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心胸狭隘的杨仪:诸葛亮临终托付大事的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7
转发:0
评论:0
心胸狭隘的杨仪:诸葛亮临终托付大事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临终前为何要托付大事与杨仪呢?网络配图诸葛亮去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临终前为何要托付大事与杨仪呢?

2.jpg

网络配图

  诸葛亮去世前安排了后事,他让杨仪带领大军撤退回蜀汉境内,让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任务。不幸的是,杨仪、魏延二人一向不和,魏延不甘心受杨仪的调遣,于是烧毁了杨仪大军返回所要经过的栈道。杨仪先后派遣王平、马岱来抵御、追杀魏延,最终魏延被杀死在汉中,而他的头颅被杨仪踩在脚下,杨仪恶狠狠的骂道:“庸才,你现在还有什么能耐?”杨仪此刻完全是一副小人嘴脸,和诸葛亮高大的形象不符,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身后事寄托给杨仪?杨仪凭什么能够得到诸葛亮的赏识?杨仪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子的?

  一、人物出身

  杨仪,字威公,荆州襄阳人,开始在荆州刺史傅群手下当主簿。后来投奔关羽,被关羽任命为功曹。次年,杨仪被派到刘备身边,和刘备讨论国家大事,他说出自己的意见,受到刘备的喜欢,被征召为左将军兵曹掾。刘备称汉中王后,杨仪为尚书;刘备称帝后,杨仪因为和尚书令刘巴关系不融洽,左迁为弘农太守,刘巴死后,杨仪才继续担任尚书。杨仪非常有才华,而且他的才华是定国安邦,因此他受到了刘备的重用。另一方面,杨仪和上司刘巴产生了矛盾,说明杨仪的心胸不够广阔。可能杨仪不愿意在傅群手下任职,就是因为性格的原因。

1.jpg

网络配图

  二、参与北伐

  公元225年,杨仪被诸葛亮任命为参军,负责丞相府事务。公元228年,杨仪随诸葛亮进行了第一次北伐。两年后,杨仪被提拔为丞相府长史,并加任绥军将军。以后诸葛亮凡是北伐,杨仪都会随军出征。由于杨仪处理事情果断利索,丝毫不拖泥带水,因此受到了诸葛亮的喜爱。军中凡是有繁杂事务的,都会由杨仪来筹措。诸葛亮的两个参军马谡和杨仪,一个好论军计,另外一个善于处理内务,这两个人是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左右手。但是一个纸上谈兵,另外一个心胸狭隘,看来诸葛亮的识人用人之明是比不上刘备的。

  三、身败名裂

1.jpg

网络配图

  公元234年,杨仪随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并在诸葛亮死后负责带领大军返回蜀汉。因为杨仪和魏延的关系不融洽,因此魏延不愿意接受杨仪的领导,而诸葛亮生前对两人的矛盾就已经无可奈何。如前文所述,魏延最终死于杨仪之手。魏延死后,杨仪长时间积累的怨气释放出来,他的小人嘴脸暴露无遗。杨仪回到成都后,朝廷对他明升暗降,杨仪对费祎发怨气说:“如果我当时带领大军投靠魏国,就不是现在这种境地了。”费祎就把他的话原原委委报了上去,杨仪被革职为民,后来杨仪还口吐怨言,受到朝廷的缉捕,无奈之下杨仪自杀谢世。杨仪如果心胸再开阔一些,那么以他的才能就会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谨以此文送给心胸狭隘的杨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咸丰临终托付的顾命八大臣分别是谁?
咸丰,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位继承者,也是满清第九位皇帝,全名为爱新觉罗·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位皇子,二十岁登基,在位十一年,是清王朝秘密立储君的最后一位皇帝,执政期间并未有所政绩,在历史上被评为“四无”皇帝,无远见,无胆识,无才德,无功绩,足见清朝后期皇室子嗣逐渐落败,王朝正在走向下坡。其实历史评价咸丰为“四无”皇帝,实在为咸丰叫屈,咸丰作为清朝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登基之初,勤于政务,大刀阔斧地改革朝政,但收效甚微,中国封建历史漫长积累下来的诟病如何寄托与一代少年帝王的身上,在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完成不了进步的阶级革命,且不说咸丰自己的地位就是这个破败的封建制度赋予的,因此面临欧洲国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挑战,清朝末年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天朝地位一落千丈。咸丰在位不久,国内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与此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联军进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犯下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暴行,咸丰在无奈...
· 咸丰临终托付八大满洲贵族拥立幼帝登基
咸丰执政后期,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咸丰积郁成疾,于承德避暑山庄驾崩,时年三十一岁。其子同治继承皇位,清朝命数从此一蹶不振,一直处于被挨打的地位,中国历史最后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大厦将倾,难以复立。咸丰在承德避暑山庄养病期间,积郁成疾,临终托付八大满洲贵族,拥立幼帝登基。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在病重之时,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以及御前大臣景寿、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此八大臣子,颁布谕旨,立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命其大臣辅佐朝政。网络配图咸丰如此煞费苦心,临终托孤,是为防范何人呢?咸丰在位期间虽仍掌握实权,但地位及其危险,一则,是防范朝臣的势力,以此八大臣为代表,可分为两派力量,分别为皇室贵族,和军机大臣,命其辅佐幼帝,也是有意平衡朝堂势力,相互牵制。二则,是为防范亲王势力,咸丰登基之时年仅十六,而奕訢当时仅与咸丰相差一岁,咸丰三十一岁病危,而此时的奕訢三十岁正值壮年,其余...
· 皇帝临终前托付他的一件事竟让他自责一辈子
范质总结自己做宰相心得时有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他把宽容作为一个好宰相的必要条件,认为作为一个宰相,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难天下容之人,在斡旋上下、协调左右、平衡利益、维护稳定中雍容大度、海纳百川。不过,宽容也有其多面性。一种宽容有原则性,小事宽容,大事严格,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一种宽容无原则性,好也好,坏也好,你好我好大家好;还有一种宽容心里有原则、表面无原则,面对谄上欺下的丑行、面对贪赃枉法的恶行、面对明火执仗的暴行无可奈何,往往以隐忍的方式求和,以委屈的方式求全,以妥协的方式求稳。而范质的所谓宽容,便是心里有原则、表面无原则的宽容,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以致让他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而不能自拔。网络配图在历史的画廊中,范质风度翩翩,是个帅哥。不过,他既有君子的风度,也有书生的软弱,宽容而不果敢,仁慈而不决绝,一句话:心太软。范质一生,五朝为官、两朝为相,一路风...
· 皇帝临终前托付他的一件事让他自责了一辈子
范质总结自己做宰相心得时有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他把宽容作为一个好宰相的必要条件,认为作为一个宰相,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难天下容之人,在斡旋上下、协调左右、平衡利益、维护稳定中雍容大度、海纳百川。不过,宽容也有其多面性。一种宽容有原则性,小事宽容,大事严格,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一种宽容无原则性,好也好,坏也好,你好我好大家好;还有一种宽容心里有原则、表面无原则,面对谄上欺下的丑行、面对贪赃枉法的恶行、面对明火执仗的暴行无可奈何,往往以隐忍的方式求和,以委屈的方式求全,以妥协的方式求稳。而范质的所谓宽容,便是心里有原则、表面无原则的宽容,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以致让他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而不能自拔。网络配图在历史的画廊中,范质风度翩翩,是个帅哥。不过,他既有君子的风度,也有书生的软弱,宽容而不果敢,仁慈而不决绝,一句话:心太软。范质一生,五朝为官、两朝为相,一路风...
· 陕西省-宝鸡-陈仓区杨从仪
杨从仪(1092—1169)南宋抗金将领。字子和,天兴(今宝鸡县)人。初补凤翔校尉权天兴县事。建炎四年(1130),奉吴玠令领兵在凤翔一带抗金,因功升秉议郎,迁副将。绍兴十二年(1142),拒金兵于仙人关。翌年,出御爱山,抵大池原,断金兵粮道。绍兴三十二年(1162),夺大散关,占和尚原。官至安康郡开国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