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 却为何要逼迫荀彧自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9
转发:0
评论:0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却为何要逼迫荀彧自杀?,三国枭雄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则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生前深得皇帝

  三国枭雄曹操,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则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生前深得皇帝的宠信,被封为费亭侯,这对于一个太监来说,绝对是无上的荣耀。曹腾去世后,曹嵩继承了他的侯爵,并官至太尉。依靠显赫的家庭背景,曹操20岁时就踏入了仕途,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由于汉室衰微,失去了对各地军阀的有效统治。虽然黄巾起义被成功,但汉室已经名存实亡,董卓趁机把持朝政,并废掉了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曹操相当看不惯董卓的行为,就以献宝刀为名企图将其刺杀。刺杀失败后,曹操果断逃出了洛阳,并散尽家财,招兵,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征战生涯。

2010430101427tupianworld.jpg

网络配图

  起初,曹操的实力非常若,与袁绍、袁术等人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但是,曹操却能够任人唯贤,个人魅力爆棚,吸引了很多有才之士前来投靠,荀彧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荀彧等人的辅佐下,曹操先后消灭了袁绍、吕布等劲敌,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不论是所控制的疆土,还是账下的顶级人才,都远超刘备和孙权。

  荀彧作为最早追随曹操的谋臣,为曹操一统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令人意外的是,如此惜才的曹操,不顾众人的反对,却逼迫首席谋臣荀彧自杀,这究竟是为何呢?我们来看一下荀彧一生的事迹,从中或许能得到答案。

  荀彧,字文若,汉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年轻时就非常有才华,被当时的南阳名士何颙赞为“王佐之才”。不久后 ,荀彧被举孝廉,却因看不惯朝廷的腐败,果断辞官回到了故乡。因处于乱世,为了躲避战乱,他带着家人来到了冀州,成为袁绍账下的谋士。虽然袁绍家族势力强大,堪称当时最有实力的牛人,但荀彧却认为袁绍能力有限,不足以成大事,就选择投奔了实力不如袁绍的曹操,当时他只有29岁。

  在之后的日子里,荀彧多次为曹操献计献策,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辅佐曹操消灭了徐州的吕布。公元196年,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大多数人都反对将天子迎回许昌,曹操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就针对此问题询问谋臣荀彧。

1.jpg

网络配图

  荀彧则力排众议,坚决支持迎来汉天子,并给出了充分的理由,曹操遂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把天子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并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之后,就让曹操有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荀彧也因功被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另外,荀彧为曹操推荐了很多人才,如荀攸、陈群、郭嘉等人,全都是荀彧所举荐的,这些人日后都成为曹操账下非常重要的人才。在官渡之战中,荀彧是绝对的主战派,力顶曹操与袁绍进行决战,并辅佐曹操赢得了这场意义深远的战役。毫不夸张地说,若是没有荀彧的辅佐,曹操能不能统一北方,还是个未知数。

  原本身为汉臣的荀彧,内心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即使投靠了曹操,心中的志向依旧没有改变。随着曹操实力的增强,内心的欲望也逐渐变大,甚至有将汉室取而代之的心思,这让荀彧相当不爽。公元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就直接怒怼道:“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他也因此惹怒了曹操,并让曹操起了杀心。

1.jpg

网络配图

  不久后,曹操亲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因舟车劳顿,加上水土不服,荀彧因病停留在寿春修养。曹操得知此事后,二话不说,就命人送了个盒子给荀彧。荀彧打开盒子后,发现里面空无一物,仰天大笑几声后,果断选择服毒自杀,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很多人都不解,为何荀彧会因一个空盒而自杀呢?

  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尽管荀彧功劳显著,曾是曹操的心腹谋臣,但他在政治主张上,与曹操背道而驰。此时曹操虽未,却已经得到了北方之地,成为最有实力的大咖,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荀彧就成了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将其干掉。但是,若曹操直接找个借口杀掉荀彧,会引来流言蜚语,故赐了一个空盒子,逼迫荀彧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荀彧为何要自杀?是被曹操逼的吗?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虽然在他死后,得到了如此之多的荣耀,但这些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荀彧的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观点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议时,话语能够委婉一点,态度能够和蔼一点,他或许还能幸免一死,或许不能继续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宝贵的性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应该珍惜的啊。他的忠心一是对汉室,二是对曹操,他既对已经不可挽救的汉室抱有恢复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说他和曹操的努力...
· 揭秘辅佐曹操的忠臣荀彧为何要自杀?
何颙曾经评价荀彧是“王佐才也”,而曹操说荀彧是自己的子房,即将荀彧比喻为张良。张良大家都知道,他是刘邦手下的智多星,屡次将陷于僵局和不利境地的刘邦解救出来,而荀彧比张良有过之而无不及,荀彧喜爱熏香,这个风雅从容的男子,被称作“荀令君”,谦谦君子谈笑间竟能消散千军万马,百炼钢也能绕指柔。荀彧,就是这么一个有魅力的人,他用他的智慧和仁义,给纷乱的三国留下了一抹清香。“只有香如故”荀彧,字文若。网络配图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彧出生并不差,他的祖父很出名,他的父亲曾任济南相,当时宦官当权,其父忌惮宦官,因此让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的才华和名气,才避免了遭人非议。永汉元年,被举孝廉,当此之时,奸臣董卓主宰朝政,荀彧弃官归乡,为了躲避战乱又举家迁往冀州。遇到了袁绍,跟着袁绍混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袁绍不靠谱,于是转而投靠...
· 荀彧之死:为何荀彧看到曹操送的空盒会自杀?
话说曹操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功劳极大,愈加九锡,封魏王,荀彧力阻,曹操便送一空食盒,荀彧于是服毒自杀。问题来了:为什么荀彧看到空盒会自杀?电视剧里,曹操给荀彧的空盒子有三层,有人说象征着荀彧的三十年功劳,然而原文并没有。原文:忽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猜想一:空盒子象征棺材空盒子本身就像是一个棺材,所以荀彧会其意,服毒自尽。猜想二:盒里无物意为尽饮食盒子本身是应该装着东西的,但现在却空空如也,意为尽,意思是曹操希望他自尽,所以荀彧服毒自尽。猜想三:空盒为椟空盒子就是椟,例如“买椟还珠”,椟与毒同音,荀彧看到空盒子,就看到了毒药,所以服毒自杀。猜想四:空盒是亡曹操以前想招纳太史慈,就给太史慈送了一个盒子,里面是一副药“当归”,意思是说太史慈该来我这。而这次盒子是空的,既然是空的,那也就是无,古代“亡”既可以做死亡之亡,也可...
· 辅佐曹操二十年:三国谋士荀彧为何要自杀?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勇猛或忠义名留青史,其中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凭借过人的才华和智谋,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津津乐道的故事。荀彧就是其中的一位,为其主出谋划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那么,忠心辅佐曹操二十年的荀彧为何要自杀?网络配图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曹操誉为有“巍巍之勋”的荀彧离世。关于他的死,袁宏《后汉纪》卷三十、陈寿《三国志》本传称其“以忧薨”,而裴注引《魏氏春秋》则记为“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范晔《后汉书·荀彧传》所载与《魏氏春秋》略同。尽管诸史对荀彧之死的记载不一,然而不论是认为他死于“忧”抑彧是认为他死于“药”,均是将荀彧之死看作他反对曹操晋爵魏公、加九锡的必然后果。袁晔《献帝春秋》记载了荀彧死讯在吴、蜀的流传,从中可见时人对荀彧之死的看法。兹引于下:“(荀)彧卒于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荀)彧杀伏后,彧不...
· 辅佐曹操二十年的干臣荀彧究竟为何要自杀?
核心提示:可见荀彧首先考虑的是存汉之本,顺民“怀汉之思”,防天下之逆节。所以范哗认为他并非“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此举也为裴松之所盛赞:“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在称赞荀彧有功于“苍生”之外。裴松之外,裴特别强调了是荀彧使汉祚延长了二纪,并认为这是荀彧之“本图”,是“仁恕”。与荀彧立身行事相近的还有沮授。袁绍初兴,沮授即劝他“西迎大驾,即宫邺都”为奋斗目标,其后又力劝袁绍迎汉献帝,认为“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可见,荀彧出仕割据群雄,选择迂回曲折的途径来达成“匡佐”的目的,这绝非是其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与汉末乱世时士大夫的普遍动向相一致的。正如范哗所言:“士虽以正立,亦以谋济。”对于怀抱匡复之志的士人而言,这种权谋是“本于忠义之诚”的权谋,最终是要“归成于正”的。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曹操誉为有“巍巍之勋”的荀彧离世。关于他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