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曾笃信道教向往羽化登仙 还亲自炼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网络配图
唐朝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确系神权天授,说老子(李耳)自谓是他们的祖先,并立庙祭祀。高宗崇尚道教,曾于乾封元年“次亳州,幸老君庙,追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玄宗又加倍光大之,曾于“开元二十年,正月,己丑,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并置崇玄学。
李白生活在开元天宝年间崇奉道教的时代,他年轻时即受到道教影响,据他自述:“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笛吟松风,泛瑟窥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练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这说明李白少年时代即向往修炼成仙。
网络配图
他在《游泰山》六首诗中说,他日日,铺陈绢制书写道经;又在《下途归石门旧居》中说,他做梦都想着羽化升成仙:“余尝学道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并以炼丹服食来求达到成仙的目的,他在《古风》(其七)中写道:“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他在诗中多次提到炼丹,“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在《庄子》寓言的想象和神仙观念影响下,李白曾经用诗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巨大的“大人先生”式的自我形象:“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 李白离蜀后,曾结识茅山派道士司马承祯,据他自述:“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李白自比大鹏,而以司马承祯比希有鸟,借以抒发道家情怀。
网络配图
天宝三、四年(744-745)李白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据魏颢《李翰林集序》说李白“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李白亦曾潜心于内、外丹术,据他自述:“吾与霞子元丹,烟子元演,气激道合,结神仙交,殊身同心,誓老云海,不可夺也。历行天下,周求名山,入神农之故乡,得胡公之精术。”见《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李白又说:“胡公身揭日月,心飞蓬莱。起餐霞之孤楼,炼吸景之精气。延我数子,高谈混元,金书玉诀,尽在此矣。”
受道教影响,李白获得了思想的自由,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创作出瑰丽神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最终成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