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此女手段强硬堪比吕后,却带来中国的黄金时期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4
转发:0
评论:0
此女手段强硬堪比吕后,却带来中国的黄金时期,如果中国古代史上,有哪一个时代,能叫人感叹“老天爷不赏饭”,典型就是东汉。

  如果中国古代史上,有哪一个时代,能叫人感叹“老天爷不赏饭”,典型就是东汉。

  从东汉中后期开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数据记载,从汉和帝永元元年到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发生水灾54次,旱灾40次,地震69次,瘟疫18次,更不用说大风冰雹,蝗虫等等其他灾害。简直是一年年暴烈来袭,没个喘气的时候。

此女手段强硬堪比吕后,却带来中国的黄金时期

  这种天灾到惨烈的年月,放在古代王朝,最考验当权者的执政能力。但东汉除了汉光武帝,明帝刘庄外,其他的皇帝都是年少继位,而且寿命都不长。这样的倒霉景象,一般都是要出大乱的节奏,不信就瞧西汉末年,一样是天灾频发皇帝短命,导致那位经历了六位帝王,超长待机的太后王政君胡乱指挥,活活把西汉推进灭亡深渊。

  但此时的东汉,却诞生了极具政治觉悟的女政治家,她就是东汉汉和帝的皇后邓绥,历经三代帝王,临朝摄政长达十六年。

  也正是她,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历史大环境下,“兴灭国,继绝世”,使东汉转危为安,同时也给中国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国的黄金时代。

  比起吕雉狠辣的治国手段,邓绥更像是穿石的水滴,圆滑的表面内部,是坚如磐石的野心,和当仁不让的手段。

  历来的史学家,对于女性政治家接受程度较低,多有非议。

  然而在《后汉书》中,对邓绥的记载从儿时到去世,桩桩件件,及其详尽,对其评价更是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邓绥五岁那年,太傅夫人为她剪发,但因夫人年纪大了不小心剪到了邓绥的额头,但她却忍着一言不发,别人看到后问,你不痛吗?她回答,当然痛,但是太夫人因为疼爱我才为我剪发,我怎能喊痛让老人愧疚伤心?这不过是儿时的一件小事,却可以看出邓绥身上刚强倔强的一面。

  纵观邓绥的一生,她的自律与忍耐,在历史上,无人可出其右。

  邓绥六岁读《史书》,十二岁通《诗经》《论语》。白天操练女红,晚上诵读经典。这些历史典籍与先贤著作,教给了邓绥做人与治世的道理,当然还有高远的政治远见。

  十六岁那年,邓绥进宫被封为贵人,当时汉和帝的皇后还是阴皇后,仅仅过了七年,邓绥便接替阴皇后成为第二任皇后,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跃。

  究其原因,并非仅因为她如史书记载中的“姿颜姝丽”,而是两人的宫斗水平实在不在一个段位上。

  邓绥在进宫之后,贤良淑德,克己守礼,对待皇上与皇后,兢兢业业的小心侍奉。

此女手段强硬堪比吕后,却带来中国的黄金时期

  因为身高比较高,皇后站着,她便弯腰以示谦卑,皇后说话,她绝不插嘴。

  皇上生病,她痛哭流涕,声称要学习越姬与姬旦,以命换命。

  对待同级嫔妃,慰藉宽心,对待下级,施加恩惠。

  别人穿绫罗绸缎,光彩照人,她却只是素颜素衣,并且绝不与皇后撞衫。

  连皇上都不禁感叹,修心养德,竟是如此辛苦。

  就这样,阴皇后眼看着邓绥的声望一天高过一天,皇上也对她日益疏远。

  面对岌岌可危的地位,她选择了一条作死的路,巫蛊。永元十四年,阴皇后因巫蛊被废黜。邓绥虽数次为阴皇后求情,却没有成功。

  此时,皇后之位自然就落到邓绥头上。面对唾手可得的后位,邓绥却几次谦让,最后推辞不过,封为皇后。

  若看到这些表现,你便自然而然地以为,邓绥是一个恪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贤惠型深宫妇人,那你就错了。

  仅仅登上皇后之位三年,汉和帝去世。

  当时长子刘胜已经八岁,邓绥以他痼疾的理由改立幼子刘隆为帝,然而刘隆生下只有百余日,还是个襁褓小儿,邓绥便以太后的名义开始辅政。

  目光长远的邓绥此时仍然忧心忡忡,为免新帝以后遭遇不测,她留下前废太子刘庆的长子,十三岁的刘诂身前抚养。

  事实证明,邓绥的担心没有错,仅一年之后,殇帝刘隆驾崩,早就有所准备的邓绥在各大臣瞠目结舌之下,迅速立刘祜为帝。

  皇帝皆年幼,邓绥便以太后的身份,开启了长达了十六年的临朝听政的政治生涯。

  和帝在世时,邓绥阻止他提拔她的亲戚做官,然而,为了巩固自已的政权,在和帝死后,她把大哥邓骘从虎贲中郎将升为上蔡侯、车骑将军,掌管兵权;弟弟邓悝从黄门侍郎升为虎贲中郎将;另两位兄弟邓弘、邓阊都升为侍中。

此女手段强硬堪比吕后,却带来中国的黄金时期

  与其他摄政的皇后与太后重用外戚不同,邓绥对自已的兄弟和亲戚表现出了极为巧妙与主动的平衡与控制,避免了外戚势力过大带来的朝堂动荡。

  在这段把持朝政的时间内,邓绥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天赋与治国才能,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成功的帝王。

  大赦天下

  邓绥临朝后,在宫内遣散宫女,在朝内罢免了多数祭祀官员,并减少宫内的各种奢侈玩物的供应,不但节省了开支,也减轻了民众的压力。

  羌族

  班超死后,东汉任命任尚管理西域国家,相比班超比较宽松的管理模式,任尚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于是导致了羌族起义,邓绥力排众议,支持主战派,与羌族交战,足足打了11年,强硬平息叛乱。

  治理水灾,旱灾

  当时全国各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各类自然灾害。邓绥不但削减官员用度,更是以身作则,每天只食两餐,节省下来的钱财全部用于赈灾。

  办学

  邓绥认为缺乏圣人指导,便容易违法乱纪,是家族灭绝,国家动荡不安的根本,为了约束他们的行为,她专门为贵族子弟办了一所学校,请老师给他们教授经书。不仅如此,邓绥还亲自监督他们学习。

  相比历史上其他时期的外戚,由于邓绥的约束教育和严格控制,邓氏子弟都比较守法。她哥哥邓骘的儿子收受贿赂,邓骘便将妻子和儿子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

  她重用蔡伦,班昭,张衡等人才,推广造纸术,大力发展经史,天文,数学等文化。

  比起在政治上的所为,邓绥给后人留下的,还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财富。足此一点,她便无愧于历史上的声名。

  相比对下人的恩威并施,对贵族的教导指引,在政治上的以德治国,那些阻挠邓绥执政并试图让她归政的人,邓绥就没有那么仁慈了。这个时候,她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打击应有的阴骘与铁腕手段。

  大臣司空周章多次进谏要求邓绥还政于皇上,邓绥不但没有答应,而且时刻注意这些大臣的动向。

  周章集结了一些与他观点相同的人商量对策,他们准备捕杀邓骘、郑众、蔡伦等人,囚禁邓绥,废黜安帝,改立刘胜为帝。

  但是,这次“兵谏”的计划被邓骘发觉。周章知道后,只好自杀。其牵连之人,无一幸免。

  从此之后,邓绥对于“归政于安帝”的进谏更加严厉,许多人被杀害,罢官。其中包括郎中杜根。

  这也成为后来人对她多有非议的原因,直言她废长立幼,不肯放权,有专权之嫌。

  在四十一岁那年,邓绥病重去世。她的一生,正如她临死前所说的那样:

  我勤勤恳恳,一片苦心,不敢以万乘之国为儿戏,上求不欺天愧对先帝,下求不违背民意有负本心,至诚在于赈济安度众生,安定刘氏天下。

  在她的整治下,东汉重新呈现出一派休养生息的局面。

  这是一个事事力求完美妥帖的执政者,她对于的打击,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对权利的执着,更是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大胆与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曹操的诡诈残忍:使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读过《三国志》的人,只需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即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间谍组织。世人皆知,曹操疑心重,对谁都不放心。为了及时把握群臣和大众对他是否忠心,便广布耳目、探听,这跟他诡诈残暴、善用权谋的心理也非常符合。《三国志》里说,建安元年,曹操拜司空(三公之官)。建安三年,回到许昌,初置军师祭酒(司空的僚属,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来又呈现一种特别的官员“校事”,第一任校事的喽罗是卢洪、赵达。至于他们怎么为所欲为、滥用权利、摧残无辜,古籍里着墨不多,但记有其时军中撒播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这与大明王朝的官员和大众听到魏忠贤、刘瑾的恶名就毛骨悚然的心理是相同的,足以说明曹操的“间谍”都是鬼见愁一般的人物。曹操时的法曹椽(相当于如今的最高大法官)高柔,曾就“校事”严重破坏朝政与体系等向曹操进谏:“设法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
· 历史上的曹操诡诈残忍: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那么,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特务制度”吗?其实,这有点儿“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网络配图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重,对谁都不放心。为了及时掌握群臣和百姓对他是否忠心,便广布耳目、刺探,这跟他诡诈残忍、善用权谋的心理也十分吻合。《三国志》里说,建安元年,曹操拜司空(三公之官)。建安三年,回到许昌,初置军师祭酒(司空的僚属,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来又出现一种特殊的官员“校事”,第一任校事的头目是卢洪、赵达。至于他们如何为所欲为、滥用权力、残害无辜,古籍里着墨不多,但记有当时军中流传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这与大明王朝的官员和百姓听到魏忠贤、刘瑾的恶名就毛骨悚然的心理是...
· 揭秘:战国时期堪比鬼谷子的谋士是谁?
说到战国时期最厉害的谋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鬼谷子王禅,鬼谷先生兼为兵家兵圣和纵横家始祖,谋略水平高深莫测,教出的弟子苏秦、张仪更是纵横列国之间,名盖天下。但是,大约在鬼谷子同时期,还有一位不亚于鬼谷先生的牛逼人物,就是鹖冠子。网络配图鹖冠子,生卒年不详,也不知其姓名,只知道是楚国人,大约生活在赵武灵王时期及往后,也是一位鬼谷子一类的世外高人,生性低调、不爱做官,曾追随过赵武灵王,帮助武灵王出谋划策,是武灵王身边的红人,因喜欢戴武灵王发明的鹖冠(胡服骑射中的一种帽子),所以被后世称为“鹖冠子”。鹖冠子的属于道家,同时又精通兵权谋、纵横家、法家,其同名著作《鹖冠子》,是战国晚期黄老之道的重要著作,其主要思想是“举贤任能”,“废私立功”,曾提出废除封建,设立郡县,建立法制等主张,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沙丘之变后,鹖冠子心灰意冷,回到楚国隐居。网络配图同鬼谷子一样,鹖冠子的徒弟也很厉害,就是战...
· 曾经有种金属比黄金还贵,现在却随处可见
有一种金属曾比黄金还贵,现在却随处可见传说在19世纪,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拥有一顶比黄金还要名贵的王冠,王冠光泽堪比白银,而质量又远比白银轻。在宴会上,贵族们只能使用金银做的餐具,只有他,用上了这种价值连城的特殊金属。这一金属就是铝。事实上铝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约占地壳总质量的7.5%,仅次于非金属元素硅和氧。要知道氧元素广泛存在于水、空气乃至矿石中,而硅更是随处可见的沙土。那么为什么这么常见的金属,在19世纪会如此昂贵呢?原因在于铝提炼的难度,常见的铝土矿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铝。当时常用的电解法制取单质需要在熔融状态,而三氧化二铝的熔点在2000℃以上,虽然以当时的技术这一温度并完全无法达到,但所需消耗的能源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当时铝的大规模生产几无可能。而生产铝单质的主要方法仅仅只有用活泼性更高的金属K,来进行置换,生产成本是相当的高。物以稀而贵,铝因此在当时成为了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物质。...
· 三国史上曹操诡诈残忍: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那么,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特务制度”吗?其实,这有点儿“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重,对谁都不放心。为了及时掌握群臣和百姓对他是否忠心,便广布耳目、刺探,这跟他诡诈残忍、善用权谋的心理也十分吻合。《三国志》里说,建安元年,曹操拜司空(三公之官)。建安三年,回到许昌,初置军师祭酒(司空的僚属,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来又出现一种特殊的官员“校事”,第一任校事的头目是卢洪、赵达。至于他们如何为所欲为、滥用权力、残害无辜,古籍里着墨不多,但记有当时军中流传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这与大明王朝的官员和百姓听到魏忠贤、刘瑾的恶名就毛骨悚然的心理是一样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