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乱世之奸雄,还是千古伟人?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因为人们盛传曹操将“有不逊之志”,曹操特意写了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自剖心迹,说明自己并无代汉的野心,只不过“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便是曹操当时的心愿。
网络配图
曹操在讨黄巾军时,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屡立军功。在平定黄巾起义以后,见朝中宦官专权,政治黑暗,遂辞官归隐,“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视官职如敝屣。董卓在进京之后,欲篡汉自立,诸侯或拥兵自重,或兴兵讨伐,刚刚趋于安定的汉朝江山又将分崩离析。曹操为了维护汉朝社稷,毅然加入到讨伐董卓的阵营之中。在诸侯之中袁绍、袁术等各怀异志,首鼠两端,只有曹操与孙坚对汉朝忠心耿耿,作战最为勇敢。对此,王夫之评价道:“故天下皆举兵向卓,而能以躯命与卓争生死者,坚而已矣!其次则操而已矣!岂袁绍等之力不逮操与坚哉?操与坚知有讨贼而不知有他,非绍、术挟奸心以养寇,而翼收刺虎持蚌之情者所可匹也。故他日者,三分天下,而操得其一,坚得其一。“王夫之之言,颇有点好心有好报的意思。
曹操曾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了一点夸张的色彩都没有。纵观中国古代,在所有割据混战时期,三国是分裂国家数量最少的。不但曹操至死没有称帝,在他活着的时候,刘备、孙权也不敢称帝。如果不是曹操在汉献帝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之,汉献帝根本不会再做上二十五年的皇帝。这样说来,说曹操“名托汉相,实为汉贼”,实在是冤枉了他。
网络配图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以说是对曹操颇有争议的一生的高度概括。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强大概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操有魄力、有胆识。曹操敢刺杀董卓;为父报仇,敢去徐州;敢错杀吕伯奢一家而不顾谴责——“宁教我负天下人,无教天下人负我”……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做大事不拘小节”,曹操的魄力是一个成大事者、有作为的政治家必备的能力,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们,有谁没做过“曹操”呢?
人们对曹操的“奸雄 ”和“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好像是非常公正的评价。然而,他所谓“如国家无孤一人,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直率坦言又不能不使我们警醒,他真是“奸雄”吗?
不可否认,人们关注的只是表面现象,一味地表面现象来评断一个人的的好坏、仁义奸雄,而常常忽略其所隐含的东西。在三国中,人们评价曹操为奸臣,诸葛亮为忠臣,似乎是历史的定论。其实,所谓的忠奸自古就有别。
网络配图
然而,很少有人会认真地想一想,他们的忠在何处,奸在何处。乱世出英雄,曹操是不折不扣的英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历史证明曹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作为一代豪杰,曹操有着独有的奸诈,更有着超凡的才智,正是由于这两点共同汇聚在曹操一身,才赢得了世人独特的评价“奸雄”。这样说的话,如果非要说曹操是奸雄,那么他也是一个值得称颂的奸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