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绍兴师爷之祖徐文长的一生:明代第一才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53
转发:0
评论:0
绍兴师爷之祖徐文长的一生:明代第一才子,明代才子特别多。《有永乐大典》的总篡官解缙,有被称为“博览第一”的杨慎,

  明代才子特别多。

  《有永乐大典》的总篡官解缙,有被称为“博览第一”的杨慎,有吴门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不过,论起在后世的影响力之大,民间的口碑之好,除徐渭徐文长外,不作第二人想。  

1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清官场有句谚语,叫做“无绍不成衙”,意思是官府衙门里绍兴师爷最多。徐渭就是绍兴师爷的祖师爷,他在东南各路才子云集的抗倭总督胡宗宪幕府中,才气最大,名气最响,堪称首席幕僚。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安得生致徐文长,自拔其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刻一印“青藤(徐渭)门下走狗。”晚清艺术大师吴昌硕称其为“画中圣”。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更是对他倾慕到了极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则一语而概之:“三百年中第一人。”

  说来有趣,除了这些玩高雅的对徐渭顶礼膜拜,平头老百姓对他同样津津乐道。江南一带几百年来,“少年徐文长”机智诙谐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尽管绝大部分老百姓并不知道徐文长是徐渭的字,但丝毫不妨碍他们对这个江南神童的喜爱——“来,今晚爸爸给你讲个少年徐文长智斗太师的故事……”

  为徐渭赢得后世无数崇拜者的,是他的才气,是他超越时代的艺术天赋。徐渭是百年罕见的全能人才,他的书法、绘画、诗文、戏曲,全是大师级别。

  不过,作为师爷,徐渭在胡宗宪幕下靠的不是书画,而是文章。

  徐渭最出名的事迹是帮助胡宗宪两次写《上白鹿表》进献嘉靖皇帝。白鹿是什么东西?没错,就是白色的鹿。现代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所有的白花动物都是一种白化病,但是在古代,这叫“祥瑞”,类似什么白虎白鹿啦,禾生双穗啦,都是皇帝的精诚感动上天所至,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云云。嘉靖皇帝朱厚熜最好这一口,在他执政期,大臣们千方百计进献各种祥瑞,白鹿、白鹤、白雁、五色龟、灵芝等等,进献者无一例外的加官进爵。 

  徐渭主笔的《上白鹿表》辞章华丽,得到朱厚熜的大加赞赏。得到皇帝表彰,胡宗宪比打了胜仗还高兴,从此对徐渭更加恩宠无二。

  师爷的工作好比现在的秘书,主要为东家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告、代拟奏章。其中,代拟奏章是最重要的工作,写得好不好,合不合皇帝的意,直接影响东家的官位是升还是降,也决定着师爷在幕中的地位。  

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代有两个关于师爷写奏章的著名段子。两个封疆大吏,两个绍兴师爷。

  一个是雍正年间,河南巡抚田文镜手下有位名叫邬思道的师爷,一日邬师爷问田文镜:“大人是想当一名天下知名的总督呢,还是庸碌的总督?”田文镜答道:“当然想当天下知名的总督啦!”邬师爷就微微一笑说:“大人如果想当天下知名的总督,就请放手让我做一件事,此事您不要干涉。”然后,他替田文镜起草了一份奏折,密封好不给田文镜看半个字,连夜差人快骑送到北京。

  原来这份奏折是参劾当时权倾一时的顾命大臣、皇舅隆科多的,田文镜后来知道实情脸都吓绿了,不过已经追不回来了,只好呆坐在家中等着降罪罢官。不料,雍正皇帝早想剪除尾大不掉的隆科多,接到这份奏折求之不得,正好借题发挥将奏折发交六部核议,将隆科多罢官圈禁。从此,雍正皇帝对田文镜宠遇日隆,而会揣摩帝王心术的邬师爷也顺理成章成了田府首席师爷。

  另一个是咸丰年间,曾国藩初练湘军,与太平军交战连战连败,沮丧之余写了份奏折向朝廷请罪求援,其中写有“我军屡战屡北”一语,师爷马家鼎誊抄时改动为“我军屡北屡战”,一字之移,事实未变但气概全变。咸丰皇帝见了奏折不但不怪罪,反而夸赞曾国藩忠勇可嘉。曾国藩为此对马师爷大加赞赏当然不在话下。

  嘉靖三十六年(1557),徐渭37岁那年,“因才名”被胡宗宪招入幕府掌文书,一呆就是五年,这五年也是徐渭一生中最扬眉吐气的好日子。

  不过,神童徐渭在科举道路上却是个秋风钝秀才。一直到二十岁那年,徐渭才在县令照顾下,勉强考中了秀才,此后一次又一次参加乡试,直到四十一岁共考了八次,始终也未能中举。徐渭入胡宗宪幕府前,已经连考了六次不中。什么原因? 

  当时一个考官在徐渭的落选卷子上题了一句话:“字字鬼语,李长吉之流也。”李长吉是唐代诗人李贺,人称“诗鬼”,写诗奇峭险峻,不拘传统。从考试做官的角度看,显然“李长吉之流”不是什么好评语。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里记载说,他幼年时在京师见过徐渭,“长躯皙面,目如曙星,性洸弛不受羁束,馆於同邑张阳和太史(元汴)家,一语稍不合,即大诟詈策骑归。”张元汴是徐渭的同乡同学,曾高中状元,但在他家做私塾老师的徐渭,居然能一语不合就大骂而去,个性之恣肆无以复加。 

3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张扬的性格做师爷按说很不合适,但是胡宗宪却对徐渭很器重,他对徐渭已经到了纵容的地步。胡宗宪权深威重,文武官员进了总督官衙连头都不敢抬。而徐渭却戴着旧乌巾,穿着白布衣,“直闯门入长揖就坐,奋袖纵谈。”有一次,胡宗宪有急事要找徐渭,屡喊不来,一直到夜深还开着大门等。最后派去的人回报:“徐秀才喝得大醉,看来是来不了了。”

  不但如此,连徐渭的家事胡宗宪也全力操心。徐渭原配妻子潘氏早亡,是光棍一个,胡宗宪为他“包办”了与张氏的婚姻;徐渭没有房子,胡宗宪特意让徐渭代写了一篇654字的《镇海楼记》,掏了220两银子的润笔费,3个字要合一两多银子。要知道,明朝的正七品县官一年的俸银才45两而已。徐渭就用这笔不菲的稿费,加上自己积攒的200两,在绍兴城东南置地十亩,盖起了拥有二十二间房屋的大宅院,栽竹种花,砌池养鱼,并不无得意的给这个别墅取名“酬字堂”。

  徐渭虽是白衣秀才,但平日“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既然在抗倭统帅幕中,参与军机大事毫无疑问。不过,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据,能证明他具体做了多少军事上的杰出贡献。后世崇拜徐渭书画的太多,爱屋及乌,对徐渭的军事生涯也大加溢美,甚至连“擒获王直出自徐渭之计”都考证出来了,徐渭是全才不假,但在他的头衔上硬加上个“军事家”未免不伦不类。

  士为知己者死。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胡宗宪被捕狱中自杀,徐渭写《十白赋》悼念,序言里就矛头直指当朝首辅:“公死于华亭氏(徐阶是松江府华亭县人)”。因受胡宗宪案牵连,徐渭一度癔病发狂,为自己写了篇墓志铭,并九次自杀未果。

  说起来,徐渭的自杀也是他后世出名的原因之一,关键在于他骇人听闻的自杀方式。“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奇异的自杀方式并不是徐渭在,而是因为他有天生的疾病:脑风,徐渭自称为“易”,即癔病,我们常说的“歇斯底里”就是这个病。

  后来,徐渭又因为发病杀死了妻子张氏,坐了七年牢,最后在朋友帮忙之下,借万历皇帝即位大赦之机获释。

  晚年的徐渭靠卖字画为生,形单影只闭门谢客,“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有人来访就手推柴门大呼:“文长不在!”七十三岁时,徐渭在一间破屋里去世,结束了他恣肆奇特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绍兴师爷之祖徐文长:明代第一全能才子
明代才子特别多。《有永乐大典》的总篡官解缙,有被称为“博览第一”的杨慎,有吴门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不过,论起在后世的影响力之大,民间的口碑之好,除徐渭徐文长外,不作第二人想。图片来源于网络明清官场有句谚语,叫做“无绍不成衙”,意思是官府衙门里绍兴师爷最多。徐渭就是绍兴师爷的祖师爷,他在东南各路才子云集的抗倭总督胡宗宪幕府中,才气最大,名气最响,堪称首席幕僚。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安得生致徐文长,自拔其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刻一印“青藤(徐渭)门下走狗。”晚清艺术大师吴昌硕称其为“画中圣”。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更是对他倾慕到了极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则一语而概之:“三百年中第一人。”说来有趣,除了这些玩高雅的对徐渭顶礼膜拜,平头老百姓对他同样津津乐道。江南一带几百年来,“少年徐文长”机智诙谐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尽管绝大部...
· 徐文长中国历史上最可怜的才子!
中国历史上以才高八斗的文人可以列出很长一串名单,但冠以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头衔的,恐怕只有徐渭徐文长一人。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荷兰的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读徐渭史传,内心颇为沉重。这么一个天赋、才分极高的人,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这是王长安先生概括徐渭的人生经历时所作的一首十字歌。他自己写诗说:天下事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他被称为“中国式梵高”。历史上的天才都是一样的,徐渭“少年时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读书,“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十岁仿扬雄《解嘲》作了一篇《释毁》,性格豪放,“指掌之间,万言可就。”徐渭生性极为聪慧。他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
· 巧戏绍兴师爷
乾隆年间,方安县遭遇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水灾,原县令因治水不利,被朝廷罢官免职。新任县令名叫穆白飞,此人博学多才,为官清廉。这日,穆白飞又为治水的事情愁眉不展,身旁的师爷马天行马六爷轻声道:“穆大人,距此三十外的青峰山上有一隐居奇人,此人学识渊博,如果能请他出谋划策,这水患必然能治。”穆白飞听后微微一笑,几天来,他一直在等马六爷这句话。早在穆白飞还没有上任时,他就听说过马六爷有句名言:铁打的师爷流水的官。他还知道这马六爷是绍兴人,读了一肚子的书,熟谙文牍卷案,做人很圆滑,心地却不坏,只是时不时借机发点儿小财。马六爷从不打诳语,刚才听他说有治水的方法,看来他必然胸有成竹,只是穆白飞还不清楚,眼前这位师爷会如何借用这件事来为自己“赚”闲散银子,而且还做得滴水不漏。果然,还没等穆白飞细问,马六爷便一脸难色道:“只是这位隐居奇人性格怪异,不贪图名利,不关心世事,要想请他帮忙,恐怕比登天还难。”穆白飞干...
· 徐达简介明代开国第一大将徐达的一生简述
徐达简介: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朱元璋起义军,与常遇春同称才勇。十五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集庆(今南京)。十七年,率兵东进,屡败吴王张士诚军。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二十七年九月,攻陷平江(今苏州)灭吴,俘张士诚及其将士二十五万,还师后封信国公。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伐元军,先取山东,旋挥师河南,乘胜攻克元大都(今北京),改名北平。迫元顺帝北走大漠,元亡。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为防备退居漠北的元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加强战守,兴修长城。徐达主持重修京北锁钥居庸关,以防蒙古骑兵突袭。三年,率兵出潼关,趋定西(今属甘肃),进剿元将扩廓贴木儿,经激战大败元军,擒郯王、济王以下文武官员一千八百余人,士兵八万六千余人。论功升中书省右丞相参理国事,晋封魏国公。洪武四年(1371),徐达赴北平等地练兵,...
· 清朝为什么这么多绍兴师爷?是因为绍兴盛产师爷吗
过去看清朝的影视作品,县衙之中除了县令之外,还会坐着一个叫做师爷的人,而这个师爷其实并不是公职人员,他们都是县令自己聘请来的。慢慢的师爷这一职位也成了清朝官员的标配,基本上一般的地方官员,都会重金聘请一位师爷,来帮助自己处理公务。到了最后,由于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大多是绍兴籍的,师爷也叫做绍兴师爷,那么为何绍兴会出那么多的师爷?首先来说一下师爷这一职位的作用,就拿县令来说吧,在清朝,一个县衙也就那么几十号的人,县令一人不仅要管税收、政务、治安,还要顾及农桑、水利等,所以说清朝的县令是十分忙碌的,不像现在,一个乡政府的建制都比过去的县衙人多。而面对这些公务,县令一人是显然处理不过来的,所以县令会在社会上找一些精通财政、法律等专业性很强的人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而那些科举不中但办事能力强的人就成了首选。而为何绍兴这个地方自古“特产”师爷呢?这就要从绍兴这个地方的人口变迁说起了。在秦汉时代,南方尚属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