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庄子讽孔圣之道:偷腰带要杀头 强人窃国却合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9
转发:0
评论:0
庄子讽孔圣之道:偷腰带要杀头强人窃国却合法,要说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哪个诸侯国的名气最大,这个齐国肯定算得上一个。因为不

  要说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哪个诸侯国的名气最大,这个齐国肯定算得上一个。因为不论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到了战国时代,这个齐国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强国,其时间持续了近一千年,这个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齐国的开国始祖就是西周时期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不过在齐国的千年历史中并不都是姜子牙的后代在执政,具体来说姜子牙所建立的那个齐国在战国初期就被人给和谐掉了。

3.jpg

网络配图

  最后一个当诸侯国君主的姜子牙后代叫吕贷,号称齐康公,公元前386年,齐康公被齐国的大夫田和废为庶人,史料记载称“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一牢”。而废掉自己君主的这个田和则被周安王列为诸侯,从此,姜姓齐国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以显示别于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并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绝祀。所以说姜子牙创建的齐国并不是被秦始皇所灭,而是早早的就被一场政变给和谐了。

  这一段历史虽然看上去并不平静,但现有史料对其介绍并不是很多。我们可以看到,公元前386年齐国换主人的时候,跟历史上用政变来改朝换代君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它是相对和平的,没有杀死前任君王,甚至连国号都没有改,所以一般不去了解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的人,很少会知道其实春秋时的齐和战国时的齐根本就是两家人。不过不管历史怎么洗白,国氏窃国的本质是一样的。

1.jpg

网络配图

  所以当时的学者庄子就很看不下去了,他在一篇叫《胠箧》的文章里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意思就是:在战国的那些圣人眼里,偷了一腰带都要受到惩罚处死,而盗窃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知吗?

  庄子说:当年的齐国,执行孔圣之道是最好的!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也不愿望讨伐他。可田氏的齐国依然受到圣人们的拥护。

2.jpg

网络配图

   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

  庄子的意思就是:圣人天天告诫我们,不可以贪图不义之财,不可以思,这些是很好,但圣人同时也表示,要顺天应人、吊民伐罪,因此那些窃国成功的人,都可以用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当作借口,建立并维系他所窃得之物。这就叫做:“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其实,说白了,所有的戒规,只是适用于普通老百姓的,所谓的道义永远站在强者一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庄子讽孔圣之道百姓偷腰带杀头强人窃国合法
要说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哪个诸侯国的名气最大,这个齐国肯定算得上一个。因为不论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到了战国时代,这个齐国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强国,其时间持续了近一千年,这个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齐国的开国始祖就是西周时期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不过在齐国的千年历史中并不都是姜子牙的后代在执政,具体来说姜子牙所建立的那个齐国在战国初期就被人给和谐掉了。网络配图最后一个当诸侯国君主的姜子牙后代叫吕贷,号称齐康公,公元前386年,齐康公被齐国的大夫田和废为庶人,史料记载称“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一牢”。而废掉自己君主的这个田和则被周安王列为诸侯,从此,姜姓齐国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以显示别于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并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绝祀。所以说姜子牙创建的齐国并不是被秦始皇所灭,而是早早的就被一场政变给...
· 讽多要寡
讽多要寡讽多要寡讽多要寡的意思讽多要寡是什么意思讽多要寡什么意思讽多要寡的近义词讽多要寡的反义词讽多要寡的拼音【成语意思】:讽谕之言多,切要之言少。【用法分析】:讽多要寡作宾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等。【成语来源】:唐·裴延翰《〈樊川文集〉序》:“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拈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ěngduōyàoguǎ【成语声母】:FDYG【近似成语】:寡廉鲜耻:寡、鲜:少;廉:廉洁;不贪污;耻:羞愧;羞耻。原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没有操守;…寡见鲜闻: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寡见少闻: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寡二少双:寡:少。很少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突出。寡不胜众:同“寡不敌众”。...
· 腰带
参见吊带内衣系带吊袜带
· 曹操为何要推崇嘲讽自己的孔融?只因尊重孔氏
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都,一时间,许都人才济济。既有曹操在一起同患难的战友,也有曹操并不喜欢的人物。孔融就是其中的一位,尽管如此,曹操非常推崇孔融。曹操为何高看孔融,这里面的原因倒是有案可稽。首先,孔融是孔圣人的后代,孔融自己说过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名人的后代自然也是名人,这不过是当时另类拼爹的把戏。其次,孔融很有名气,现在还流传的“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就是说的这个人物,小时候就懂得礼让,可见家教渊源。网络配图第三,孔融是个有故事的人。十岁的孔融跟着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大儒洛阳尹李膺,李膺很是清高,前来要求拜见的人很多,好多人都拒之门外。孔融的父亲也不例外。孔融很不服气,于是对看门的人说:我家跟李府是通家之好,麻烦通报一下。李膺慌忙来接,一见是个小孩,感到被戏弄。便问:我并不认识你,咱们如何是世交。孔融不慌不忙的说:你是老子的后人,我是孔子的后人,孔子曾向老子问过礼,有师徒的名分,自然是世交...
· 曹操为何要推崇嘲讽自己的孔融?只因尊重孔氏
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都,一时间,许都人才济济。既有曹操在一起同患难的战友,也有曹操并不喜欢的人物。孔融就是其中的一位,尽管如此,曹操非常推崇孔融。曹操为何高看孔融,这里面的原因倒是有案可稽。首先,孔融是孔圣人的后代,孔融自己说过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名人的后代自然也是名人,这不过是当时另类拼爹的把戏。其次,孔融很有名气,现在还流传的“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就是说的这个人物,小时候就懂得礼让,可见家教渊源。网络配图第三,孔融是个有故事的人。十岁的孔融跟着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大儒洛阳尹李膺,李膺很是清高,前来要求拜见的人很多,好多人都拒之门外。孔融的父亲也不例外。孔融很不服气,于是对看门的人说:我家跟李府是通家之好,麻烦通报一下。李膺慌忙来接,一见是个小孩,感到被戏弄。便问:我并不认识你,咱们如何是世交。孔融不慌不忙的说:你是老子的后人,我是孔子的后人,孔子曾向老子问过礼,有师徒的名分,自然是世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