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诸葛亮最看重的北伐领将 诸葛亮病逝后他达到刘备的境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0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最看重的北伐领将诸葛亮病逝后他达到刘备的境界,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死后继承他北伐大业的领军人物是姜维。但对照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死后继承他北伐大业的领军人物是姜维。但对照阅读《三国志》可以发现,诸葛亮其实并不曾明确姜伯约为唯一接班人,蜀汉也并非由姜维一个人领着“走进新时代”。起码还有另外四个人自认为有当诸葛亮接班人的资格,他们是魏延、杨仪、蒋琬、费祎。为了争位,魏延与杨仪进行了恶性竞争,杨仪对蒋琬后来居上也耿耿于怀,而费祎在魏杨之争、杨蒋之争中都扮演了阳奉阴违打小报告的角色。其中的是非曲直、经验教训,很值得探讨回味。

blob.png

网络配图

  大家最熟悉,也是小说充分“演义”的,是魏延杨仪之争。

  魏延觉得自己有韩信之才,劳苦功高,以为诸葛亮继承人非自己莫属,全不把杨仪等文官放在眼里。他素与杨仪不合,两人争吵起来时老魏还拿刀冲杨仪比划,杨仪被气得或吓得鼻涕眼泪一大把。

  杨仪其实更觉得自己是丞相的最佳人选,觉得魏延乃一介武夫,不足成大事,蒋琬和费祎又都比自己资历浅,才能也在自己之下。

  其实,老魏和老杨都错估了形势,高估了自己。诸葛亮常常公开说:“蒋琬是个忠厚高雅的人,不搞二人转之类的三俗,应该是和我一同成就皇上大业的人选。”(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他又私下给后主写密信说:“我若遇到不幸,蒋琬最适合继承我的事业。”诸葛亮活着时不明确自己的接班人是谁,是因他知道魏延杨仪都惦着这个位置,而魏延的骁勇和杨仪的才干他都离不开。他很遗憾两人的特长不能集于一人之身,二人又不和睦。他知道如果明确偏向其中任何一个,都将导致蜀汉权力核心的内乱。但诸葛亮对魏杨矛盾难题的搁置,也为身后留下遗患。

blob.png

网络配图

  魏延的军事才能已得到历史检验,毋庸置疑。但老魏是将才而非帅才,因为他只懂军事不懂政治,只懂战术而不懂战略。特别是,他不会处理与文官的关系——当他拿刀向杨仪比划时,他不想想,蒋琬、费祎、董允是什么感受?

  杨仪的致命缺陷是心胸狭窄,涵养不够。《三国志》说他“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就是说,当他屈居蒋琬之下时,那种不平不满完全写在脸上,发牢骚时声响特大,给人感觉是从五脏六腑发出的。这与他们刘备的“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人怎么适合干政治呢?最要命的,是他“言语不节”,就是管不住自己嘴,发牢骚不看对象,见谁都嚷嚷,吓得别人都不敢接近他。

blob.png

网络配图

   诸葛亮看中蒋琬,是因老蒋没有老魏老杨这些缺点。诸葛亮刚当上丞相,准备提拔蒋琬官职、推荐他为“茂才”时,当时的小蒋就表现出谦逊之美德,坚决想让给其他人。当然,诸葛亮不准,他该提的还是提了。以后老蒋不断升迁,直至大将军之职。诸葛亮刚病逝时,全国全军都很恐惧,而蒋琬既未露愁容,也不显喜色,就和平常一样,达到当年刘备的境界。众人觉得有这样的人做主心里踏实。老蒋这样,其实也是不得不如此:此时他若露出愁容,就会动摇民心军心;他若显出喜色,则会让人以为他想的是个人升迁做了大官。蒋琬后来果然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位置,皇上让他建立了丞相府,第二年又兼任大司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北伐的经过:诸葛亮五次北伐的过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计228年春天,蜀军准备好北伐。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据魏略记载: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楙怯而无谋,“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唾手可得。魏国聚集军队“尚二十许日”,诸葛亮大军可趁机“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但诸葛亮认为此计不安定的因素太多,未必能如此顺利,一旦失利将陷于进退维谷之地,最终诸葛亮选择了“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确立了先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于是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势,以吸引魏军。魏明帝曹睿乃命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前往抵御赵云。诸葛亮则亲率主力趁势向祁山发起进攻。②首战告捷由于魏国事先毫无防备,突闻诸葛亮提兵三十万(实际蜀汉才8...
· 诸葛亮北伐与街亭之战诸葛亮是怎么北伐的?
蜀汉章武二年(魏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死,诸葛亮以丞相秉政。为了完成兴汉大业,诸葛亮六出祁山,致力北伐十数年。而街亭之战是诸葛亮首出祁山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三国时期的街亭,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街亭之战的胜败,直接关系着北伐的胜败。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上表北伐,将素有“秦巴粮仓”的汉中选为大本营,亲率十万大军,北出剑门,走金牛道,经宁强县,屯兵汉中。在首出祁山之前的汉中会议上,督汉中镇远将军魏延提出了奇袭长安、“一举灭魏”的意见,诸葛亮在认真分析当时战争形势后,认为这是轻躁冒进的危险计划,他说:“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虑。”诸葛亮通权达变,审时度势,制订了“平取陇右,蚕食雍凉,逐步灭魏”的北伐战略和兵出祁山,绕道陇右,西连诸戎,夺取长安的持久战略计划。陇右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地,也是关中的大后方。诸葛亮“平取陇右...
· 诸葛亮北伐历来争议较大:将蜀汉的国力拖垮!
诸葛亮北伐历来争议较大,至目前为止,无论学者还是广大业余爱好者,其主流看法是持赞赏态度的。但目前,网络上有些有新意的朋友提出种种看法,主要归纳有两点:一、将蜀汉的国力拖垮;二、诸葛亮拥兵自重。MQ不才,讲几点个人看法首先说说第二种看法——诸葛亮拥兵自重的问题。我认为这话对一半。诸葛亮本来就拥兵(掌握天下兵权,不是现代说的“拥军拥属”),他不但拥兵而且拥权,但我认为说到“自重”,则肯定不是,无论从诸葛亮为人及实际历史看,诸葛亮并没有割裂政权,称霸一方。网络配图谈到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持上述观点的朋友可能把姜维的账记到了诸葛亮的身上,因为有朋友写帖子时常会这么说“姜维九伐中原,把蜀汉国力彻底拖垮,其实他只是走诸葛亮的老路而已,蜀汉灭亡的原因从诸葛亮时就已经开始了。”对此,我的观点是不同意这种类似的说法。因为判断一个国家的国力是否被拖垮,要看几个硬指标,比如:1。政府或内阁(并非政权)是否垮台;2...
· 他遭诸葛亮排挤:后被刘备杀死诸葛亮不救他
三国蜀汉历来以“仁义”著称,在刘备、诸葛亮等人“完美人格”的光环下,蜀汉成了高大上的代名词,与之相对应的曹魏的形象自然就是阴险恶毒。但是,历史上的蜀汉恐怕并非如此纯洁,相反,被称为“蕞尔小国”的蜀汉有不少,从人数比例来看,其政治斗争的尖锐和残酷丝毫不逊于魏国和吴国。在蜀汉著名的中,有一个人被诸葛亮排挤,后来因为说错一句话被刘备杀死,临死前向诸葛亮表明心迹,但诸葛亮却见死不救。这个人就是彭羕。彭羕,广汉人,他身长八尺,容貌伟岸,颇有能名。网络配图彭羕早年跟随刘璋,但职位低微,且被人诬陷,被刘璋治罪。刘备入蜀,彭羕投靠刘备。当时接待彭羕的是庞统,彭羕见到庞统也不施礼,而是径直卧倒在庞统的床上(汉代卧床约等于今天会客厅的主座),然后向庞统索要饮食。庞统也很意外。但是庞统很大度,给了彭羕饮食,然后与其交谈。结果交谈过后,庞统发现面前这个人是有才能的,便将彭羕推荐给刘备。另外,法正也知道彭羕这个人,...
·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诸葛亮北伐的原因?
蜀汉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最终以诸葛亮病死军中而宣告失败。那为何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三国蜀后主刘惮即位后,诸葛亮蜀国主政,屡次兴兵北伐,但劳而无功,心力交瘁,最终身陨征途,常使人慨叹不己!其时,蜀地,国小力弱,易守难攻。为何以诸葛经天纬地之大才,竟不顾现实,以短击长,不自量力,坚持北伐?后世史学众说纷云。首先,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中原战乱之后,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大臣上奏时说,我们魏国的人口加起来,才相当于汉朝一个郡的人口。这虽然是夸张,但说明中原的经济、社会被破坏的很厉害。同时,益州、荆州、扬州,因为刘璋、刘表、孙策的缘故,相对来说,免于。甚至,从北方来的流民,使得当地可以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孙策这边,张昭自己就是北方来的的。刘璋那里,他之所以可以坐稳益州,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荆州流民组成的东州兵。一旦北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和平,经济逐步恢复,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