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中,记载了怎样的一件秘史?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5
转发:0
评论:0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中,记载了怎样的一件秘史?,从谏如流:为啥孔僖议论先帝不被降罪反而升官汉章帝刘炟在位时间只有十三年(

  从谏如流:为啥孔僖议论先帝不被降罪反而升官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中,记载了怎样的一件秘史?

  汉章帝刘炟在位时间只有十三年(公元76-88年),只活了三十一岁(《后汉书.卷三》记载为年三十三)。《后汉书》评价汉章帝善于识人,处事宽厚,在位期间,薄徭简赋,受到百姓称赞,并使边境稳固,各族和谐,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听得进各种不同的声音,能够从谏如流,也是一个政治开明的皇帝。有关汉章帝从谏如流的例子,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中,记载了下面这样一件事。

  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鲁国人孔僖、涿郡人崔骃一同在太学就读,他们在一起相互议论汉武帝时,说:“孝武皇帝刚做天子的时候,能够尊崇信奉圣贤之道,可过了五、六年,就认为自己已经胜过文帝、景帝时期了。尔后,就任凭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忘了从前的善政。”谁知这两个人对先帝的议论,被隔壁房间的太学生梁郁听见了。于是,梁郁上书告发,说:“崔骃、孔僖诽谤先皇帝,实际是在讽刺讥评当朝的时政。”这可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收到告状信的部门不敢怠慢,赶忙把这个案子交给主管的官员去审理。崔骃主动前往办案的官员处接受审查讯问,可孔僖却不去,而是向皇帝上书为自己辩解。他在奏章中是这样说的:“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美恶,显在汉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为善为恶,天下莫不知,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又何罪焉!陛下不推原大数,深自为计,徒肆私忌以快其意,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事,终莫复言者矣。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其心,今陛下乃欲为十世之武帝远违实事,岂不与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比方,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侍重诛。”

  这篇奏章虽然不长,但条理分明,铿锵有力。其文大意如下:凡称之为诽谤的事,是指实际并无此事,而是虚构加以诬蔑的。至于像孝武皇帝,其政治的好坏,己经明白地记载于汉史之中,就像日月一样坦荡。而臣下所议论的,都是史书上记载叙述的事实,不是凭空虚构的诽谤。凡为皇帝者,是好是坏,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因为他所治理的社会的优劣摆在那里,所以不能以此来惩罚诛杀人。况且陛下即位以来,政治教化没有过错,而对百姓的德政和恩泽却增加了很多,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臣下为何独要借古讽今呢?假使臣下真有什么对朝政的批评,如果批评得对,那就应当改过;就算是批评得不当,也应该包涵宽容,又何罪之有呢?陛下不去研究治国大略,不去为自己做深远的计划,只是大搞个人忌讳来使自己心意畅快。臣等受诛,死就死了,环顾天下之人,必将会因为此事反视反思,而改变想法,会以此事来窥探陛下的心思;从今以后,就是看见不对的、不可为的事,终将没有人再说话了。齐桓公能亲自揭露其先君的过错以问计于管仲,然后使群臣能尽心尽意,而如今陛下却想为十代之前的武帝来避讳很远的事实,岂不是与齐桓公的做法不同吗?臣恐怕负责审查的官员不问是非曲直来构陷臣下,使臣含恨蒙冤而不能自辩,这必将会使后世议论历史之人,随意用此事拿陛下来打比方,这也是无法让子孙来掩饰的一件事。现在,臣恭谨地前往宫阙,伏在坍下,等待重诛。

  汉章帝看到这份奏章后,立即下诏停止对此事的审问,并任命孔僖为兰台令史(在皇帝和群臣之间行使“监察”和“上传”的职能)。

  孔僖之所以能因祸得福,并不完全是因为奏书写得好,更主要的是因为汉章帝政治开明,胸怀宽阔,从谏如流,否则,孔僖就不会有这么幸运了。虽然孔僖的奏章写得不错,但其中有些话还是很刺耳的,譬如“徒肆私忌以快其意”,就是明显地指责皇帝大搞个人忌讳来使自己心意畅快,如果不是汉章帝能听得进不同的声音,孔僖还会有这样的幸运吗?因为在中国,无论是在皇家,还是在民间,都有“为长者讳”、“为讳”的传统,特别是在皇家,更加避讳说先皇的不是。孔僖、崔骃议论汉武帝的不是,确实犯了忌,照常理,以大不敬治罪是跑不掉的。可以想象,如果孔僖不是犯在汉章帝手里,也许早就被杀头了,更别说还会升官。看来,汉章帝的开明也确实不是浪得虚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简介
《资治通鉴》是谁写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
· 宋代《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简介《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质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司马光在洛阳的故事
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019口1086),在宋朝洛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政治家的司马光是保守的,史学家的司马光是勤奋的,而生活中的司马光是严谨的。他在洛阳的传说故事,对此有所反映。一、“警枕”仓律相传,司马光着手写书以后,就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即时刻警惕自己不要贪睡。头枕在这样一块圆木头上,进入梦乡后,只要稍稍一动,“警枕”就会翻滚,把司马光惊醒。司马光一醒,就立即起床,握笔写书。《资治通鉴》的几百万字初稿,司马光都用非常漂亮的楷书抄成,全书都没有一个潦草字。书成后,在洛阳住所存放的未用残稿,就堆满了两大间房子。这部煌煌巨著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的史实,和《史记》一道被誉为史学“双璧”。洛阳人至今还在传说司马光“警枕”的妙用。二、拱手对妾传说司马光中年丧妻后续娶,后娶的夫人按照朝制被封清河郡君。司马光夫妻感情很好。但一直有...
· 汉中之战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
汉中之战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一千八百年前中国曾经历了一段极为特殊的三国鼎立时期,在这一时期爆发了许多著名的战役,从而有不少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为各国领袖所重用并成为各主公的得力干将。汉中之战作为三国时期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其持续时间之久、影响范围之大举世闻名。那么汉中之战的详细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汉中之战的最终结局又是怎样的?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东汉末年,蜀国刘备和魏国曹操为了争夺汉中之地发动了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由刘备主动发起的,最终以刘备攻取汉中为最终结局。汉中之战的发起时间为公元217年,结束时间为公元219年,整场战争的持续时间为两年左右,依据战况的不同,可以将汉中之战的整个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持续时间为公元217年至公元218年,这个阶段为整个汉中之战的启动期,刘备派遣张飞率兵攻打下辩为整个战争开启的标志,虽然刘备率先发起了进攻,但遭到魏国将领曹休、曹洪...
· 北宋司马光编纂成《资治通鉴》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司马光编纂成功《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资治通鉴》的中心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并对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目的是要通过回顾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历程和统治阶级的政策,来警醒世人。[司马光像]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土,仁宗末任天章间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奉英宗诏令评论历代名臣事迹,遂编撰《通鉴》,以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四月,司马光编成编年史《通志》8卷。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十月,司马光向神宗进读《通志》,深受赞赏,赐名《资治通鉴》,并由神宗亲自写序。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司马光反对王安石行新政,退居洛阳续撰《通鉴》。哲宗时重入仕途,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部,主持国政。死后追封温国公。《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