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朝秘闻:曾国藩与咸丰帝的权力之争经过?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6
转发:0
评论:0
清朝秘闻:曝光曾国藩与咸丰帝的权力之争经过?,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借父丧之机,向咸丰帝摊牌索要更大权力。清廷以为

  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借父丧之机,向咸丰帝摊牌索要更大权力。清廷以为太平天国行将覆灭,断然令曾国藩在籍守制。不料三年后,江南大营再次崩溃,太平天国基本控制了富庶的江南地区,切断了清王朝赋税、漕粮的主要供应渠道。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的烈火迅速从广西燃向全国,此前清廷依靠的八旗与绿营不堪重用,为湘军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机会。随着湘军兴起,国家的一些重要权力也逐渐移向地方,转入汉人手中。统治者既要依靠湘军农民起义,又恐其尾大不掉,不情愿将权力拱手相让,由此展开了清廷与以湘军集团为首的地方势力对权力的争夺。

曾国藩

网络配图

  晚清湖南地方军队被称为湘军。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的烈火迅速从广西燃向全国,此前清廷依靠的八旗与绿营不堪重用,为湘军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机会。随着湘军兴起,国家的一些重要权力也逐渐移向地方,转入汉人手中。统治者既要依靠湘军农民起义,又恐其尾大不掉,不情愿将权力拱手相让,由此展开了清廷与以湘军集团为首的地方势力对权力的争夺。

  太平天国起义迅猛发展,湘军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湘军集团逐渐取得地方军政大权。咸丰五年(1855年),清廷任命胡林翼(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编者注)署理湖北巡抚,与他同在武昌主政的是湖广总督官文。清代官制中总督偏重军政,巡抚偏重民政,军权应归于官文。可官文贪鄙庸劣,见识浅薄,只因是满洲正白旗贵族而为咸丰帝所重用,所部军队战斗力极差。胡林翼抚鄂之初,官文每多掣肘,胡虽申奏,但咸丰帝仍下严旨要其会同官文办理湖北军政。不得已之下,胡林翼改变策略,转而与官文结交,在公文中每列官文为首功,每月拨盐厘3000两相赠,还让自己的母亲认官文宠妾为义女,进而与官文兄弟相称。不过,胡林翼并非与官文同流合污,而是试图加以利用。官文也深知在此战争环境,多少督抚因为不善带兵,或死于战事或被罢职免官,于是也乐于依靠这个对自己恭敬备至的胡林翼。在官文看来,既然胡林翼满足了自己对声色货利的喜好,自己赞同他的军政主张,也算是礼尚往来。于是,胡林翼大刀阔斧厉行改革,稳定湖北局势,从而在同太平天国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处于有利地位。

曾国藩

网络配图

  但事实上,清廷并没有放弃对地方权力的严格控制和。所以,如果不是胡林翼巧妙运用权术,让清廷认为改革措施多为官文主张,湘军集团是难以迅速发展起来的。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借父丧之机,向咸丰帝摊牌索要更大权力。清廷以为太平天国行将覆灭,断然令曾国藩在籍守制。不料三年后,江南大营再次崩溃,太平天国基本控制了富庶的江南地区,切断了清王朝赋税、漕粮的主要供应渠道。于是,山穷水尽的朝廷陷入两难境地:要么拘泥于不轻易授予汉人实权的旧制而坐以待毙,要么听任湘军壮大势力,但可以利用他们来度过亡国危机。在太平天国大军的逼迫下,舍湘军而无其他劲旅可以依靠,清廷只能容忍湘军将领执掌地方军政大权,于是,任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可以说,湘军集团能够取得多大的权力,与太平天国给清廷带来的危机程度,以及清廷解决危机时对湘军的依靠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日益激烈的太平天国战事和辛酉政变的发生,将湘军集团的权力推向顶峰。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避暑山庄去世,遗诏以年方六岁的载淳继位,同时任命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等八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形成了两宫皇太后与恭亲王奕共治天下的局面。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湘军集团的作用,清廷由被迫放权转向主动授予他们更大的权力。这年十月,命曾国藩督办江、皖、赣、浙四省军务。十二月,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李续宜为湖北巡抚,彭玉麟为兵部侍郎。次年正月,命曾国藩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刘长佑补授两广总督。十二月,刘长佑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二年(1863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曾国荃补授浙江巡抚,唐训方补授安徽巡抚,郭嵩焘补授广东巡抚,刘蓉补授陕西巡抚。次年,杨载福补授陕甘总督。短短几年间,湘军集团势力急剧膨胀,南至两广,北到直隶,东到两江,西至陕甘,诸多地方由湘人出任督抚。而他们手中所握有的权力,远远超过此前的清代督抚。

曾国藩

网络配图

  依照清代旧制,总督主军政,但是除了自己的督标营之外,并不能越过提督直接干预营务;巡抚主民政,除了自己的抚标营外,也不能干预营务;布政使掌财政,直属户部;按察使掌司法、监察,直属刑部。可见,军政大权都集于中央,地方大员各负其责,互不统属,谁都不能自行其事,只能听命于中央。而咸同年间,特别是同治初年,大批湘军将领位任督抚,他们既主军又主政,兵、政合一之势已成,再加上兵饷自筹,厘金完全由督抚支配,原本应该上交户部的地丁、漕折、关税、盐课等项银两也被督抚截留,大半充作军饷。这样,一省三宪——即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鼎足而三的局面再也不复存在,督抚专权的局面势将形成,湘军集团的权力在此情形下也达到了顶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的权力之争
皇太极一生四处征战,并且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所以宸妃死后,皇太极开始心力憔悴,身体急转直下,最终猝死。年幼的福临继承皇位,国家大事全委托给了多尔衮和前文所述的济尔哈朗。自此,开始了多尔衮与济尔哈朗长达12年的权力之,同样是济尔哈朗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福临即位时,济尔哈朗45岁,多尔衮32岁,济尔哈朗比多尔衮大13岁,拥有崇高的军功、威望和地位,但因为受父亲舒尔哈齐与哥哥阿敏惨死命运的影响,济尔哈朗为人低调,远不像阿敏那样锋芒毕露、狂妄放肆,加上年事已高,不宜四处奔波征讨。所以,多尔衮统率清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冲破了山海关,逐渐开始入主中原,卓著的军功使得多尔衮成为了众人心中万分景仰的大英雄、大清王朝无往不胜的象征。而济尔哈朗负责在后方默默无闻地处理日常性工作,久而久之,两人在众人心目中的差距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济尔哈朗也深知自己斗不过势力强大的多尔衮集团,因此,福临...
· 清朝官史:曾国藩为何不得咸丰帝重用?
自太平军起事后,咸丰可算是遭够了罪,白天黑夜地翻过来忙,都觉得时间不够。更让他觉得晦气的是,花了那么多力气,成效却越来越低。前线送过来的奏折,不是说这里让人给捅了一刀,就是说那里挨了一棍,久而久之,皇帝的自信心大受打击,都不怎么敢相信自己也能赢了,直到曾国藩的崛起。湘潭大捷点开了喜庆的炮仗,然后岳州、城陵矶,甚至是武昌克复的捷报都接踵而来,让人几乎有应接不暇之感。那情景,仿佛是倒霉了一千年,眼看着就要转运了。原来人生也可以充满着温暖!要说在籍官员办理团练的不止一个,包括曾国藩在内,合计共有四十五人之多,然而除了曾国藩,没有一个整出样子,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销声匿迹。曾国藩成了今年的主打款,一众官员中,就数他最帅,帅得一塌糊涂,帅得无边无沿。依稀还记得在京时,这家伙跟打了鸡血一样,拼着命往上递意见书的情景,也幸亏当初留了一手,要不然,现在纵使能收到礼包,也得落下一个不会用人的恶名。显然这是个不...
· 曾国藩预感清朝的灭亡
【核心提示】对赵烈文从清王朝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暴性这两点否定其统治的合法性的这番言论,曾国藩并未反驳,沉默很久后才颇为无奈地说:“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祏之陨。”“祏”是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屋,“宗祏之陨”即指王朝覆灭,曾国藩也预感到清王朝正面临灭顶之灾。本文摘自《历史的裂痕》,雷颐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已晚清。如果不是曾国藩回乡组织湘军拼死镇压太平军,不是他开启引进西方“坚船利炮”的洋务运动,晚清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同治中兴”,清王朝可能更早就寿终正寝了。然而,尽管曾国藩对清王朝忠心耿耿,效尽犬马之劳以保其江山社稷,但与机要幕客赵烈文的一次小小论辩,看得出他开始忧虑清王朝究竟还能支撑多久、其寿命到底还有多长。在《能静居日记》中,赵烈文详记了他与曾的这次谈话及此后曾国藩对清王朝命运的思索。只要没有紧急繁忙的军政事务,曾国藩晚上往往喜欢与幕客聊天。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
· 辽国内乱史:两个萧氏女人的权力之争与“皇太叔之乱”
道宗皇帝耶律洪基年间,辽国发生了“皇太叔之乱”。这次契丹贵族政坛“地震”始末,还要从两个“萧氏后族”女人说起。与皇帝共同称“天”的皇后萧菩萨哥出生于983年,是辽国圣宗皇帝耶律隆绪的第二任皇后。《辽史·圣宗纪》载:辽圣宗耶律隆绪先后有两位皇后。辽圣宗统和四年(986年)农历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15岁时,纳萧氏为皇后。辽圣宗统和十一年(993年),“承天皇太后”萧绰的侄女、大丞相韩德让的外甥女、年仅12岁的萧菩萨哥被选入宫。当年,辽圣宗22岁。萧菩萨哥心灵手巧,深得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宠爱。但遗憾的是,萧菩萨哥的两个儿子都不幸夭折了。辽圣宗统和十九年(1001年)农历三月,辽圣宗耶律隆绪29岁时,将皇后萧氏降为贵妃;同年五月,册封19岁的贵妃萧菩萨哥为“齐天皇后”。“齐天”这一封号非同小可,只有皇帝才能称之为“天”,而皇后只能称“地”。即使皇帝的生母,也只能称为“应天、承天、法天、仪天、宗天”等...
· 鲁迅与兄弟不和的秘闻
鲁迅因为中日文化差异的误会,导致失去了他最有文学作为的弟弟,他只能用努力创作来疗好伤痛。他在此期间写了一本只有他自己才懂得的奇书,这就是意外得到的《野草》。在这本散文诗集里,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像地火和岩浆,那些连珠炮似的华丽语言,那些上天入地的追问和想象,都通过文学语言一股脑儿地迸发出来,使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我们如果细读这本书,特别是以《风筝》《颓败新的颤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失掉的好地狱》等为代表的一些篇章,就会感觉到那种因“荃不察”而带来的深层次的痛苦,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愤懑,那种情绪激进的文字为何展示得犹如暴风骤雨,进而形成了鲁迅文体中的另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周氏兄弟的失和,源于一封周作人写给鲁迅的绝交信。鲁迅一生和许多人通过信,与他的弟弟周作人的往来书信就更多了。其中内容繁多,涉及到各种公事、家事、文事、杂事,叙述细微;从鲁迅离开绍兴到南京、东京、北京等地,时空广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