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洋人官员傅兰雅:作为外国人却致力于中国事业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47
转发:0
评论:0
洋人官员傅兰雅:作为外国人却致力于中国事业,傅兰雅出生在英国却钟爱中国事业并为此默默奉献三十五年,最后他终于选择在美国度

  傅兰雅出生在英国却钟爱中国事业并为此默默奉献三十五年,最后他终于选择在美国度过余生。傅兰雅的生平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1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傅兰雅的生平事迹很多,这一切要从他小时候开始说起,受到传教士父亲的影响傅兰雅小时候就是一个十足的中国迷,他对中国十分着迷时刻关注关于中国的消息,毕业后就立即申请去了香港的圣保罗教会学校,因为热爱再加上天赋他很快就能熟练的说中国话,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中国通。他曾经在北京同文馆任教三年后来又陆续担任过上海英华学校的校长,负责《上海新报》的主编等相关工作。

  后来他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负责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长达二十八年,这期间他废寝忘食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传播科学的事业中,在洋务运动期间他翻译的科学领域的著作多达一百一十三种,他是当之无愧的外国人在中国翻译外国著作最多的,清政府也曾经授予他三品官职用来感谢他的无私奉献。他自己掏腰包创办的科学杂志《格致汇编》在清朝末年极具影响力,受到当时百姓和当局的好评很多,在杂志断续出版的八年里面傅兰雅一直孜孜不倦地传播着科学技术知识。但是他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清政府的过分压榨使得他疲于应对,这一切终于在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之后,傅兰雅去美国度假至此入美国籍在加州大学教学,从此以后傅兰雅和他钟爱的中国以及中国科学事业诀别。傅兰雅的生平为中国奉献很多,值得人们永远铭记他。‍‍‍‍‍‍‍‍‍‍‍‍‍‍‍‍‍‍‍‍ 

  傅兰雅人物评价  ‍‍‍‍‍‍‍‍‍‍‍‍‍‍‍‍‍‍‍‍‍‍‍‍‍‍‍‍

  傅兰雅作为晚清时期备受推崇甚至加三品官爵的清政府官员的外国人,他的一生不可谓不精彩,他的种种故事背后也有不少争议,有人钦佩他的无私奉献,有人叹服他的孜孜不倦,有人也背地里说他傻,那么傅兰雅这一人物在历史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后人对傅兰雅人物评价又是怎样的呢?  

2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傅兰雅人物评价很多,在当时他是以传教士的身份到香港教会学校任教,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喜爱让他在渐渐的接触中国的过程中下定决心,在晚清中国风雨飘摇之际毅然决然的为中国洋务运动翻译西方科技知识,自费办理杂志从事关于西方科技知识的传播工作,他在中国长达三十五年,这漫长的时间里他完成了很多中国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那么当时的人对他态度如何呢?

  尽管傅兰雅费尽心力和清朝那些同僚交往,但是清政府只把他当作沟通外国先进知识的媒介,压榨他的劳动力,除了一纸官员的名声没有给他任何公正的待遇,也不难看出对他这个人的评价。但是到今天后人从现在往前看的时候才真正认识到这个英国人的贡献之大,他是外国人中翻译晚清中国科技文献最多的一个,他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科技进步的理论支撑之一,他是中国早期传播科学知识最努力不倦的一个,他的种种付出没有白费,即使后来他离开中国到美国加州任教,但是他曾经留下的那些功绩没有被抹灭。

  傅兰雅人物评价总的来说还是褒大于贬的,他对晚清中国付出的努力值得所有中国人钦佩。   ‍‍‍‍‍‍‍‍‍‍‍‍‍‍‍‍‍‍‍‍‍‍‍‍‍‍‍‍

  傅兰雅是曾国藩的幕僚吗 ‍‍‍‍‍‍‍‍‍‍‍‍‍‍‍‍‍‍

  古代的官员都有养幕僚的习惯,食客三千的官员从春秋时期的四公子到晚清时期幕僚遍布朝野的曾国藩,由此可见幕僚之多最巅峰也不过曾国藩了,现在还有一本书专门收录了关于曾国藩和他门下的那些有名的幕僚们。曾国藩在他从政的二十年间设立了数十所机构,招募了幕僚将近四百多人可见势力之大。那么作为晚清极为突出的洋人官员傅兰雅是曾国藩的幕僚吗? 

3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傅兰雅是曾国藩的幕僚吗这一问题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幕府设立的幕僚制度是主管的官员招募聘请人才协助自己的办公,幕僚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一部分的权力,而曾国藩的幕僚之所以出名不仅仅因为其人数之多,更多的是因为其过几个了不得的人物,为人所熟知的就有胡林翼,李鸿章和左宗棠等人,这些风云人物都是清朝时期极为突出的。但是傅兰雅作为一个外国人虽然被封三品官员,但是始终不被清朝内部权力系统所承认,更不可能进入到曾国藩为首的政治的中心了。曾国藩旗下的幕僚们掌控的多是钱粮,财政等方面的事情,管理的也多是清朝各地的政治和傅兰雅擅长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相去甚远,而傅兰雅在中国的三十五年一直致力于翻译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办理杂志传播科学知识,并没有真正接触到曾国藩。

  所以傅兰雅不是曾国藩的幕僚,他们虽然同处一个时期但毕竟不是一个国籍,即使志向愿望相仿,但是终究不是一路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洋人官员傅兰雅:作为外国人一生致力于中国事业
傅兰雅出生在英国却钟爱中国事业并为此默默奉献三十五年,最后他终于选择在美国度过余生。傅兰雅的生平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傅兰雅图片傅兰雅的生平事迹很多,这一切要从他小时候开始说起,受到传教士父亲的影响傅兰雅小时候就是一个十足的中国迷,他对中国十分着迷时刻关注关于中国的消息,毕业后就立即申请去了香港的圣保罗教会学校,因为热爱再加上天赋他很快就能熟练的说中国话,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中国通。他曾经在北京同文馆任教三年后来又陆续担任过上海英华学校的校长,负责《上海新报》的主编等相关工作。后来他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负责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长达二十八年,这期间他废寝忘食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传播科学的事业中,在洋务运动期间他翻译的科学领域的著作多达一百一十三种,他是当之无愧的外国人在中国翻译外国著作最多的,清政府也曾经授予他三品官职用来感谢他的无私奉献。他自己掏腰包创办的科学杂志《格致汇编》在清朝末年极具影响力,...
· 傅兰雅
年表1839年:出生于英国肯特郡海斯城(Hythe,Kent)1861年:在香港任圣保罗书院校长1863年:在北京同文馆任英文教习。1865年:在上海英华学塾教书。1868年:脱离教会。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馆,傅兰雅为首席口译人。他在那里专译自然科学、技术书籍。1874年:在上海参与创办格致书院,为西董之一。1876年:编辑《格致汇编》期刊,任主编,该刊是中国首份科普期刊。1885年:在上海办格致书室,是中国首间科技书店。1895年:举办小说竞赛。他在《申报》、《万国公报》和《教务杂志》(TheChineseRecorders)上的广告强调了参加的小说要显示鸦片、时文和缠足的祸害,可见傅兰雅所推崇的是写实小说。1896年:小说竞赛结果公布,但那些小说没有出版,不知所终。同年赴美,任加州大学首任中国语言与文化教授。但是他经常访问中国。1911年:在上海创办上海盲童学校。1914年:退休。192...
· 外国人写的中国对联
有人说,对联同格律诗词一样,为中国独门文化艺术,外国人不擅为之,其实不然。1890年,光绪皇帝新婚大喜,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特遣使者赠送自鸣钟一具,上面就刻着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此联不仅对仗工整,合乎彼此身份,而且能以日月、天地、明、德巧妙对应,把帝(天)、后(地)、婚嫁的吉语概括得恰到好处。联中又有吉祥如意、富贵寿康的祝颂,更体现了帝后新婚大喜的中国特色。此联想必出自英国的中国通的手笔,但其中也必遵女王之圣旨。此联并非是洋人写中国对联的开山之作。在这以前还有加拿大的一副对联,流传极广,远胜宫廷方寸之地。那是1880年的事。加拿大当时在位总督麦克唐纳决定修筑一条横贯本国的大铁路。他派人到中国招募了华工7000多人。华工们历尽千辛万苦,开山铺路,终于使铁路按时通车。麦克唐纳在通车典礼大会上,高度赞扬了华人的智慧和力量。可是,华工们完工之后,多数人无钱...
· 雅诗·兰黛
生平雅诗出生在美国纽约市皇后区,本名为约瑟芬·埃斯特·门策,拥有匈牙利裔的母亲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父亲。1923年,她和约瑟夫·兰黛结婚。1935年,他们创办了雅诗兰黛。他们在1939年分居(当她移居到佛罗里达州),于1942年再婚。约瑟夫于1982年去世。时代杂志在1998年发表20个最有影响力的20世纪商业天才中,她是唯一一名女性。她也曾经获得总统自由勋章。她于1988年入选了美国青年成就商业名人堂。2004年,她因心脏骤停在纽约市曼哈顿的家中去世。参考
· 傅京亮讲解香道与中国人的典雅生活
香者,草木之圣也。而万物莫不是由道而化生,道乃中华最大的一炷香。它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却在清末随着中华民族的道统一起日渐式微。但是香炉可以冷,不等于香真的没了。《庄子.养生主》里说:薪尽而火传。正是这个道理。而傅京亮先生,穷其一生致力去做的让香炉中有香火。正是这种担当,才使得让各个领域的勃然生机。视秋浦一日,如人间数年的傅京亮先生。自幼耳濡目染祖父辈们的制香、品香的奇情雅趣,加之辛勤研修,在研香、香器,香心法等雅文化领域均有所继承与弘扬。傅先生一开始并没有过多言香,而是透过一系列的文化现象投射出中华文化有大美而不言的本质。这样的文化,才会薪尽而火传,才能在阶段性休眠后重燃香火。但是绝非某些传媒、企业、幼儿园里浮于表象的素食国学、也非用于炫耀的数万元的香茶用品,也非日本等邻国以形美而著称的艺道。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在于整个民族有个共同的追求:香火永续,万古流芳。这是掠过千年,历经浩劫,民族之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