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朝康熙皇帝为何那么厉害!原因就是努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3
转发:0
评论:0
清朝康熙皇帝为何那么厉害!原因就是努力!,当历史走入清朝,中华古国被铁骑女真统领,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堪与前世明君比肩的

当历史走入清朝,中华古国被铁骑女真统领,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堪与前世明君比肩的君王:康熙帝。他尊孔子,研汉学,以仁德治天下,为一百三十余年的康乾盛世奠下坚实的社会基础。他的饱学和好学也为后世赞叹和敬仰。

对康熙帝来说,读书是一件乐事,每读书必有所得,能够开茅塞增智慧,因而他因读书而心悦。

他曾经说:“朕自五龄即知读书,八龄践祚,辄以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

3.jpg

网络配图

小小年纪的康熙帝,在祖母的“鞠养教诲”下,即已每日刻苦学习,“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

清朝的崛起和立国依靠的是武力,在明朝前期满洲连文字都没有,努尔哈赤时期刚刚创造了文字。所以清朝初期的满洲大臣多为军事贵族,以能战善骑为荣而耻于读书。康熙帝却从年少时代即被中华文化深深吸引,十六岁亲政以后,他更是迫切希望学习儒家学说和治国经验。

康熙十年(1671年),时年十八岁的康熙帝在保和殿隆重举行“经筵礼”,告祭先师孔子,举行“开学典礼”,由翰林院的大儒为他授课。开始时,讲经每隔一天进讲一次。两年后的康熙十二年二月(1673年),康熙帝将之改为每天一讲,“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以后寒暑不必辍讲”,从此以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康熙帝每天到乾清门听政,处理政务后,即到懋勤殿听课,一天也不耽误。“经筵”后来成为清朝皇帝自我学习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他任命一批通熟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的汉人官员担任经筵讲官,又从翰林院选出10人充当“日讲官”,为他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兼其它的典籍。讲课的老师,被称为“经筵讲官”,简称“讲官”或者“日讲起居注官”。“讲官”者,只负责讲课,“日讲起居注官”除了讲课,还负责记录皇帝每天的活动。

康熙帝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儒家经典及各学派著作,几乎无所不包。历史也是他学习的一门主课,《史记》、《资治通鉴》、《春秋》等,都是必读之书。记述清太祖、太宗的实录,也是他每日必读之书。当代的书籍,他也会要求讲官释义。著名的理学大臣熊赐履是他从小的老师,著有《学统》、《闲道录札记》等书籍,他也要求熊赐履讲解给他听。康熙帝听完课后,“有疑必问”,老师则需有问必答。

2.jpg

网络配图

在典籍和文学上不断进取的康熙帝,渐渐产生了身边应常有翰林侍值的想法,说:“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

于是四年后的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二十四岁的康熙帝下谕在早年读书处的南斋设立了南书房。南书房就成了皇帝专门读书、日讲官传授文化的专门场所。这一年的十二月十七日,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张英、内阁撰文中书高士奇以南书房侍从身份入侍内廷,南书房成了一个内廷的正式机构。

官员凡被召入南书房侍读,时称“入值南书房”,或称“入侍内廷”。入值南书房的官员均是当时的饱学之士,基本都是汉族官员。

康熙帝的南书房讲官,著名的有很多,其中一个叫高士奇的,与康熙帝的关系颇有意思。

高士奇是浙江钱塘人,家贫无资,肩扛破被旧褥徒步入京乡试。落第后在康熙的满族重臣明珠看门人的家里教馆为生。一日,明珠要写文字,找不到人代笔,看门人推荐高士奇,明珠试其文笔,他一挥而就,明珠大喜将他荐用至内廷,得到康熙帝的赞赏。于是选入翰林院,入值南书房,参与书写密谕及编辑讲章、诗文等事。

康熙帝跟熊赐履、李光地学习朱熹理学,跟汤斌学习易经,跟沈荃和励杜讷学习书法,张英更是康熙帝年轻时随时请教的好帝师;与此同时,他还努力学习掌握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诸如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医学等。数十年如一日,康熙帝历经了前后几十位顶尖的国学大师的侍陪、传授,以及一些西人大臣的指点,终于成为通晓天文地理的学者型皇帝。

5.jpg

网络配图

对康熙帝来说,读书是件乐事,所以“听政之暇,即于宫中批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国事无论多忙,他都不忘读书。平定吴三桂叛乱时,朝中之事千头万绪,他仍能于繁忙中“孜孜于经史之学”。

康熙帝说:“帝王勤求治理,必稽古典学,以资启沃之功”。起初,康熙帝通过阅读史书总结治国经验,和汉臣们探讨治国之道。慢慢地,南书房成为康熙帝决定朝廷重大事务的场所。

深厚的儒学基础,令康熙帝以“仁、义、礼、智、信”为本治国,也令他更明了兴文教、重教化的意义。他认为:“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务末也。”

康熙帝说:“夫天道人道必待人而后兴。”皇帝须代表天意,要做好人,做人也要符合天意,有了好人才有天下的兴旺。刻苦读书使他“明天道,得天助”,终成千古传颂的一代明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康熙皇帝为何那么厉害!原因就在这里
当历史走入清朝,中华古国被铁骑女真统领,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堪与前世明君比肩的君王:康熙帝。他尊孔子,研汉学,以仁德治天下,为一百三十余年的康乾盛世奠下坚实的社会基础。他的饱学和好学也为后世赞叹和敬仰。对康熙帝来说,读书是一件乐事,每读书必有所得,能够开茅塞增智慧,因而他因读书而心悦。他曾经说:“朕自五龄即知读书,八龄践祚,辄以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网络配图小小年纪的康熙帝,在祖母的“鞠养教诲”下,即已每日刻苦学习,“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清朝的崛起和立国依靠的是武力,在明朝前期满洲连文字都没有,努尔哈赤时期刚刚创造了文字。所以清朝初期的满洲大臣多为军事贵族,以能战善骑为荣而耻于读书。康熙帝却从年少时代即被中华文化深深吸引,十六岁亲政以后,他更是迫切希望学习儒家学说和治国经验。康熙十年(1671年),时年十八岁的康熙帝在保和殿隆重举行“经筵礼”,告祭先师...
· 蒙古铁骑那么的厉害为何就是没有打得过印度呢
蒙古铁骑为何打不过印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成吉思汗,天骄一代是中国最着名的军事战略家之一。“闪电战”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在德国成立。成吉思汗可以称为“闪电战”的先驱。再加上成吉思汗的热情,蒙古铁骑士立于不败之地,但他们为什么不能征服古老的印度?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铁骑曾一度害怕欧亚大陆,曾被称为“上帝之鞭”。兵锋所及,没有人能比得上。成吉思汗不仅是一个军事天才,而且他的下属也是忠诚,勇敢的。成吉思汗的猛将就像天上的云朵,我们选择最重要的简介一下:他们分别是,博尔乎、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这是他的部下。术赤、察哈台、窝阔台,拖雷、哈撒尔、别勒古台、;合赤温、帖木格、曲出、阔阔出、博罗忽、喜吉忽,这是他的亲戚。在这里,我们关注20位将军,每位将军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
· 揭秘:清朝统治者自救努力为何难挽灭亡命运
李文海晚清时期,面对着内忧外患,政权风雨飘摇、朝不虑夕的危急局面,清朝统治者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束手待毙。他们采取了两手并用的应急措施:一手是开动全部,对威胁统治权力的敌手全力;另一手是在可能范围内实施某些政治、经济变革,力图以此加强统治力量,化解政治危机。这种情况,最明显地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和20世纪的最初十年。最好同文馆中的学生洋务运动时期的工厂前面一手,是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在太平天国时,在外敌不过是“肢体之患”“肘腋之忧”而造反的农民则是“心腹之害”的思想指导下,不惜向刚刚占领过京师、给予清王朝沉重打击的外国侵略军求助,实行“借师助剿”,联合。这充分暴露了清王朝的政治本质。另外一手,则主要表现在咸同年间的洋务运动和清末最后10年的新政与预备立宪上。洋务运动和新政、预备立宪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这是不应该忽视和否定的。洋务运动时期,建工厂,修铁路,开矿山,行...
· 俄罗斯一直很穷,为何打仗那么厉害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国富才能国强,否则其强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昙花一现。最典型的西方强国,如大英帝国、德国,还有美国等,其强大的根本基础就是自身经济的强大和稳固,工业的强大和科技的掌控等,因此它们才能强大得持久,强大得稳固。再比如我国,古代那是一直是世界经济中心,所以古代中国一直是非常强悍,成为世界的强国。而近代经济科技不行了,立刻成为弱国,备受欺凌。但是这个也有例外,最典型的就是俄罗斯,俄罗斯自古以来经济一直很差,国家一直很穷,但是为何其打仗却那么厉害,军事长盛不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俄罗斯从建国开始,就是在东北欧那寒冷的地区,本身热量条件有限。因此,资源不多,农业不发达,为此,俄罗斯从最开始经济就是欧洲最差的之一,甚至比不过葡萄牙,荷兰等小国。而此后,俄罗斯虽然领土不断的扩大,尤其是掌控整个东北亚,西伯利亚,国土那是大规模增长了。但是可惜的是,这...
· 清朝皇帝都那么勤恳为何保不住江山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清朝皇帝都那么勤恳为何保不住江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无论现在网络上黑清朝的人有多少,都对清朝皇帝勤政这方面没话说,这方面无论是上面的专家学者还是底层的民众,都对此事有共识,那就是清朝12个皇帝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团体了,其他各朝各代的皇帝全都良莠不齐,唯独清朝皇帝个个都是劳模。甚至现在史学家认为的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团体毫无疑问就是清朝了。而四爷则是这其中的执牛耳者,他四十五岁才当上皇帝,拢共在位也就十三年,但论勤政也就只有朱元璋能和他比了。他在位期间基本上没啥娱乐活动,简直就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了。甚至连围猎这种清朝皇帝们人人都爱的娱乐活动他都不喜欢,即位后明确跟大臣们说不愿为此事耽误国事,这真是为了国家一点都不爱惜自己啊。可惜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因为慈禧太后的原因,国家政事更多的是太后决断的,所以后期的皇帝们对这个纪录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