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曾国藩“北漂”竟也曾经为租房闹心:吉宅难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7
转发:0
评论:0
曾国藩“北漂”竟也曾经为租房闹心:吉宅难寻,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朋友王继贤到曾国藩所住的棉花六条胡同拜访。王继贤字翰城,是曾国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朋友王继贤到曾国藩所住的棉花六条胡同拜访。王继贤字翰城,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与曾国藩同为京官,在朋友圈中是著名的“风水大师”。王氏一进曾宅,就连说此地风水不好。

2.jpg

网络配图

京官租房四大特点 注重体面讲究风水

京官租房的第一个特点是要求住宅表面的体面。身为朝廷命官,住宅须配得上官制威仪,因此自然不能蜗居斗室。所以京官们虽然穷困潦倒,却多租住大宅,至少要一套像样的四合院,讲求宽敞气派。如果条件许可,带有花园的宅子最受欢迎。稍晚于曾国藩的李慈铭在京官期间,租居位于保安寺街故闽浙总督旧邸,有屋二十余楹,有轩有圃,花木葱郁。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

京官租房的第二个特点是周转率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三年一度的会试,使外城的房屋租主保持着周期性的流动。与此同时,随着仕途迁转,官员经常更换办公地点,收入水平也会随官位升迁而升高,因此对住房的要求也发生变化。这在清代京官的诗句中屡有反映。康熙年间的大学士陈廷敬曾说自己“五春三度移居日”。乾隆年间的钱大昕则说:“客居燕台两寒暑,有似泽雉游樊笼。虎坊菜市三易寓,去住踪迹风转蓬。”嘉庆进士、后来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的祁寯藻亦说:“自我官京师,十年四徙宅。”这些诗句皆是写实,比如钱大昕于乾隆十七年(1752)六月入都,开始寓神仙胡同。同年秋移居潘家河沿。十九年(1754),又移寓横街。此后还在珠巢街、宣外大街等处住过。这种情形正如他在诗中所形容的那样:“劳如车轴无停转,拙比林鸠未定巢。” 

京官租房的第三个特点是集中于宣南即宣武门外地区,特别是宣武门外大街两侧以及菜市口的南部。这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清代中央六部均设在正阳门内。宣武门外离正阳门不远,在此居住上朝方便。二是中原及南方士子进京,通常的路线是由卢沟桥入广安门,故落脚宣南最为便利。三是明代宣南地广人稀,又有树有水,风景不恶,许多明代显宦在此遗有别业,可供京官租用。同时又有陶然亭、窑台以及历代遗留的古刹名寺等吟咏集会胜地,很对文人习气严重的京官们的胃口。故夏仁虎《旧京琐记》说:“旧日汉官,非大臣有赐第或值枢廷者,皆居外城,多在宣武门外。土著富室则多在崇文门外,故有东富西贵之说。”

3.jpg

网络配图

四是传统时代官员多迷信,选择住房时多讲究风水。考察京官居住史,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位于菜市口大街的绳匠胡同(解放后名菜市口胡同),居然住过清代史上三十余位重要人物。清中前期的徐乾学、洪亮吉、毕沅、陈元龙等都曾寓居于此,晚清这里更是名人荟萃:同治的帝师、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李鸿藻住过菜市口胡同7—11号;左宗棠住过16号;龚自珍1819年在菜市口胡同“休宁会馆”住过;“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住在29号;蔡元培于光绪年间任翰林院编修时也住过菜市口胡同……

这么多人选择这里,是因为人们传说这里是北京最有“旺气”、最能出主考的胡同。刘光第在家书中解释说:“第于五月廿八日移寓绳匠胡同南头路西。此胡同系京师最有旺气之街道(即如今年主考,亦惟此街放得最多,此系地脉所管,街背南半截胡同次之)。第与同司主稿正郎汤伯温(名似瑄,江南人)同斋另院而共一大门。宅正对门则挥颜彬(广东正主考),宅斜对门则孔样霖(云南主考);宅左(隔两三斋门)则戴北春(陕西正主考);宅后(隔一斋门)则(李)文田(江南正主考)。盖气旺则无事不旺也。”不过刘光第搬到这里却并未能帮助他成为主考。

曾国藩“北漂”为租房闹心:租房花一半薪水 求吉宅连日奔走行坐不定

如同大多数湖南来京赴官者一样,最初几天曾国藩暂住在宣武区椿树胡同的长沙会馆(长郡会馆),三天后在宣外的菜市口附近的南横街千佛庵,赁了四间屋子,每月租金四千文,折成全年需白银33.47两。他此时没带家眷,孤身一人,不需要居住大宅,但又不可能和平民混居,所以住在庵寺是较为经济的选择。

道光二十年七月初一日,曾国藩生了一场重病,因在千佛庵乏人照料,搬到骡马市大街南果子巷外万顺客寓,两个多月后才病愈,于十月初六日由客寓搬到果子巷南头贾家胡同内鞑子营关帝庙内。他独自住一小跨院,三开间,院中花木扶疏,颇宁静,适合病后休养。 

不久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由湖南护送曾国藩的妻小来京,曾国藩接到家书后开始寻找一座较大的宅院,日记中这一段时间曾国藩记载看房次数颇多。十二月十二日,他到琉璃厂看房子。看好了一处院子后,却听人说这个屋子里死过人:“此屋曾经住狄老辈之夫人王恭人,在此屋殉节。”虽然殉节乃是理学伦理中最光荣的事,曾国藩却因此打消了租这套房子的念头。他在日记中说:“京城住房者多求吉利,恭人殉节……当时究非门庭之幸。”

后来他在骡马市大街北的棉花六条胡同看定一处住宅,十二月十七日搬入,每月房租八千文,全年需银66.95两,已占薪俸之半。

3.jpg

网络配图

曾国藩的众多搬迁过程中,有一次明显是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朋友王继贤到曾国藩所住的棉花六条胡同拜访。王继贤字翰城,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与曾国藩同为京官,在朋友圈中是著名的“风水大师”。王氏一进曾宅,就连说此地风水不好。曾国藩在家书中汇报说:“王翰城言冬间极不吉,且言重庆下者不宜住三面悬空之屋。”曾国藩因为他“言之成理,不免为所动摇”,问他怎么办。王氏说八九两月不利搬家,因此必须于当月搬家。

曾国藩因此坐卧不安,放下手中所有事务,数日东奔西走找房子:“找房屋甚急,而讫无当意者,心则行坐不定。”最后,经“邀同翰城走绳匠胡同看风水”,终于在这条前述最有“旺气”,最能出主考的胡同北头选定了一处风水上佳的新住所,才安下心来。巧合的是,两年后的道光二十三年,住在这里的曾国藩果获主考之命。

搬家很无奈?搬家很精彩:住房排场随官制升迁而涨

更多时候,搬家的原因是官越做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对排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道光二十四年曾国藩升翰林院侍讲后,不得不再次搬家。盖因入京以来,添了三个女儿,儿子纪泽也到了读书年纪,要立家塾,仆妇也随之增多,“寓中用度浩繁,共二十口吃饭”,于是又搬到上朝更为方便的前门内碾儿胡同西头路北。有房屋二十八间,月租三十千文,“极为宽敞”。

这是曾国藩首度搬到内城居住,如果按他家书中汇报的这个数字,年租金需251.04两。道光二十七年三月,曾国藩又一次搬家,移寓南横街路北,这次租住的宅院共有四十几间房,更为宏敞气派,价格应该也更高。

十三年间,曾国藩总计搬家八次,其中仅道光二十年就换了五次住处。总的趋势是居住条件越来越好,租金也从月租四千文到八千文、十千文直至三十千文,不断上涨。

具体在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一至七月,住在棉花六条胡同,月租八千文。八月搬至绳匠胡同,月租十千文。全年房租和搬家装修费用,共花去白银97.87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曾国藩“北漂”为租房闹心:只为寻一风水好的吉宅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朋友王继贤到曾国藩所住的棉花六条胡同拜访。王继贤字翰城,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与曾国藩同为京官,在朋友圈中是著名的“风水大师”。王氏一进曾宅,就连说此地风水不好。京官租房四大特点注重体面讲究风水京官租房的第一个特点是要求住宅表面的体面。身为朝廷命官,住宅须配得上官制威仪,因此自然不能蜗居斗室。所以京官们虽然穷困潦倒,却多租住大宅,至少要一套像样的四合院,讲求宽敞气派。如果条件许可,带有花园的宅子最受欢迎。稍晚于曾国藩的李慈铭在京官期间,租居位于保安寺街故闽浙总督旧邸,有屋二十余楹,有轩有圃,花木葱郁。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京官租房的第二个特点是周转率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三年一度的会试,使外城的房屋租主保持着周期性的流动。与此同时,随着仕途迁转,官员经常更换办公地点,收入水平也会随官位升迁而升高,因此对住房的要求也发生变化。这在清代京官的诗句中屡有反映。康熙年间的大学...
· 中国皇帝也吸猫?竟封猫为龙为猫立碑
明朝中后期,皇帝的生活越来越腐化堕落,他们不顾百姓死活,或沉湎于酒色,或醉心于仙术,有的甚至多年不理朝政,而对供其玩乐的鸟兽宠爱有加。据《明宫史》记述,嘉靖皇帝曾下令各宫后妃和太监大量养猫。这些猫都有名字,雄的称“某小厮”,雌的称“某丫头”,阉猫则称“某老爷”,那些得到皇帝和后妃们宠爱的猫,还被封赠“管事”的职衔,有职衔的猫称“某管事”,或直称为“猫管事”,可以同宫里的其他管事一样受到赏赐。皇帝靠榨取民脂民膏来供养这个奇特的猫王国,光是乾明门的12只猫,每年就得支用猪肉800多斤,猪肝300多副。这大量的肝和肉,是列入皇帝御用开支,向各州县百姓搜刮得来的。猫们如此养尊处优,已称奇妙,而嘉靖皇帝爱猫更是荒唐。嘉靖初年,宫中有一只猫堪称是猫王,国中的骄子。它卷曲滑腻的毛呈淡青色,双眉洁白如玉,皇帝赐名“霜眉”。此猫性情温驯,日夜伴随皇帝,碰上皇帝闭目养神时,“霜眉”即使饥渴或者要便溺,也必定等...
· 古人也租房子吗?他们租房子有什么政策吗?
中国古代很早土地就不是私有,而是朝廷拥有。朝廷也把房屋当做是一个重要的赋税收入。另外,古代也有炒房团,虽有政策限制他们,但古代的房价还是很高的,所以也有很多古人都买不起房子。那古人是租房子住吗?他们租房又有哪些租房政策?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有很多文人都是租房子住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追溯中国居住史,历史上最早的租房客,可以追溯尧帝时的隐士许由。史载“许由辞帝尧之命,而舍于逆旅”,逆旅就是旅馆的意思,相当于五千年前的日租房。图源网络夏商周出租房开始兴盛。《周礼》上记载了周朝出租业的盛况:“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里有候馆,候馆如积”。这种出租房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旅馆,租期十分自由,可以随租随走,且提供餐食。而且不仅有住宿的出租,店面也可以出租。唐朝唐朝繁荣的经济,也带动了租赁事业的发展。唐朝的都城长安,市、坊之...
· 曾经“漂移”的郝氏宗祠
宗祠内的龙船浆和族人获得的奖杯。车陂的郝氏宗祠,是广东省最大的郝氏祠堂,也是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郝氏宗祠位于车陂村,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为两廊三厅两天井结构,原长62.5米,宽25米,面积达1562平方米。清朝乾隆8年(1743年)曾进行大修。“郝氏宗祠”石匾,出自南海县历史上的首位内阁大学士,官拜武英殿大学士的方献夫之手。有趣的是,在修建BRT的时候,郝氏宗祠为了让道BRT,向北“飘移”了30米,在政府投资下于2011年初完成复建,恢复昔日风光。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隋莹本版摄影信息时报记者朱元斌明朝大学士方献夫题字中山大道上BRT车陂站两侧商铺林立、热闹非凡。而青砖绿瓦、坐东朝西的郝氏宗祠就隐藏于中山大道北的闹市之中,从牌坊走近宗祠,一种清幽、庄重感油然而生。虽然经过重建,但在宏伟的建筑中仍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宗祠的石匾,阴刻的四个大字“郝氏宗祠...
· 宋朝也有廉租房,叫“店宅务”,每月170文
宋朝有一种行政机关,叫作“楼店务”,后来又改叫“店宅务”,这种机关负责管理和维修国有房产,并向租住公房的人收取租金。从北宋到南宋,州县一级的城市差不多都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这样的机关。比如说,北宋的都城开封就有两个店宅务:左厢店宅务和右厢店宅务,其中左厢店宅务负责管理东城的国有房产,右厢店宅务负责管理西城的国有房产。店宅务里养着大批的公务员,以开封左厢店宅务为例,它设有一位局长,叫“勾当左厢店宅务公事”;还有两位副局长,叫“店宅务专知官”;还有3位科长,叫“店宅务勾押官”;还有50名科员,叫“掠钱亲事官”;又有500名维修工人,叫“左厢店宅修选指挥”。这帮人分工如下:维修工人给出毛病的公房添砖加瓦,“掠钱亲事官”挨家挨户收房租,“店宅务勾押官”定期巡查辖区内的公房,“店宅务专知官”分管辖区内公房的维修、租赁和收租,第一把手“勾当左厢店宅务公事”统抓全局工作。宋神宗熙宁十年,开封府左、右厢店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