不稳。也先听说英宗御驾亲征,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然后一举击溃明军。不久,王振和英宗顺利进入大同,众将领深感途中未见瓦刺一兵一卒,未损一矢,提醒王振不要中瓦刺埋伏。王振不听。第二天,王振的同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把前几天前线惨败的情况密告王振,并说,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刺之计”。王振这才急忙传令,撤退回京。

  最初,王振想从紫荆关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让英宗驾幸他的府第,向家乡父老显示自己的威风。走了四十里以后,王振忽然想起,大队人马经过蔚州,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又改变主意,传令改道东行,向宣府方向行进。这时,瓦剌已整军来追,形势十分紧张。大同参将郭登和大学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议说:“自此趋紫荆关,只有四十里,大人应该从紫荆关回京,不应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刺大军追及。”王振不听,坚持折向宣府。明军迂回奔走,8月10日才退到宣府。这时,瓦刺大军已经追袭而来。13日,他们狼狈逃到土木堡。这里离怀来城仅二十里,随行的文武官员都主张进入怀来城宿营。可王振因一千余辆辎重没能到达,害怕自己搜刮来的东西受损失,便不顾英宗和数十万军队的安全,传令在土木堡宿营。

1479038634548.jpg

网络配图

  第二天,英宗想继续行进,但为时已晚。英宗被俘后,英宗的护卫将军樊忠万分愤怒,一锤对准王振的脑袋,狠狠地砸了下去。王振连哼叫一声都没有来得及,就脑浆四溅,像一滩泥似的倒了下去。此行,明朝五十万军队差不多全部被歼,从征的一百多名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战死沙场。这一消息传到北京,愤怒的人们当场打死了王振的两个死党宦官毛贵和王长。接着,王下令杀死王振的侄子玉山并族诛王振之党,把王振的死党马顺的尸首拖到街头示众,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处斩,没王振家产。

  有关“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是在明朝,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本来只是一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开始擅权,干涉朝政,揭开了太监帝国的序幕。毫无作战经验的王振怂恿皇帝亲征,导致皇帝做了俘虏,自己也搭上了性命,真是害国害民害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绝世太监!揭秘历史上把皇帝卖给敌人的太监
失败的教书先生王振自阉进宫后,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为获利,让死党私造兵器给敌国瓦刺,为讨好瓦刺,拿大明王朝的财富无偿赏赐其贡使。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亦是王振的“杰作”。王振可谓把大明皇帝卖给敌国的绝世太监。史学家称明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并逐步控制朝廷。后来王振败绩,籍没其家产时,仅金银就有六十余库,玉盘一百多个,珊瑚树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其它珍玩则不计其数,足见其贪污受贿的程度。网络配图王振曾经诱导英宗以重典治御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他的不二法门。有位工部郎中,名叫王佑,一天,王振问王佑说:“王侍郎你为什么没有胡子呀?”王佑无耻地回答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我怎么敢有。”一句话说得王振心里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为工部侍郎。正统八年1443年的一天,炸雷击坏奉天...
· 中国的外籍太监从哪儿来的?历史上的外籍太监
中国史上的外籍太监从哪儿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外籍太监的文章通过网络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和关注。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外籍太监的特殊身份以及隐藏在他们身后的历史。外籍太监多出于政治需要,在本国阉割后,被送到中国文章讲述的外籍太监名叫朴不花,高丽人。据《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全记录》一书中记载,朴不花在7岁时被净身送进了元朝的皇城内,从事皇宫内的杂务工作。在朝中的几十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小太监步步攀升,最终权倾朝野,参与国政。在历史上,中国的皇宫内出现外籍太监并不奇怪。曾经撰写过《历代太监出身考略》、《太监评价浅议》等论文的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告诉记者,中国古代...
· 讨厌太监的康熙皇帝为何却给太监封了官品?
在金庸先生创作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塑造了一个武功高强的太监形象——海大富,海公公。大家可能觉得,这纯粹是胡编乱造,太监怎么可能会武功呢?其实,在康熙朝的清宫里,确实有会武功的太监。康熙皇帝吸取明朝太监专权的教训,对太监一直比较讨厌。但机缘巧合,后来竟给几个会武功的太监封了官品。这个巧合的机缘是什么呢?话说,康熙皇帝8岁登基,小小年纪就见识了腥风血雨,因此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皇帝。他对于自身的安全,更是极其在意。但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身边的御前侍卫有点懈怠,有时候在当值前竟然喝酒。康熙是个城府特别深的皇帝。他没有直接训斥这些侍卫,而是想了一个办法,来让这些侍卫警醒。什么办法呢?他派人秘密挑选了一些身手不错的士兵,然后让他们穿上明朝士兵的服饰。然后让他们携带兵器潜伏进皇宫。然后约定一个时间,让他们突然冲向康熙所在的宫殿,假装要劫杀康熙。康熙要看的,是御前侍卫们如何应对。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侍...
· 历史上还有女太监女太监是如何净身的?
太监旧称宦官。一提起太监,人们就会在眼前立马出现了,尖尖的嗓子没胡须的“男人”。对了,他们已经不能叫男人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最代表男人的那嘟噜东西,一刀割掉了!中国京城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太监文化成为了中国京都一大特色,毫不逊色于书法、京腔等文化。女太监男太监人们都知道,至于女太监,人们就知道的不多了。在一般人看来,宫中太监都是男人阉割后净身而来,这仅是狭义上的理解,实际上并不是全是这样。大太监都能弄乱后宫,起用女人来管理后宫,便是帝王们一个明智的选择了。于是,在传统的宦官制度下,又出现了女官制度............女太监。现代的女子是“半边天”,在古人则完全无地位可言,出来做官的更是凤毛麟角。而独在后宫内女人可以做官,这或许应该感谢帝王对身边男人的严防,不然根本轮不到女人当官的份儿。女官,民间俗称女太监。汉代有名的才女班昭、宋代女进士林妙玉、唐代女校...
· 太监
历史太监一名始见于北魏,孝文帝置女官管理内事,其中有大监一职,在作司之下,女侍中之上,而古人常把“大”、“太”混用,故“大监”可能即为太监,如北齐时,宫女出身的穆黄花(字舍利)为北齐后主高纬临幸后被称为“舍利太监”。唐代外朝官职中有大监,也作太监。“太监”作为正式官名的记载始见于宋代,孙逢吉《职官分纪》载,宋太宗在内廷置内官(女官),有尚宫及太监,同负责内省事务,又改内省为尚书内省,尚书、太监并号尚书。这里的太监为高级女官职称,亦作大监。亦有其他官署设有太监官职。辽代时,太监为南面官中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将作监、都水监等官署的主官,下有少监、监丞。元代时,太监为艺文监、典用监、典医监、典牧监、甄用监、太府监、度支监、利用监、中尚监、章佩监、经正监、秘书监等官署皆设有太监官职,位次于各监的卿或太卿。明代宫中设二十四衙门,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各专设掌印太监一人提领。及其他机构主官,其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