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最大五个决策失误导致的失败,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4
转发:0
评论:0
三国最大五个决策失误导致的失败,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三国中打仗就会有各种决策,这些决策如果是错误的,那结果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三国中打仗就会有各种决策,这些决策如果是错误的,那结果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人们常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不犯错,只不过犯错的程度有多严重罢了。有些失误可能无关紧要,但是有些失误可能就抱憾终身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国中最严重的几次决策失误吧。

三国最大五个决策失误导致的失败,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一 曹操宛城风流失误

  公元197年,曹操带兵攻打宛城的张绣,张绣投降。本来这就皆大欢喜了。但是曹操却犯了好色的病,曹操收纳张绣叔叔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为姬妾。而且曹操还想收买张绣部下胡车儿,这让张绣同学非常的不满和害怕。于是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突然造反,奇袭曹操之营。曹操因为没啥防备,被张绣打的打败,自己都差点没命。而此战曹操可谓损失惨重,自己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还有大将典韦战死。从表面上来看曹操这次惨败失误是自己的好色,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曹操自己的轻敌大意导致。

三国最大五个决策失误导致的失败,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 袁绍屯粮乌巢失误

  袁绍在官渡之战本来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这么耗下去,曹操的粮草必然先被耗尽,袁绍不用出手曹操就必败无疑。可是这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投降曹操,把袁绍一项致命的弱点透露给了曹操,那就是乌巢袁绍军粮所在。后来曹操奇袭防备空虚的乌巢得手,让袁绍大军无粮食而溃败,为曹操赢得官渡之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看来袁绍根本不用把所有的粮食放在同一个地方,可以多个地方屯粮,这样即使曹操烧掉了一个乌巢,也不至于所有的粮草都没有了,而且既然你把粮草放在同一个地方,为什么不派重兵把守呢?这真是袁绍一个重大的失误。

三国最大五个决策失误导致的失败,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 关羽大意失荆州

  诸葛亮在离开荆州入川的时候,留下关羽镇守荆州,并且留下了:“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如果按照诸葛亮的方针,荆州可保不失。但是关羽偏偏不听,他不但得罪了东吴,而是还主动出击北伐。这下可好树立了两家敌人。虽然之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是那只不过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很快荆州就被吕蒙偷袭得手。而曹操的大军顺势反扑打败关羽,结果关羽到最后搞的走投无路,败走麦城。如果关羽能够严格按照诸葛亮的方针来守荆州,荆州哪里会丢掉呢?如果关羽不去北伐,严防东吴,吕蒙怎么会偷袭得手呢?失荆州可以说是关羽一生最大失误了。

三国最大五个决策失误导致的失败,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四 刘备伐东吴失误

  刘备称帝三个月了,当了皇帝志气也涨了不少,他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决定发动对东吴的全面战争。这次不但诸葛亮反对,赵云也不支持他了。但是刘备还是一意孤行举全国之力伐吴。刚开始刘备取得了一些小胜。孙权见求和不成,然后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诱敌深入以逸待劳,最终抓住刘备百里联营兵力分散的失误,利用火攻大败刘备,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回顾此战刘备具体到战争失误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最大的失误还是发起了这场战争。蜀汉那时候刚刚失去了荆州,国力来说是三国中最弱的,联吴抗曹才是正确的策略,可是刘备却错误的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发动对吴的战争,把东吴推向了曹魏的怀抱,失败之后,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

三国最大五个决策失误导致的失败,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五 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尽管都以失败告终,却传为后世的佳话。那么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次次都失败呢?难道就没有好机会吗?其实不然,魏延就给诸葛亮出过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如果诸葛亮肯听,说不定北伐就成功了。这个主意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具体的方案就是: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这个方案可以速战速决,但同样也是有很大的风险,一向谨慎的诸葛亮并没有采取魏延的主意。如果我们细细分析其实那时候明显蜀国比魏国弱的太多。如果稳扎稳打不出奇兵,蜀国根本就耗不过魏国,北伐根本不会成功。但是如果用魏延的计策,就可以达到速战的目的,北伐胜利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孟母三迁的故事,证明了当时的一个什么道理?
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这个三迁,不是三次,而是两迁三地,是搬了两次家,住过三个地方的意思。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但是指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的故事,更证明了当代社会的一个硬道理。孟子小时候很调皮、贪玩,模仿性很强。父亲早逝,母亲守节没有改嫁。起初,他家住在几座坟地附近。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了,就觉得这样下去对儿子的成长影响不好,于是,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搬到集市旁不久后,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表演得像极了。孟母认为这个地方的环境也不适合儿子成长,于是,孟母就带着孟子又搬了家。这次他们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到这以后,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 秦庄公的一个失误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前面我们讲过,在西周周孝王的时候,秦人的祖先因为养马有功而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成为了第一位秦君。虽然地盘不大,但毕竟是有了自己的属地。在“道路以目”的周厉王时期,诸侯纷纷叛变,远在周王朝西部边陲的西戎国不仅加入了其中,而且还把靠近自己的秦人另外一个支系给灭了。周宣王继位之后,命令当时的秦君秦仲率军前去攻击西戎,争取把西戎给消灭掉。网络配图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太大,秦仲不仅没有消灭掉西戎,反而还把自己和整个军队都永远地留在了西戎——西戎是一个古老的部落联盟,其实力远在刚刚建立不久的秦国之上。西戎的叛变,以及秦仲的惨败,无异于是打在周王室脸上的两记,让周王室在天下诸侯面前抬不起头来。要想挽回这个颜面,周王室就必须再次派兵继续围攻西戎。于是,周宣王选中了战死在西戎的秦仲的五个儿子——因为在周宣王看来,现在只有这几个人肯于和西戎拼命,毕竟他们的父亲死在了西戎的手中,而且至今尸骨未寒。只...
· 诸葛亮最大的失误,直接导致蜀汉的最先灭亡
诸葛亮作为蜀汉中期的“擎天柱”,事无巨细,,他为了实现“复兴汉室”的夙愿,屡次北伐,虽然皆无功而返,甚至最后病死于军前,但却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赞誉。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没有小说《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但也历来为封建文人尊崇,认为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确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人品道德著于史册,无可辩驳。但是,人无完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蜀汉灭亡的根源恰恰就是因为诸葛亮。笔者这么写估计很多亮粉要口诛笔伐,义愤填膺了。但是且慢,看完文章再骂不迟。我们说诸葛亮“误”蜀汉,并非无中生有,刻意抹黑。诸葛亮治理蜀汉,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关怀巴蜀士族,没有人尽其才,没有实现刘氏与巴蜀本土豪强的融合。我们先看诸葛亮的代表作《出师表》,在表中,诸葛亮特意提及四个人推荐给刘禅,他们分别是:郭攸之、费祎、董允和向宠。诸葛亮是这样说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 袁绍在三国争雄失败什么原因导致的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袁绍于建安七年(202年)病逝。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在这一年代之前很久远的一段时间袁绍势力就已经没落了,如果从东汉末年说起,这个阶段中最强的势力就有袁绍,为什么他在三国期间最早就没落了呢,这和袁绍战略眼光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和公孙...
· 袁绍在三国争雄失败什么原因导致的?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袁绍于建安七年(202年)病逝。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在这一年代之前很久远的一段时间袁绍势力就已经没落了,如果从东汉末年说起,这个阶段中最强的势力就有袁绍,为什么他在三国期间最早就没落了呢,这和袁绍战略眼光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和公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