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他屡劝韩信自立 是刘邦最大的潜在敌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9
转发:0
评论:0
他屡劝韩信自立是刘邦最大的潜在敌人!,秦末汉初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在诸多的谋臣猛将中,舌辩之士谋臣蒯通也是其中的

  秦末汉初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在诸多的谋臣猛将中,舌辩之士谋臣蒯通也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在楚汉相争时期,他屡屡为韩信出谋划策。韩信在他的协助下占据了齐国的七十二城,由于此时的刘邦正与项羽在正面战场激战,迫于形势,被迫的加封了韩信为齐王。

9001ede5e957eba3581c9b078c81a32a_副本.jpg

网络配图

  此时的韩信所拥有的兵、将、地域都称得上是当时举足轻重的一支势力。虽然他名义上仍然听命于刘邦,但是如果此时自立为王,完全可以左右战争的形势。此时他的谋臣蒯通开始站出来为韩信出谋划策,在他看来由于韩信此前强行向刘邦索要齐王,必须要防备引起刘邦对韩信的些许不满。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如狠心到底,自立为王,进而三分天下,与项羽、刘邦并立。坐观项刘二人征战,待得二人两败俱伤之际,再行出兵收渔翁之利。加之在蒯通看来,刘邦只是一个可以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如果不拥兵自立,日后必会受其害。

484000694c50ae730a6.jpg@100q.jpg

网络配图

  可是此时的韩信,却感激曾经刘邦的知遇之恩,有些不忍心反对刘邦。加之他要做齐王的要求得到了刘邦的同意,就认为刘邦还是宽宏大量重用自己的,并不会加害。于是拒绝了蒯通的多次建议。从而错失了最好的机遇。

  待到刘邦消灭项羽势力后,果然如蒯通所言,开始逐步的削弱韩信的势力,由齐王改为楚王,由楚王改为淮阴侯,逐步的降级。面对这一情况,韩信才想起了蒯通曾经说过的话,再想反对刘邦的时候,可惜已经事异时移,各种条件不再有利于韩信了。最后韩信落了个身死的下场。

ori_4df00b099844c.jpg

网络配图

  韩信死后,刘邦了解到,他的谋臣蒯通曾经屡次三番劝韩信自立,决定一同将蒯通杀死,。然而蒯通在死前为自己辩解道到:“秦末英雄并立,自然谁都有机会当皇帝,我当时只是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高祖你,做他的谋士自然要为主人尽心尽力,于我有何错?难道你还要杀尽曾出谋划策的所有人吗?”在这一番连辩解加讨好的话语下,刘邦居然决定放掉了蒯通。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蒯通怎么会只知道韩信而不知道刘邦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兵不厌诈——揭秘韩信是如何做到屡战屡胜的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出兵攻打赵国。赵军主帅陈余听到这消息,就在井陉口聚集兵马,号称大军有二十万。网络配图大将李左车劝陈余说:“韩信锐气难以抵挡。但行军要从千里外补给粮饷,常因路途遥远,耽搁时日,士兵不能保证每天都有饭吃。井陉道路狭窄,车辆无法并行。行军数百里后,粮车势必落在队伍的后面。如果您能拨给我三万兵马,从小路阻断他们的辎重装备与补给,并且命人挖掘壕沟,架高营垒,坚决不出去迎战。他们在前方没有作战的对象,退路又被奇兵所阻,野地又掠夺不到补给的物品。这种情况下,我不到十天就可取下韩信的脑袋,呈献给您。”但陈余却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韩信派人暗中探听,知道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就放胆率军前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
· 孟子弑君正义论:国君犯错屡劝不听就换掉他
本文摘自《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二卷:封建》,作者:姚中秋,出版社:海南出版社细加寻绎,“忠”与“信”这两个最为重要的德行之间,其实存在着紧张。信要求君臣双方信守契约,只做契约所规定和礼法所允许的事情,而不做契约和礼法之外的事情。忠要求臣忠于君之职事。但是,臣的一方固然可能缺乏忠,或者缺乏承担君的职事的能力,从而损害君的权益。但更常见的情形是,在君臣关系中居于强势一方的君很可能不够理性,放纵自己的欲望、意志和激情,其对共同体内的民的行为不合宜、不合礼,可能残民以逞,或者对臣的具体要求不合宜、不合礼,乃至于直接侵害臣的人身、权利与重大利益。先不管民,面对这样的君,君臣关系中的臣该怎么办?关于君臣关系,如前所述,孔子基于他所生活的封建的制度现实,提出过一个基本原则:“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事实上,孔子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个足以令后世俗儒震骇的潜台词:“君使臣不以礼,臣事君不以忠”。孔子认为,如果...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候,蒯通出场了。他的出场不是为了解救齐国,而是加剧齐国的灭亡。原本刘邦命令攻打的同时,还派遣使臣郦食其去劝降,本来已经成功了。但是经过蒯通的满嘴说服之下,使韩信动了齐国的念头,为了增加自己的功劳。就因为如此,加深了刘邦对他的猜忌。第二次出场,就是改变韩信一生的事件了,甚至把韩信的一生成败连在一起。齐国在韩信的攻打之下,没多久就收复了,韩信逼迫汉王封自己为齐王。正在他兴奋的同时,蒯通在旁煽风点火。我们也不能怪罪蒯通,他只不过是想要借韩信之手,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已,可谓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劝韩信自立为王,跟项羽和刘邦三分天下,甚至日后称霸天下。也许韩信已经听...
· 蒯通劝说韩信造反,为什么还被刘邦赦免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蒯通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韩信撺掇陈豨[xī]造反,自己坐山观虎斗。陈豨果然发兵,自立为代王,刘邦亲率大军征讨。韩信称病,留在了长安,暗中派人和陈豨取得联系。韩信打算假传圣旨,计划率领家奴,偷袭吕后及太子刘盈,趁机夺取天下。韩信计划妥妥的了,就等着陈豨胜利的好消息。这时候,韩信遗忘了一个人,就是自己属下一个犯了错误,等待被斩首的门客。门客偷听到了消息,告诉了探视的弟弟。门客的弟弟就连夜跑到皇宫,向吕后告密。吕后知道仅凭自己的实力是斗不过韩信的,于是找到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萧何。吕后派萧何诱骗韩信来到皇宫,吕后暗中埋伏武士,将韩信捆绑起来,斩杀于长乐钟室。韩信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他临刑前懊悔不已,悲愤地呼号:“吾悔不用蒯[kuǎi]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我后悔没听信蒯通的计策,被女子、小人骗杀,这是天意啊...
· 解读名将韩信:为何不选择离开刘邦自立门户?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那么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不选择背叛刘邦呢?韩信不听从武涉、蒯彻的策反,死不背汉,是其性格所致,欲报知遇之恩故也。萧何称为“国士无双”。公元前203年,天下连天烽火。韩信率部直取齐地,肥得可以,有了环视群雄的本钱,然后从刘邦手里夺了个齐王的封号——这个轻率的举动埋下了他日后身首异处的祸根。当此之时,脑子清浅的项羽得知他的二十万部队连同司令官龙且尽为韩信所灭,汉军对楚军形成了包围之势。这位力能扛鼎的武夫平生第一次产生了恐惧心理。于是派武涉前去策反韩信,条件是:三分天下,各做地主。而不属于任何派系的汉阳人蒯彻也看出了当时韩信在局势中的微妙地位,也在第一时间赶来凑热闹,让韩信南面称孤,三分天下。两人的谋划竟惊人的一致。按说武涉替项羽前来游说,情有可原。可蒯彻凑什么热闹,他又无党无派?就不怕被韩信就地正法?种种疑问让我在书房踱起步来,然后我的推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