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地大儒,他避免了曹魏灭国之灾,却被人骂为卖国贼
谯周,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蜀地大儒之一,被人称作“蜀中孔子”,三国时期著名的蜀汉学者,《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陈情表》作者李密都是他的学生,在蜀汉任官时期,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并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然而除了陈寿,古代文人对谯周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贬义的,王夫之评价他“读周《仇国论》而不恨焉者,非人臣也”;温庭筠评价他“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因为劝刘禅降魏,“兴榇自缚,诣军垒门”,都是谯周造成的!
公元263年,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亲自率军,凿山开路,修栈架桥,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在绵竹斩将诸葛瞻,大破蜀军,绵竹沦陷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逼近成都!
魏军打到家门口了,刘禅召开御前会议商量该怎么办,朝廷上下有两种意见:一是投靠东吴,二是逃往南中七郡,投靠当时的南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这就是谯周被人诟病的根本原因!
《三国演义》中谯周剧照
姜维在262年,给刘禅书信,让张翼和廖化早做防御,防止曹魏挥军直入,刘禅听信黄皓之言,认为魏军不会打来,就没理会这事,邓艾逼近成都的时候,蜀军唯一能打的姜维被牵制在剑阁,后主刘禅能走的两条路一个是跑,一个是投!跑一是投靠东吴,而是向南中逃跑。这时候谯周给刘禅分析,“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去吴国的话,肯定得要向吴国称臣,不过魏比吴强大,灭了蜀国之后肯定会再灭了吴国,“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现在投降了吴国,到时候在投降魏国,还不如直接投降魏国,何必去受两次屈辱呢?向南中七郡跑的话,那是孟获的地盘,诸葛丞相在的时候还一直反叛,现在已经无路可走,跑去南中避难,那不是给人送肉吃么!而且就算往南逃,曹魏大军肯定会往南追,到时候还是难免一战!
无论投靠东吴,还是投靠南蛮,蜀汉被灭都在所难免,唯一出路就是投降邓艾,还能保住蜀地免于战火摧残,刘禅出降时,在书信里哀求邓艾:“百姓布野,余粮栖亩,以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蜀地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希望魏军刀下留情,别大开杀戒。
邓艾答应了,也实现了诺言,他“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即严格约束士兵,不许抢掠,抚慰百姓,各安旧业,为蜀地的人所称颂!
可以说刘禅的投降是谯周说降的,蜀汉灭亡就是谯周说亡的,自己也背上的”卖国贼“的骂名!以至于后世读书人,纷纷怒骂,甚至有人说:“读周《仇国伦》不恨焉者,非人臣也。”这些骂名最后换来的是刘禅”乐不思蜀“,也换来了蜀中百姓免于战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