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解密: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于死地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3
转发:0
评论:0
解密: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于死地,《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

  《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对于曹魏头号大功臣荀彧之死,一直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事件。网络上正统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对曹操自立为公加九锡,也就是反对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这种观点褒誉荀彧是有理想的人,也就是属于杀身成仁的英烈了。

20170327200914_4b85ec4b690bb5cc009ffbea6c34c62a_1_副本.jpg

网络配图

  不过这个观点很可疑。荀彧不可能属于反对曹操篡汉的人物,更不可能是汉朝的殉葬者。理由主要有下面三点:

  一,荀彧是曹氏成帝业的主要策划者荀彧一生为曹操制定过无数重要谋略,其中不少明显地为曹操建帝王之业服务,荀彧自己也直接了当的表明此点。下面的例子就很清楚,兴元二年荀彧劝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时,他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建安元年劝曹操迎汉献帝时说:“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在劝曹操建立各种制度时,以舜、汉高祖及光武帝为例说明其重要性。再三以开国帝王为榜样说服曹操,以义帝比喻汉献帝,其含意是很清楚的。荀彧没有以齐桓公的尊王攘夷霸主之业来劝说曹操,更不是用周公的王道,而是明明白白地以辅佐开国之君的架势在为曹操服务。否则他是不会接二连三的以开国帝王来激励曹操的。像荀彧这样具有极高智慧的大谋士,是不会再三用词不当而造成误会的。只能说从一开始荀彧就是以助曹操成帝业为己任。

  二,荀彧从没有真正为汉献帝服务曹操迎来汉献帝后,荀彧就任皇帝的侍中兼尚书令,也就是任献帝的亲近的高级顾问,并管理奏章诏书等,担任着类似于秘书长的职务。这当然是按曹操意思任命的。曹操常年在外征战,留荀彧在京城为他控制皇帝。荀彧也确实不辱使命,献帝只能是听话的傀儡,曹操可以放心在外打仗。在荀彧任此职的十七年中,没有他为献帝的利益出谋划策的任何记录,未见他为献帝作任何好事(除了建议曹操迎献帝来当工具之外),只有他不断为曹操出各种极高明策略的记载。一生如此,而在最后殉难,太不合逻辑了。如荀彧有为汉朝皇帝服务之心,虽然不可能使东汉避免灭亡,但是,改善献帝的处境,以荀彧之高明,使献帝生活的舒畅点,稍有点安全感,在位时间稍长一点,可能性还不能说绝对没有。

1.jpg

网络配图

  三,东汉灭亡没有殉难烈士在董卓之乱后,汉朝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文臣武将都有各自的“主公”,有不少人是绝对的“主公”的,早把皇帝忘在脑后了。例如,袁绍的谋士沮授、审配都被看作忠烈之士,为袁氏尽忠。审配更是在临刑刑前大呼,我主在北方,要面朝北方去死。在他心中确实把袁绍的猪狗般的儿子当自己的主子,而完全没有南边的汉朝皇帝。在董卓之乱后,找不到一个真正为汉殉难的烈士,在这样大环境中,突然冒出荀彧这么一个杀身成仁的英雄,实在是不合常理。

  根据以上几点,真是无法以有理想、品德高尚等词汇来描述荀彧之死。但是,当董昭向荀彧谈及准备进爵曹操为公及加九锡时,荀彧的确表示不同意,而且,从时间上看也确实和他的死有某种因果关系,荀彧死后第二年,曹操就为魏公加九锡。和以上所讲似有矛盾。究竟荀彧死因是什么?前面已经讲了,荀彧一生就是为曹操成帝业而殚精绝虑沤心沥血,怎么在曹操要跨出关键一步时却不赞成呢?很可能不是原则上反对,而是策略上有不同意见。

501225148.jpg@100q.jpg

网络配图

  这个不同意之处可能有二:一是一统大业尚未完成,南边还有孙权、刘备、刘璋等。在荀彧看来,可能改朝换代的时机尚未到。曹操自己也可能是这样看,他并未在生前当皇帝。二是加九锡是王莽在篡汉前玩过的把戏,王莽的名誉极差。很可能在荀彧的观念中,要成帝王大业是不应该学王莽,而应以一种看似更高明的手法。本来,这样的分歧倒不一定会成为死罪,但是,由于曹操的疑心极大,越老越重,任何和他意见不一致都会引发他高度怀疑。另一方面曹操也可能以为当时有必要、也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这样,荀彧就很难活下去了。据《三国志》中裴注引《彧别传》中说,荀彧想借他犒劳军队的机会和曹操面谈,但被曹操“揖而遣之”,拒绝了。荀彧想谈什么?不知道,有可能和加九锡等事有关。曹操拒绝和他谈,说明曹操已经有了置这个头号大功臣于死地的决心了。虽然荀彧曾被他誉为自己的张良,结为儿女亲家,断言“天下之定,(荀)彧之功也”,曹操也不会手软。能力越强,功劳越大,威望越高,像曹操种人一旦起疑,处理起来只会更狠。荀彧实际上是死于曹操的多疑和冷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荀彧于死地?
《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对于曹魏头号大功臣荀彧之死,一直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事件。网络上正统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对曹操自立为公加九锡,也就是反对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这种观点褒誉荀彧是有理想的人,也就是属于杀身成仁的英烈了。不过这个观点很可疑。荀彧不可能属于反对曹操篡汉的人物,更不可能是汉朝的殉葬者。理由主要有下面三点:一,荀彧是曹氏成帝业的主要策划者荀彧一生为曹操制定过无数重要谋略,其中不少明显地为曹操建帝王之业服务,荀彧自己也直接了当的表明此点。下面的例子就很清楚,兴元二年荀彧劝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时,他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建安元年劝曹操迎汉献帝时说:“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在劝曹操建立各种制度时,以舜、汉高祖及光武帝为例说明其重要性。再三以开国帝王为榜样说...
· 揭秘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于死地?
《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对于曹魏头号大功臣荀彧之死,一直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事件。网络上正统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对曹操自立为公加九锡,也就是反对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这种观点褒誉荀彧是有理想的人,也就是属于杀身成仁的英烈了。网络配图不过这个观点很可疑。荀彧不可能属于反对曹操篡汉的人物,更不可能是汉朝的殉葬者。理由主要有下面三点:一,荀彧是曹氏成帝业的主要策划者荀彧一生为曹操制定过无数重要谋略,其中不少明显地为曹操建帝王之业服务,荀彧自己也直接了当的表明此点。下面的例子就很清楚,兴元二年荀彧劝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时,他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建安元年劝曹操迎汉献帝时说:“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在劝曹操建立各种制度时,以舜、汉高祖及光武帝为例说明其重要性。再三以开国帝王...
· 三国霸主曹操为何置头号大功臣于死地呢?
《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对于曹魏头号大功臣荀彧之死,一直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事件。网络上正统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对曹操自立为公加九锡,也就是反对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这种观点褒誉荀彧是有理想的人,也就是属于杀身成仁的英烈了。网络配图不过这个观点很可疑。荀彧不可能属于反对曹操篡汉的人物,更不可能是汉朝的殉葬者。理由主要有下面三点:一,荀彧是曹氏成帝业的主要策划者荀彧一生为曹操制定过无数重要谋略,其中不少明显地为曹操建帝王之业服务,荀彧自己也直接了当的表明此点。下面的例子就很清楚,兴元二年荀彧劝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时,他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建安元年劝曹操迎汉献帝时说:“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在劝曹操建立各种制度时,以舜、汉高祖及光武帝为例说明其重要性。再三以开国帝王...
· 历史神秘事件:曹操为何置头号大功臣于死地?
《三国志》:荀彧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彧“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对于曹魏头号大功臣荀彧之死,一直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事件。网络上正统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对曹操自立为公加九锡,也就是反对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这种观点褒誉荀彧是有理想的人,也就是属于杀身成仁的英烈了。网络配图不过这个观点很可疑。荀彧不可能属于反对曹操篡汉的人物,更不可能是汉朝的殉葬者。理由主要有下面三点:一,荀彧是曹氏成帝业的主要策划者荀彧一生为曹操制定过无数重要谋略,其中不少明显地为曹操建帝王之业服务,荀彧自己也直接了当的表明此点。下面的例子就很清楚,兴元二年荀彧劝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时,他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建安元年劝曹操迎汉献帝时说:“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在劝曹操建立各种制度时,以舜、汉高祖及光武帝为例说明其重要性。再三以开国帝王...
· 解密:重臣司马光为何要置一乡下女孩于死地?
中国封建时代有一起情节简单的伤害案,那就是《宋史·刑法志》记载的一个著名案件“阿云之狱”。在案发时的宋代,后经明至清末,围绕该案定性问题一直争议不休。历史评说多认为,“阿云之狱”其实是一场变法之争。虽然如此,但是此案的判处结果却成为中国古代司法上的一个亮点,那就是关系到古代传统法律中最重要的刑法适用原则——自首的认定。《宋史·刑法志》记载的案件“阿云之狱”,发生于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13岁的登州(今山东登州)少女阿云还在为母亲守孝,孤苦无依。没想到阿云的叔父贪图钱财,竟然以几石粮食(价值约等同于现在2000元人民币)就将阿云卖给了一位名叫韦大的老光棍为妻。韦大容貌丑陋,阿云对这门亲事死活不愿意,可又拗不过叔父。于是阿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杀死韦大。网络配图阿云晚上悄悄来到韦大的家里,适逢韦大正在熟睡,阿云拿起砍柴刀朝着韦大一阵乱砍。被惊醒的韦大下意识地翻身起来用手阻挡,阿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