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诸子百家中的他们为什么要用“子”为名?有什么含义?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61
转发:0
评论:0
诸子百家中的他们为什么要用“子”为名?有什么含义?,提起诸子百家,我们时常可以见到诸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提起诸子百家,我们时常可以见到诸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列子”、“孙子”、“公孙龙子”、“鬼谷子”、“韩非子”等名称,这些人实际上都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后人提起他们的时候,常常称“子”。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向根据我查到的资料为大家进行解答。

诸子百家中的他们为什么要用“子”为名?有什么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子”的本意。“子”的本意实际上就是指“婴儿”。而看甲骨文的字形,就像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学者们是如何解释“子”字的。

  下面,我们将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和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中对“子”的注解进行概括,可以列出了三种说法。

  第一种:《论语新解》和《论语今读》中都列举程树德《论语集释》中讲到,马融曰:子者,男子之通称。可以理解成“男人都可以称为子”。

  第二种:认为是“五等爵名”。根据《通典》记载,从尧舜至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而春秋以后,执政之卿也称为“子”。孔子在任鲁司寇的时候,其门人就称孔子为“子”。表明“子”和等级官职有关。

诸子百家中的他们为什么要用“子”为名?有什么含义?

  第三种:《论语新解》中提到,没有官职的普通人,如果被学者认可为开创一个学派的宗师,也可以成为“子”。我认为,这才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被称为“子”的原因和来历。两本书中都提到孔子的学生有若和曾参在《论语》中也被成为“子”,我认为正是第三种说法的佐证。

诸子百家中的他们为什么要用“子”为名?有什么含义?

  最后,综合来看,“子”是一种尊称。被称为“子”的人,无论有无爵位、官衔,只要开创一个学派或者对学派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都会被门人或者后人尊称为“子”。我想这或许正是春秋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子百家中墨家最为先进,为什么不被主流接受?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各种文化思想大师辈出,例如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他们的学说和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后世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在诸子百家中,墨子和他的墨家最为先进。墨子身份神秘,史学界至今对他出身哪里仍有争议,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史记》记载的是宋国人,但也有人说是楚国人。不管出身哪里,都不妨碍墨子的伟大,尤其是在科学方面,更是远远领先那个时代。墨子提出运动论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都是从中分离出来,而且时刻在运动变化着。这个观点,在两千多年前,是极其难得的唯物主义观。数学方面,墨家著作里,系统阐述了十进制、正方形、三角形、开平方等数学问题,尤其是对于三角形的理解,跟古希腊科学家欧几阐述的一模一样。物理方面,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学者,做了科学史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而且墨子还发现了杠杠原理,这比阿基米德早了两百年。除了这些科学理...
· 糖炒栗子为什么要用黑砂?
王女士问:街头卖栗子的不少,我想买回去自己炒着吃。但听说炒栗子是很讲究的,尤其是要黑砂,这黑砂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黑砂呢?有了黑砂,是不是也可以自己炒栗子?带着王女士的疑问,记者来到省城一家专营糖炒栗子的店,见到了资深技师郝师傅。说起黑砂,郝师傅说,砂本身的颜色并非黑色,而是白色,因为炒制时间久了,才变了色。炒制栗子选用的砂子,是石英砂,这种砂子专门用来做炒货。备砂的时候,要选洁净及颗粒均匀的细砂,用清水洗净,通过筛、晒,然后用饴糖、茶油拌炒成“熟砂”才能用。郝师傅介绍道,炒栗子靠砂子来传递温度,砂子越小受热越均匀,这种圆形颗粒炒货专用砂的保温性能高,基本是恒温,且不易碎,易筛易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栗子的口感。炒制好的栗子要想颜色鲜亮也离不开砂子。郝师傅解释,生栗子上面有细小的绒毛,在炒制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麦芽糖,通过翻炒,砂子就会将小绒毛吸附在身上,火候一到,炒好的栗子就油光发亮的...
· 司南为什么是勺子形状?司南的形状有什么含义
指南针最早形式称司南,东汉王充(公元27~约97)《论衡》卷十七是应篇第五十二"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原理他只能说"亦天性也",这个记载虽不是最早,但是最早表述清楚的一个。司南有指向之用应无异议,具体形状却有争论,早期研究者判定为天然磁石为勺配合地盘,虽有出土汉地盘和河南南阳东汉墓出土石刻司南勺图佐证,但毕竟无完整配合出土,近有人研究"司南之杓"杓字实为酌,那么看来"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酌"义有:本义:斟酒酌,盛酒行觞也。-《说文》尸升,坐取爵酌。-《仪礼·有司彻》。酒曰清酌。--《礼记·曲礼》斟酌,择善而行《春秋公羊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乞盟者何?处其所而请与也。其处其所而请与奈何?盖酌之也。"酌今昔而减之。-清·洪亮吉《治平篇》"柢"义有:根、本柢,本也。-《尔雅·释言》柢也者,本之所以建生也。-《韩非子·解老》蟠木根柢。-《汉书·邹阳传》虽不能否定王充之前有"磁...
· 《墨子》简介:战国诸子百家中墨家的经典
《墨子》为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对哲学、逻辑学都有研究和贡献。此外,他在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上都有相当的研究和贡献,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的例子如《非攻》。《墨子》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杨、墨三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班固注曰墨子:"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隋书·经籍志》著录"《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都著录"《墨...
· 额黄是什么?唐代女子为什么要用额黄
额黄,是唐时一种将前额涂黄的妆容方式。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传播迅疾,寺庙云集,佛像林立。善男常侍佛前,渐渐地,不但喜欢上了佛像的慈眉善目,也喜欢上了佛像的金黄。模仿佛像,于是诞生了额黄。先理云鬓,再描黛眉,继而涂额如金,回眸一笑,美丽而安详。设想此景,顿时觉得胡适先生的“惧内”之言不再是笑话,年轻妇人真真成了“活菩萨”。唐朝的额黄是从南北朝的额黄继承过来,继承了色调,却未继承风格:南北朝的女子涂额黄,采取的是“约黄”的手法,即在前额仅涂上一半黄色,再以清水推开黄色,向另一半肌肤缓慢过渡,整个额头呈晕染之状,如北周庾信诗“额角细黄轻安”,娇媚,但是不失含蓄;唐朝的女子涂额黄,采取的却是“平涂”的手法,将额头全部涂黄,没有深浅变化,没有浓淡过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一寸,都是最明亮的黄,如唐朝裴虔馀诗“满额鹅黄金缕衣”,灿烂,绝对不留余地。这倒像极了唐朝女子的性格,即使手里的素材只是月亮般的色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