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探秘唐朝李世民缘何执意要让李渊堆土为陵?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5
转发:0
评论:0
探秘唐朝李世民缘何执意要让李渊堆土为陵?,唐朝以山为陵的墓葬体制是众人皆知,但这种体制是从太宗世民的昭陵开始,由高宗李治和

唐朝以山为陵的墓葬体制是众人皆知,但这种体制是从太宗世民的昭陵开始,由高宗李治和女皇则天的乾陵发扬光大,随后有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文宗李昂的章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漼的简陵等十四陵都是如此。那么这种李唐世代沿袭的葬制没有从李渊开启呢,按理说也应该新王朝新气象的嘛。

1.jpg

网络配图

这还得从李渊和李世民的各种恩怨说起。话说隋末之时“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揭竿而起,李渊曾被隋炀帝召至江都议事,李渊有疾在身无法前去。隋炀帝便心生疑虑问道:可得死否?其实当时炀帝早已被叛军弄得火烧眉毛,疑神疑鬼,“猜忌杀戮大臣”之事不在少数。当此时,这一问闹得李家上下纠结一团,李世民苦劝父亲起义,父亲优柔不决。然而李世民岂非等闲之辈,《资治通鉴》说:“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他与裴寂密谋在晋阳行宫招待父亲,并使裴寂启用宫人私待李渊。李渊与裴寂也是老熟人老相识,话语多起来,愁苦之事烦恼之事也尽上酒席,不知不觉便醉去,而裴寂则使宫人侍奉。就这样李渊不知不觉中睡了皇上的床,还睡了皇上的女人,在这紧要关头,死罪是绝对有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听二儿子的话太原起兵弄翻他杨隋自己称王称帝。

李唐王朝怎么弄死杨隋摆平各路反王烟尘的事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单说李唐王朝事成之后,李渊登基称帝,秉承隋朝优秀制度,并建立了新的王朝秩序,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即将到来。谁曾想打江山容易管理儿子难。老二李世民在李唐王朝兴建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就没有李渊反隋,没有李世民更没有李唐王朝,不能不说李世民做的这一切也是奔着皇帝的位子去的,然而基业已成,长子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战功赫赫的李世民虽然被封秦王、册封天策将军,可江山跟他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了。李世民集团显然很不满意。再加上裴寂和刘文静争斗中,李渊借故杀了李世民的亲信刘文静,李世民更不能干了。

1.jpg

网络配图

他借着在东都洛阳开天策府的名义以及自己的威名迅速建立了五十人的政治军事集团,许多人都是隋末唐初的杰出人物,如杜如晦、候君集、柴绍、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敬德等五十人集团。当然太子也不是的,身处长安的他身边亦有魏征、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等人相助。两个集团一经成立便暗自剑拔弩张。身处皇宫的李渊无计可施,他的优柔寡断再次体现出来,一度曾想将东都洛阳送于李世民了事,但又恐天下分裂。就这样他一面安抚李世民一面稳定李建成,一时间表面上看起来和和气气。

李渊被迫退位做了太上皇,而李世民对自己开国之功的论证并没有结束。贞观九年农历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虞世南等人极力主张将李渊依霸陵的形制以山为陵而葬。然而,李世民确认为国事甫平,仍沿汉制,按东汉光武帝制,坟高六丈,建献陵。个人认为这只是李世民的推诿之词,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危而亡,葬于昭陵,同时太宗也决定将自己也葬于此处。看吧,仅隔了一年国事就已经不“甫”平了?(甫,才、初、刚的意思。)既然在阳间李世民不是开唐第一皇那么在阴间他李世民也得成为第一。

这个思想当然不止此事。到了李世民晚年,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李世民搞这个的目的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以及自己对李唐王朝的功勋。这个做法比起陵制事件而言,他做得非常成功,毕竟后世一提到凌烟阁都会提到二十四功臣像,而这二十四功臣大都是他亲王府的亲信之人,换句话说,这一行为一直在谆谆告诉大家:我才是李唐王朝第一人!

5.jpg

网络配图

民间文学也对于太宗对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进行过描绘。敦煌出土的市井文学《太宗入冥记》讲诉了这样一个故事:李世民到了阴曹地府判官问他:去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满头大汗而无言,崔子玉代为回答:大圣灭族安国。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抽空再谈。

李世民固然创造了中国最伟大的贞观之治,但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这也是唐太宗心中最大的郁结。李渊驾崩后,李世民找到了第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于是将其堆土为陵,却让自己开创李唐王朝以山为陵的形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唐朝李世民缘何执意要让李渊堆土为陵?
唐朝以山为陵的墓葬体制是众人皆知,但这种体制是从太宗世民的昭陵开始,由高宗李治和女皇则天的乾陵发扬光大,随后有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文宗李昂的章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漼的简陵等十四陵都是如此。那么这种李唐世代沿袭的葬制没有从李渊开启呢,按理说也应该新王朝新气象的嘛。网络配图这还得从李渊和李世民的各种恩怨说起。话说隋末之时“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揭竿而起,李渊曾被隋炀帝召至江都议事,李渊有疾在身无法前去。隋炀帝便心生疑虑问道:可得死否?其实当时炀帝早已被叛军弄得火烧眉毛,疑神疑鬼,“猜忌杀戮大臣”之事不在少数。当此时,这一问闹得李家上下纠结一团,李世民苦劝父亲起义,父亲优柔不决。然而李世民岂非等闲之辈,《资治通鉴》说:“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
· 揭秘:李世民缘何执意要让父亲李渊堆土为陵?
唐朝以山为陵的墓葬体制是众人皆知,但这种体制是从太宗世民的昭陵开始,由高宗李治和女皇则天的乾陵发扬光大,随后有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文宗李昂的章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漼的简陵等十四陵都是如此。那么这种李唐世代沿袭的葬制没有从李渊开启呢,按理说也应该新王朝新气象的嘛。这还得从李渊和李世民的各种恩怨说起。话说隋末之时“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揭竿而起,李渊曾被隋炀帝召至江都议事,李渊有疾在身无法前去。隋炀帝便心生疑虑问道:可得死否?其实当时炀帝早已被叛军弄得火烧眉毛,疑神疑鬼,“猜忌杀戮大臣”之事不在少数。当此时,这一问闹得李家上下纠结一团,李世民苦劝父亲起义,父亲优柔不决。然而李世民岂非等闲之辈,《资治通鉴》说:“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
· 解密唐太宗为何执意要让父亲李渊堆土为陵?
唐朝以山为陵的墓葬体制是众人皆知,但这种体制是从太宗世民的昭陵开始,由高宗李治和女皇则天的乾陵发扬光大,随后有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文宗李昂的章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漼的简陵等十四陵都是如此。那么这种李唐世代沿袭的葬制没有从李渊开启呢,按理说也应该新王朝新气象的嘛。这还得从李渊和李世民的各种恩怨说起。话说隋末之时“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揭竿而起,李渊曾被隋炀帝召至江都议事,李渊有疾在身无法前去。隋炀帝便心生疑虑问道:可得死否?其实当时炀帝早已被叛军弄得火烧眉毛,疑神疑鬼,“猜忌杀戮大臣”之事不在少数。当此时,这一问闹得李家上下纠结一团,李世民苦劝父亲起义,父亲优柔不决。然而李世民岂非等闲之辈,《资治通鉴》说:“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
· 揭秘:唐太宗为何执意要让父亲李渊堆土为陵?
唐朝以山为陵的墓葬体制是众人皆知,但这种体制是从太宗世民的昭陵开始,由高宗李治和女皇则天的乾陵发扬光大,随后有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文宗李昂的章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漼的简陵等十四陵都是如此。那么这种李唐世代沿袭的葬制没有从李渊开启呢,按理说也应该新王朝新气象的嘛。这还得从李渊和李世民的各种恩怨说起。话说隋末之时“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揭竿而起,李渊曾被隋炀帝召至江都议事,李渊有疾在身无法前去。隋炀帝便心生疑虑问道:可得死否?其实当时炀帝早已被叛军弄得火烧眉毛,疑神疑鬼,“猜忌杀戮大臣”之事不在少数。当此时,这一问闹得李家上下纠结一团,李世民苦劝父亲起义,父亲优柔不决。然而李世民岂非等闲之辈,《资治通鉴》说:“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
· 解密唐太宗为啥执意要让父亲李渊堆土为陵?
唐朝以山为陵的墓葬体制是众人皆知,但这种体制是从太宗世民的昭陵开始,由高宗李治和女皇则天的乾陵发扬光大,随后有中宗李显的定陵、睿宗李旦的桥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肃宗李亨的建陵、代宗李豫的元陵、德宗李适的崇陵、顺宗李诵的丰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文宗李昂的章陵、宣宗李忱的贞陵、懿宗李漼的简陵等十四陵都是如此。那么这种李唐世代沿袭的葬制没有从李渊开启呢,按理说也应该新王朝新气象的嘛。这还得从李渊和李世民的各种恩怨说起。话说隋末之时“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揭竿而起,李渊曾被隋炀帝召至江都议事,李渊有疾在身无法前去。隋炀帝便心生疑虑问道:可得死否?其实当时炀帝早已被叛军弄得火烧眉毛,疑神疑鬼,“猜忌杀戮大臣”之事不在少数。当此时,这一问闹得李家上下纠结一团,李世民苦劝父亲起义,父亲优柔不决。然而李世民岂非等闲之辈,《资治通鉴》说:“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