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著名文学家陈琳在瘟疫中死去真是天妒英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3
转发:0
评论:0
三国著名文学家陈琳在瘟疫中死去真是天妒英才,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以一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以一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就是后来俗称的讨贼檄文而名垂千古,因为据说这篇把曹操祖上大骂一通的文章竟然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后来还得到曹操的重用而流传至今。  

三国著名文学家陈琳在瘟疫中死去真是天妒英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众所周知,曹操疑心很重,曾经将同为建安七子的孔融等人杀死,而何琳曾经骂过曹操,最后竟然没有死在曹操手下,令人十分称奇。

  程琳一生经历坎坷,他是东汉末年的大才子,年少成名,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一生三易其主,始终不改其志。程琳起初在汉灵帝手下的大将军何进手下人主簿,这是个起草文章的小官,凭何琳这样的才子,业务上游刃有余,当时宦官专权,何进想利用手中的军权召集地方豪强董卓等人进京消灭宦官,遭到朝野上下一直反对,何琳也认为何进这是在引狼入室,但是何进仗着手中的权力不听劝谏,果然最后诸侯纷争,朝廷混乱,何进也死于乱军之中。

  陈琳无奈,转而投到袁绍麾下,他为袁绍写了很多讨伐曹操的文章,可是袁绍最后还是在官渡之战中败给了曹操,陈琳又一次失去靠山,好在陈琳写的一篇大骂曹操的文章引起了曹操的注意。曹操也是爱才之人,他不计前嫌将陈琳召到他的军中,还委以重任。陈琳为曹操尽心尽力,他写的文章经常不用增减一字,其实也是为了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三国陈琳是怎么样的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陈琳首先是个才华横溢,善写文章的大才子,这一点从他那篇著名的讨贼檄文里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文采飞扬,感情激烈,堪称三国名篇。陈琳也凭借这篇文章而名垂千古,而且这本来是陈琳为袁绍写的讨伐曹操的文章,但是却神奇的治好了曹操的头痛病,陈琳也因此成名。  

三国著名文学家陈琳在瘟疫中死去真是天妒英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琳一生虽然三易其主,但是始终不改其志。他虽然是个文人,但是其实很有政治远见的。当他还在大将军何进的手下当主簿的时候,那时虽然是个小官,但是面对何进要将董卓引狼入室的时候,何琳立即劝谏他不要这么做,可惜后来何进不听,自取灭亡。由此可见,何琳的政治眼光是很准的。

  陈琳这样的文人,一旦遇到明主,便死心塌地,忠心不二。他在何进手下极力劝阻,在袁绍麾下又多次为他写讨伐文章,后来在曹操手下,不仅常常出谋划策,随军出征,而且还一起吟咏文章,游山玩水。何琳写的文章常常不用删减一字,他感念曹操的知遇之恩,宽宏大度,所以誓死效忠,敢不用命。

  总结下来,陈琳这样的人一方面自己是个大才子,文章写的好,更可贵的是,他虽然几次易主,但都是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并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常常写诗感叹民生之苦,为百姓流离失所而痛心疾首,是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这一点在那个时代是很难得的。他人格高尚,品行端正又才华横溢,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国陈琳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最后在建安二十二年的那年罕见的大瘟疫中染病身亡,天妒英才,一代才子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三国著名文学家陈琳在瘟疫中死去真是天妒英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比于同为建安才子的孔融来说,陈琳的结局算是很不错的,孔融身为建安七子之首,名气比陈琳大,而且又有孔融让梨的好名声,但是他在政治上站错了队,最终被曹操所杀。其实除了孔融之外,建安七子其余六人都曾是曹操麾下的幕僚,而曹操父子三人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们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当时的文人志士,也不是偶然的。

  陈琳一生起起伏伏,经历坎坷,但是最终被招致曹操军中,也算是惺惺相惜,千里马终于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虽然陈琳曾经写下著名的讨贼檄文,大骂曹操祖上,不过曹操看重陈琳的才华,终究还是网开一面,不计前嫌,委以重用,一时为人称颂。陈琳这样的读书人来说,曹操就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贤明高尚的君主,所以从此以后陈琳忠心不二,竭尽全力为曹操办事,成为曹操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文人的气节可见一斑。

  陈琳来到曹魏集团后,不仅常常在政治上位曹操出谋划策,曹操父子也是爱好文学的人,他们常常举办各种文会,邀请陈琳等文人参加,大家在一起饮酒作诗,酣畅淋漓,游山玩水,畅谈抱负,好不快哉。那是一段快乐的日子,以至于陈琳染病身亡后,曹植还专门写文章追忆那段往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天妒英才:三国史上三大英年早逝的统帅级将领
三国是个时代大舞台,文臣武将都在这个舞台上展现着各自的才华,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无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国更是人才辈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各领风骚。然而,也有一句话叫做“天妒英才”,就有那么几个当时名人,由于他们英年早逝,不仅使他们自己的才能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也使他们所在的集团遭受了重大损失。即便是今天再提起他们,也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且看三国三大英年早逝的统帅级人物。曹昂曹昂是曹操的长子,二十岁的时候就举孝廉,曹操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建安二年(公元197),曹操征讨张绣,张绣投降。本来这战事很是顺利,张绣投降也是出于真心,但曹操纳了张绣的婶婶,张绣感觉受到了侮辱,因此怀恨曹操。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就准备秘密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露,张绣背叛,起兵偷袭曹操,曹操战败。慌乱中,曹操所乘的马被乱箭射死,人也多处受伤。关键时刻,曹昂把自己的马交给父亲,自己步战断后掩护。结果曹操冲出重围...
· 孙策的死究竟是天妒英才还是自作孽不可活?
郭嘉曾经通过从许昌回江东的张纮使者之口,给孙策下了一个断语: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从外面看,孙策之死是他自作虐不可活,当初若不是他杀死了于吉,就不会形容憔悴,金疮迸裂,死于非命。那么,孙策应该是死于自己的执拗和固执,而非他人之手。但孙策之死,显然并非那么简单。孙策受伤,起因是孙策绞杀了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三名家客为许贡报仇,刺杀了围猎时的孙策。受伤的孙策不能发怒,最后却是怒而癫狂,金疮迸裂而死,甚为可疑。网络配图疑点之一:某日孙策引军会猎于丹徒之西山,这个应该是属于秘密,怎么会轻易地被许贡的家客所获悉?既然三名家客能准确地获悉孙策会猎,并埋伏在树林之内,那么孙策身边必有人通风报信所致。疑点之二:孙策之军,赶起了一匹大鹿,孙策纵马上山逐之。孙策作为江东地面的统帅,怎么会在逐鹿的时候,身旁就没有一两名随从?按照后面情节发展来看,程普数人应该是和孙策一起围猎的,为...
· “初唐四杰”唯他成就最高,奈何天妒英才溺水而亡
王杨卢骆号称“初唐四杰”,当然每个人都不是浪得虚名,他们在文学史上各有惊人的事业。像骆宾王,七岁咏鹅,那首“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至今是陪伴小学生的口水诗,后来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也是十分出色,骂人骂的汹涌澎湃,把武则天看得一愣一愣的。卢照邻也是很牛的人,他有篇《长安古意》受到闻一多先生的点赞和跟帖。不过什么“复道交窗作合欢”……“罗襦宝带为君解”等句子,有点“黄色”诗的味道。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也称此诗是有宫体诗的特点。现在看来,《长安古意》应算是唐代长篇诗歌中最早的,但与《长恨歌》、《琵琶行》相比,因为处于唐诗起步阶段,所以并没达到第一流的境界。卢照邻命也是苦命娃,患上了“风疾”,大概属于现在脑血栓之类的病症,手足瘫痪,后又失明,最后为了摆脱痛苦投水而死。至于杨炯,最为大众所熟悉的应该就是那首高考重点《从军行》吧。据说当时就有“王杨卢骆”一说,但杨炯却不满意这样的排...
· 大明著名才子解缙被灌醉埋在积雪中死去?
解缙是中国明朝时期有名的大才子,被称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博学多才,不只是在政治上曾经官至内阁首辅,在文学上更是成就斐然,曾经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留下的诗文书法也是当世一流。图片来源于网络解缙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聪明过人,五岁能诵七岁能文,12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读四书五经,在1388年的时候解缙中了进士,之后没多久就被封为翰林学士,之后解缙上书请求简明法律,并献上《太平十策》因此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但是因为个性比较刚正,指责朝中大臣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朱元璋也认为他还不够成熟,所以把他下放让他好好反省一下。后来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登基,解缙再次受到奸臣的攻击,被贬地方。直到董伦受到朱允炆信任之后,在他的大力推荐之下,解缙才得以重新回到京城,后来在内阁组成的时候被任命为首辅,可见这个大明才子确实是有常人所不及的地方。后来在朱棣击败朱允炆登上皇位之后,解缙再度进入...
· 秦始皇最后悔杀的人天妒英才韩非子
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以法势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前人的智慧,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但其被同门师兄李斯残害,李斯之所以要杀韩非子,其主要原因在于韩非子自身。原因有三:网络配图一、虽然通达人性,但却不通人心,韩非子继承了其师荀子的性本恶的哲学命题,但其却不能明白人性虽然是恶,但人心却是变化的,李斯本初并没有必须杀韩非子的想法,但韩非子多次向秦王纳谏,要求铲除权臣,李斯就是最大的权臣,岂有不先下手为强之理;二、虽然天资聪颖,但却太过实诚,推出法家思想,治理天下,让皇帝政权巩固,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出在实诚上,秦始皇看重的是他的治国思想,却不是他本人,当他将法家精要和盘托出之时,他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更不要说秦王不会杀李斯,而去救韩非子,相比之下,李斯有更大的用处。三、虽然精通权谋,但未认真思考,一山不容二虎,秦国已经有了一个李斯,而李斯又如何能容纳下一个才能比自己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