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得流油:揭秘李鸿章的神秘发家史!
在今天合肥城东30华里的地方,有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磨店。这里就是号称大清“第一相国”的中堂大人李鸿章的故乡。李鸿章,生于道光三年正月初五,即1823年2月15日。这一天,是民间传说迎财神的日子,李家二公子的降生,更是让李家喜上添喜。
事实证明,李鸿章确实是大清的财神,只不过,是另一个“方面的”,他是一个不能生钱,却极能“省钱”的“财神”。
跟曾国藩的祖上一样,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那是一个号称“五十年不进城”的乡下读书人。虽然自己科场屡次失意,无法飞黄腾达,但是李殿华心气很高,他一定要让自己的后世读书做官,为此李殿华不惜花费巨资,聘请高手来当家庭教师,帮助自己的儿子们攻克科举考试。
网络配图
在李殿华的全力培育下,他的小儿子李文安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在江南乡试一举中第,并且四年后又考中了进士。从此,李家开始过上了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日子。有了这么一个牛的老爹做后盾,不敢说李鸿章是含着金勺长大的富二代,但他的仕途之路绝对比别人的平坦很多。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24岁的李鸿章考中二甲第13名,顺利成为一名庶吉士,并且进入了翰林院。除此之外,在父亲李文安的引荐下,李鸿章结识了对他一生影响巨大的恩师——曾国藩。考进了翰林院,又有这么一个超级牛的老师,此时此刻,呈现在李鸿章面前的,就是这一条阳关大道,一条前途无量的仕途之路。
但是,伴随着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最终偏离了这条路,并且走上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看见太平天国运动愈演愈烈,李鸿章跟曾国藩一样,他也渴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为了这个目的,李鸿章鼓动自己的同乡、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劝他上疏办团练,以表示自己的忠心。
工部侍郎,按照现在的定义,就是一个包工头。作为一个包工头,吕贤基怎么可能会打仗!但是李鸿章不管这个,他直接连夜操笔,代吕贤基写了一篇请求办团练的奏折。按照吕贤基的想法,他只想表示表示自己的忠心,而不是真的想办团练。但是李鸿章代笔的那篇奏折,那是文采飞扬、激情四射呀,咸丰皇帝被感动得龙颜落泪,他立刻委派吕贤基回乡组织团练。
面对这个结果,吕贤基气得直拿脑袋撞墙。据史料记载,当晚吕大人的府上,举家大小全着素装,哭成一片。面对这种局面,吕贤基被气得语无伦次,他觉得自己就是自讨苦吃,吃饱了没事找事!
网络配图
到了最后,愤怒无比的吕贤基,对李鸿章说道:“君祸我,我亦祸君。”就是说:“都是你出的这个馊主意,没事让我上前线,我也要把你绑上,咱们一同回家乡。”就这样,当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的时候,李鸿章也随吕贤基回到了安徽合肥,也干起了团练。
也许是应验了吕贤基的话,同年年末,吕贤基被太平军打死了。而李鸿章虽然有曾国藩的一腔热血,为了自己的团练辗转奔波、费尽全力,但是他一直没有获得与曾国藩一样的办团练的成就。面对太平军的主力部队,李鸿章粗心鲁莽、毫无胜算。他曾有过被太平军一天之内,一连攻破十八个营寨的惊人纪录,真可谓兵败如山倒。幸亏安徽巡抚福济救援及时,李鸿章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据说,虽然李鸿章死里逃生,但是生性倔傲的他,还是希望挽回一点面子,他就对福济恭恭敬敬地说道:“声威大震,当以军门之最。”面对这番话,福济不怀好意地回应道:“畏葸溃逃,当以阁下为先。”这番对话,不仅成为李鸿章一生的污点,至今也是安徽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虽然被福济恶损了一番,但是李鸿章还是让其成了自己的第二个靠山。有了这么一个满洲大官当自己的后台,李鸿章这下子该不愁吃喝了吧,可惜造化能人,没过多久,福济就因为农民军起义不力被免职。一个靠山被打死,一个靠山被革职,李鸿章真是不幸呀!可是他的倒霉事还是没完。咸丰八年(1858年),李秀成率军攻陷了合肥(庐州),李鸿章的家人被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面对被太平军摧毁的家乡,抚摸着亲人冰冷的尸体,李鸿章真是痛不欲绝、欲哭无泪呀。如今在安徽,已经没有李鸿章一丝的立足之地了。就在李鸿章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的哥哥李瀚章给他来了一封信,希望他能来为湘军服务。面对这个邀请,李鸿章没有一丝的犹豫,他直接投奔到了曾国藩的麾下,也开启了这对师生为期十几年的“黄金搭档”。
此后的四年里,从政务到军务,在曾国藩的调教下,李鸿章获益匪浅。而曾国藩也看出了李鸿章是一个好苗子,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主。除此之外,在决策方面,李鸿章的独特见解更是让曾国藩赏识。以至于到了最后,当曾国藩遇到一些重大事件犹豫不决的时候,他就会跟李鸿章商量一下,往往能够“速有立决”。
网络配图
如此师生,一文一武,一快一慢,一急一缓,真可谓相得益彰、珠联璧合。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要知道,湘军指挥官大多是湖南人,他们的老乡情谊非常地深,而李鸿章是一个安徽人,即使他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重用,他也无法得到军权,他更会引起湖南帮的嫉妒和不满。毫不夸张地说,在湘军军营的日子里,李鸿章举步维艰,步步惊心。
据史料记载,效力于曾国藩期间,李鸿章不仅与左宗棠关系不好,与胡林翼也关系不好,还和彭玉麟玩过“摔跤”。这种天天不愉快的经历,让李鸿章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他郁闷地写道:昨梦封侯今已非,四海无家行路难。戈马飘零为何过,青山沦落十几年。所以当上海官绅们来哭请救兵的时候,敏感的李鸿章立刻意识到——自己等待的机会,它终于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