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梅询被称为最香的男人?每天焚两炉香熏袖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7
转发:0
评论:0
梅询被称为最香的男人?每天焚两炉香熏袖子,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太宗端拱二年(98

  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太宗端拱二年(989)进士,为利丰监判官。真宗咸平三年(1000)直集贤院。因事降通判杭州,历知苏、濠、鄂、楚、寿、陕诸州,为两浙、湖北、陕西转运使,仁宗天圣六年(1028)直昭文馆,知荆南。明道元年(1032)以枢密直学士知并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三)。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拜给事中,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知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四)。康定二年卒,年七十八。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梅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有传。

1_副本.jpg

网络配图

  梅询号称是北宋最香的男人。

  有种人相传体有异香,比如汉之赵合德,清之香香公主,不过,多数人却没有这种天赋。先天不足,后天补之。

  梅询在出名很早,在宋真宗时期就享有大名,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更担任翰林学士,经常陪王伴驾。

  宋代官员工资待遇高,皇帝有多有赏赐,梅询有了钱就去买各种熏香。梅询就是这么一个逐香之夫。

  梅询喜欢焚两炉香,用公服罩住,灌满袖中,就坐后打开,满屋浓香,人称“梅香”。梅氏诗书传家,梅询也颇具文才,善于作诗,在家中攻读之际,即追寻谢朓李白遗迹,多有题咏,他的《叠嶂楼》诗云:

2_副本.jpg

网络配图

  谢公城上谢公楼,百尺阑干挂斗牛。

  碧瓦万家烟树密,苍崖一槛瀑泉流。

  波光滟滟前溪满,刹影亭亭古寺幽。

  此地近除新太守,绿窗明月为君留。

  每天早上出门之前,梅询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焚两炉香,把官袍展开,覆盖在香炉上。然后把长袖聚拢起来,不让香气散去。

  等到了办公室坐下,梅询把袖子展开,整个办公室都充满着好闻的香味。

3_副本.jpg

网络配图

  梅询的熏香经常变幻,宋真宗和宋仁宗非常喜欢,两位皇帝有时候还专门为了闻闻梅询的新香,传唤梅询。于是,梅询就更热爱熏香了。看来这个梅询看似风雅,骨子里却很俗气。

  和梅询对应的,有个叫做窦元宾的人号称北宋最臭的男人。这个窦元宾也担任翰林学士,可做人不拘小节,经常几个月不洗澡,衣服也邋邋遢遢。当时的人们把窦元宾、梅询并称,戏称二位为“梅香窦臭”。只是大家都说“臭男人”,臭男人窦元宾的名气自然远不如香男人梅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香炉、香瓶和香盒,被称为“炉瓶三事”,为焚香必备之物
古人喜欢在屋内焚香,一来为了保持室内的气味清新,二来表示对来访者的尊重,三来也是对生活的重视。尤其是在古代,士子读书时是必须要焚香的。例如南宋大诗人陆游便是爱香之人,他在《雨夕焚香》中写道:芭蕉叶上雨催凉,蟋蟀声中夜渐长。翻十二经真太漫,与君共此一炉香。袅袅烟雾缭绕,阵阵香气袭人,朗朗书声盈耳,聚精会神,精神抖擞,不知不觉便到深夜。炉瓶三事陈巧生编号:63782焚香所使用的用具众多,除了我们现在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香瓶、香球、香插、香匙、香盘、香盒、香箸、香囊和香铲等等,不过,最重要的三样,便是香炉、香瓶和香盒。香炉是焚香、插香用的,古时所焚之香,并不是今天这样的成束的线香,而是香面或香条。故焚烧时必须要用铜箸与铜铲,香瓶是装置香铲、香箸和香匙用的。而香盒则是盛放香球或者香料用的。如果是焚线香,则不需要香瓶、香盒这两种器物了。但是好香多不制成线香,故箸瓶、香盒必定成为焚香所不可缺少的两件器...
· 为什么说男子梅询堪称北宋最香的男人?
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太宗端拱二年(989)进士,为利丰监判官。真宗咸平三年(1000)直集贤院。因事降通判杭州,历知苏、濠、鄂、楚、寿、陕诸州,为两浙、湖北、陕西转运使,仁宗天圣六年(1028)直昭文馆,知荆南。明道元年(1032)以枢密直学士知并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三)。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拜给事中,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知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四)。康定二年卒,年七十八。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梅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有传。网络配图梅询号称是北宋最香的男人。有种人相传体有异香,比如汉之赵合德,清之香香公主,不过,多数人却没有这种天赋。先天不足,后天补之。梅询在出名很早,在宋真宗时期就享有大名,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更担任翰林学士,经常陪王伴驾。宋代官员工资待遇高,皇帝有多有赏赐,梅询有了钱就去买各种熏香。梅询就是这么一个逐香之夫...
· 除了有无炉盖,香炉和香插焚香到底有什么区别?
经常用香的人,制备一只制作如法、精美的香炉是一件必备的事情。用香炉、不用香炉,香炉的质量不同,烧香的效果是不同的。手做香插早期严少英编号:63280古人的香炉都是需有炉盖的,即使是宋代的瓷质小香炉,也要配上木质的炉盖。烧香时盖上炉盖的目的,是让香烟在炉内有一个廻转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香气进一步的融汇,香烟中的烟尘回落或吸附于炉壁的过程,有利于烟气的净化,也有利于健康。香插是临时使用的烧香用具,可以在临时活动、出差中使用,不宜于家庭使用。哥窑三足品香炉叶克伟编号:63628
· 古代美丽的香熏生活
明人陈洪绶《斜倚熏笼图》反映了古代上层社会衣褥熏香的习俗香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从熏燃、悬佩到涂傅、饮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来计时,都反映了古人对“香”这种海外来物的认识以及古人精致的生活情趣。从古至今,无论遇到何种情境,只要在香熏里把它点燃,自然就能保持面部表情松弛,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芳香之始真正的香料并不产于中国,而远在西域诸国,正如范晔在为《和香方》所写的短序中说的:“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贡以外,香料来源比较有限,香料种类也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并不广泛,是作为奢侈品而存在的。汉代时即便贵为皇后的明德马皇后都说“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宋明以来,在朝贡的基础上,海外贸易...
· 美好的一天,从焚一炉香开始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清静之中。香道、茶道是一种以香、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明人高濂说:『嗜香者,不可一日去香』。香是书斋的标配,明人把香作为文人书斋清供之一。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书室清供》中列有:道服、书、砚、墨、琴、香、香奁、隔火、炉灰、炭、宿火、榻、禅椅、隐几、蒲墩、蒲团、滚凳等。文人一天的书斋生活,也是从一炉香开始的。毛元淳在《寻乐编》中说:早晨焚香一炷,清烟飘翻,顿令尘心散去,灵心熏开,书斋中不可无此意味。毛元淳将焚香视为书斋品味、乐趣来源之一。香的清芬可驱除书斋秽气,增添书斋环境的清芬气息。另外,香还具有醒神之功效,有利于读书著作。焚香伴读作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