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朱高熙为何会屡次谋反都失败 原来是因为这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0
转发:0
评论:0
朱高熙为何会屡次谋反都失败原来是因为这,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有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大打出手,明朝自然也不例外。明成祖朱

  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有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大打出手,明朝自然也不例外。明成祖朱棣就是通过战争,才夺得了皇位。当时朱棣纠集几位皇子,起兵反叛,其中便包括他的儿子朱高熙。

  朱高熙随着朱棣征战沙场,立下了许多的战功。朱棣登基之后,便为朱高熙建造了储藩府,作为对朱高熙的奖励。当时的许多大臣对于朱高熙都十分喜欢,人们都认为朱高熙会成为太子,但是没想到的是,朱棣将朱高炽立为了太子,而且朱棣当时也对朱高熙有了一丝顾忌,他知道朱高熙在大臣中的威望很高,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皇位之争,朱棣将朱高熙封为了汉王,将他赶出了京城。朱高熙听到这个消息,很不高兴,他认为自己为朱棣立下了这么多的功劳,却遭受了这样的待遇,于是便有些埋怨。这些埋怨的话传到朱棣的耳中,十分不开心。但是太子念及同胞之情,于是便向父皇求情,最终让朱高熙暂时留在了京城。

2f400052819d3fe4e93.jpg@100q_副本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当时朱棣让几个儿子去先祖的陵墓中祭拜,太子因为身体胖,而且身体有残疾,走路十分困难,需要下人搀扶才能行走。太子因为行走不便,经常会绊倒,于是在去陵墓的途中,朱高熙在后面看见太子时不时地绊倒,于是便出声说:“前面的人摔跤,后面的人应该避免摔跤。”太子的儿子听见这句话,便应声道:“后面的人确实应该要得到警告啊。”朱高熙听到这句话,脸色有些难看。

  太子性格温和,喜爱看各种书籍,度量也是十分地大,按照当时的话来说,则是“君子”。而朱高熙却恰恰相反,他不喜欢看书,只喜欢舞枪弄棒,正是因为这种性格,让许多的武将都十分爱戴他。朱棣当时关于太子之位也没有拿定主意,虽然暂时立了太子,但是看见太子身体残疾,觉得有失天子之风,便多次想要换太子,却一直没有具体的行动。

  朱棣出征归来后,因为太子迎接不及时,于是朱高熙便趁机说太子想要谋反,一时之间谣言四起,不仅如此,朱高熙还诬陷黄淮等人,致使他们丢了官职,押入大牢。一段时间之后,朱棣又将朱高熙等人派往边远地区,但是朱高熙还是不想去,这次朱棣没有留情,强制让朱高熙前往青州,朱高熙没有办法,只能动身前往。但是在离开的时候,他的身边多了许多武艺高强的将士。

73255fe2258641e1b235b16fe3231165_th.jpg

网络配图

  朱高熙因为远离京城,有了更多的自由,于是便开始暴露了本性,在外面作威作福。后来他的一些罪行被朱棣知道了,于是便要治罪。因为朱高熙也是皇子,朱棣不好惩罚他,于是便将他身边的一些人革了职,想要以此来警告朱高熙。可是朱高熙不知道收敛,反而在自己的王府中私养了几千军士。他放任这些人在外边肆意抢夺财物,还杀了兵马指挥,并将他的财物占为己有。朱棣知道了这件事后,立即问蹇义,蹇义害怕朱高熙,于是只是说自己不知道。朱棣无奈,只能问杨士奇。杨士奇立即说:“汉王的心思,很多人都知道,希望皇上能够尽早处理,不然很有可能会引起战乱。”朱棣听了他的话之后,没有说话。后来他又听说朱高熙私底下在建造兵器,还在府中养了许多不要命的人,每日都在练习兵法,朱棣再也忍不住了,狠狠地骂了朱朱高熙一顿,还把他的衣服拿走了,挂在城门上。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于是便向朱棣求情,希望能够放朱高熙一马,这才免了他的罪过。朱棣看见太子求情,立即大怒:“我在替你打算,不得不除掉朱高熙,可是你却偏要饶他,这是再给自己增加隐患啊。我现在削弱了他的实力,并且把他赶出了京城,他的封地离京城很近,一旦反叛,你可以很快地抓住他。”朱高熙知道朱棣看他不顺眼,于是便加紧了反叛的脚步。太子很多次都劝告朱高熙,可是他就是不听。朱棣死后,太子即位,将朱高熙召回了京城。

20151121183535_C3BYa.jpg

网络配图

  明仁宗让朱高熙的儿子守陵,想要遏制朱高熙。不久,明仁宗也死了,明仁宗的儿子立即回京,朱高熙利用这个机会,想要在半路中将太子杀死,但是因为准备仓促而失败了。明宣宗顺利地当上了皇帝,而朱高熙也年事已高,于是便认命了。明宣宗知道朱高熙曾经有反心,但还是专门写了一封信来感谢朱高熙为明朝所做的一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高熙为什么会屡次谋反却都失败最后只有认命
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有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大打出手,明朝自然也不例外。明成祖朱棣就是通过战争,才夺得了皇位。当时朱棣纠集几位皇子,起兵反叛,其中便包括他的儿子朱高煦。朱高煦随着朱棣征战沙场,立下了许多的战功。朱棣登基之后,便为朱高煦建造了储藩府,作为对朱高煦的奖励。当时的许多大臣对于朱高煦都十分喜欢,人们都认为朱高煦会成为太子,但是没想到的是,朱棣将朱高炽立为了太子,而且朱棣当时也对朱高熙有了一丝顾忌,他知道朱高煦在大臣中的威望很高,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皇位之争,朱棣将朱高煦封为了汉王,将他赶出了京城。朱高煦听到这个消息,很不高兴,他认为自己为朱棣立下了这么多的功劳,却遭受了这样的待遇,于是便有些埋怨。这些埋怨的话传到朱棣的耳中,十分不开心。但是太子念及同胞之情,于是便向父皇求情,最终让朱高煦暂时留在了京城。当时朱棣让几个儿子去先祖的陵墓中祭拜,太子因为身体胖,而且身体有残疾,走路十分困难,需要...
· 三国最失败的间谍竟是他?蒋干为何会屡次失败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网络配图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这货为了讨好曹操,大展一番身手,准备去坑自己的老同学周瑜,他们曾经同窗,感情甚好,于是他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曹操闻知大喜,说道“你若能劝降周瑜,便是我大胜东吴的第一功”,并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这天,周瑜和部下商议破曹计策,有人报告蒋干来了。周瑜一听,早就知道蒋干所来目的,设好套,大摆筵席,并在宴会上说“今日与少年旧友相逢,欢喜不尽,在今日的酒宴上不许提南北之战的事”,这话把蒋干给堵了,因此蒋干不能在宴会上提劝降的事情。宴毕,蒋干没有完成任务,于是又乘周瑜睡着,轻轻起身,翻看周瑜的案卷,得知曹军中的蔡瑁、张允二将军给周瑜写了降书,大为吃惊。后半夜,有人进帐叫醒周瑜说:"曹营有人来了,蔡...
· 朱允炆为什么会失败朱允炆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的错吗
说起朱允炆的失败,很多人都觉得和可惜,因为朱允炆用全明朝的力量都干不过朱棣,最后还被朱棣反攻。说实在话,朱允炆这败的挺窝囊的,历史上像他这样窝囊的人真不多,他能说第二绝对没有人说第一。不要在这里说什么清朝也是用一地之力征服了全国,可被在那扯了,清朝当时的一地之力是哪心里没点数?知不知道清朝的一个小小的东北就能比的明朝所有的富饶之地,真以为辽河平原和松江平原是摆设?这两个平原,在关键的时候能养活整个明朝的人好不好,还有满清的八旗可都在那摆着呢!真以为清朝初期的八旗像清朝末期的八旗一样废?开什么玩笑,这还没加那些叛徒呢!不要将满清入关的情况往朱允炆和朱棣两人之间的事情中套,根本套不到一起,根本就是两码事!接下来继续所以说,为什么朱允炆用整个明朝连朱棣一个小小的燕云都拿不下?这件事朱元璋可不背锅,即便朱元璋没有杀掉那些功臣,那些功臣能活到朱允炆上位的有几个?其实导致朱允炆失败的一共有三个人,朱允...
· 雍熙北伐这仗是怎么开始的呢?宋军又是因为什么而失败呢
雍熙北伐是北宋初年最严重的一次军事失败,二十万大军分兵三路伐辽,结果却遭遇惨败,使得宋王朝自此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那么这仗是怎么开始的呢?宋军又是因为什么而失败呢?雍熙三年(986),知雄州贺令图上表,说:“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北)雄州原为瓦桥关,是后周世宗北伐之时所收复的边城,位于宋辽边境之上。贺令图身份为知雄州,是宋辽边境上的民政官,有这种上奏并不可疑。然而其内容却多少有些问题,契丹与汉族的文化并不相同,“国人疾之”的情况在燕云十六州等有汉人杂居的地区或许存在,但在北部却不尽如此。▲宋代武士俑“国人疾之”或许仅仅是宋太宗发动对辽大规模军事行动的一个借口。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在收复北汉以后,随即出兵征辽,却因战争准备不充分、战术规划不正确而遭受失败。▲鎏金银鞍桥饰、青铜马铃太平兴国五年,辽国立即发动一次大规模...
· 商朝前期为何屡次迁都
商朝从汤开始,到纣灭亡,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近六百年。约当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历史上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就是都城屡迁。汤最初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其后五迁:中丁迁都于隞(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盘庚迁殷,在商朝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此之前,从汤至阳甲,传十代十九王,约三百年,为商朝前期。在此之后,从盘庚至纣,传八代十二王,凡二百七十三年,为商前后期。由此可见,都城屡迁,确切地说,应该是指商朝前期。商朝前期为何屡次迁都呢?关于这个问题,古今学者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水灾”说;二、“游牧”、“游农”说,三、“去奢行俭”说,四、“王位纷争”说。“水灾”说试图从自然灾祸方面去寻求商都屡迁的原因。但它举不出一条过硬的材料来证明水灾逼迫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