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建安风骨 被后人误导的诗人皇帝曹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5
转发:0
评论:0
建安风骨被后人误导的诗人皇帝曹操,建立在刘秀建立东汉125年后,历史上出了一件大事,它的威力之大,足可以毁掉一

  建立在刘秀建立东汉125年后,历史上出了一件大事,它的威力之大,足可以毁掉一个王朝。加上刘秀以后的子孙多懦弱无能,眼见东汉气数已尽了。

  东汉末年,李膺等人遭党锢之祸,被朝廷废黜,不准做官。但天下士大夫都尊敬他们,认为他们道德高尚,崇拜他们的人竟相与他们结交,唯恐不被接纳。

  这些人互相赞美,送上美好的名号:以窦武、陈藩、刘淑为“三君”,所谓君,是指一代宗师;李膺、杜密等八人为“八俊”,所谓俊,是指一代俊杰;郭泰等八人为“八顾”,所谓顾,是指他们以自己的德行引人向善;张俭等八人为“八及”,所谓及,是指他们能引导别人追随宗师;还有“八厨”,所谓厨,是指轻财重义,能救人于急难。

  宦官们对李膺等人深恶痛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十月,与张俭有过节的大长秋曹节暗地里教唆官吏上奏,说他们结党准备谋反。

建安风骨 被后人误导的诗人皇帝曹操

  当时灵帝只有十四岁,被奸臣蒙蔽,下令逮捕李膺。这下一来,天底下有才能的人死的死,逃的逃,人人自危,汉灵帝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全天下人民的愤慨,这时候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其后涌现出三个起义军的豪杰,即曹操、刘备和孙权。

  汉灵帝死后,少帝即位,但不久就被董卓废掉,他的哥哥即位,这就是汉献帝,但是此时,汉家气数已经被败尽了,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年轻的曹操崭露出头脚来。

  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沛国谯郡人,和神医华佗是老乡。他年轻的时候不但特别聪明,有心计,还是一个非常正直的青年。曾经在二十出头就被举为“孝廉”,入宫做侍奉皇帝的“郎官”。

  曹操为人志向很大,在破黄巾、伐董卓的战役中树立起了威信,使自己渐渐成长为实力强大的诸侯。

  这一年献帝逃出长安后,在韩暹、杨奉等人的护送下,回到东都洛阳。当时曹操在许昌,荀彧看到这个机会,就给曹操出主意说:“从前晋文公重耳接来周襄王,诸侯纷纷响应;汉高祖为义帝服丧,天下人心归附。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率先倡导义军,只是因为崤山以东变乱没有平定,还来不及远行迎接圣驾。”

  “如今献帝车驾返回洛阳,然而旧都荒芜,义士百姓无不感慨。如果您真能借此良机,满足大家的期望,前去奉迎天子,是最顺应潮流的;以大公无私感服天下人心,是极重要的策略;扶助朝廷,弘扬大义,招揽天下英才,是非常了不起的德行。这样一来,即使四方还有叛逆,他们又能有什么作为?”

  于是曹操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军往西,到洛阳迎接献帝。但是董承等人扼守险要阻拦,使曹洪不能前进。

  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力最强盛,只是缺少同伴援助,就以曹操的名义写信给杨奉,说:“身体与四肢,是互相依存的,缺少了任何一部分,都成了残废。将军应当在朝廷主持大政,我则在朝廷之外援助;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成就大事。我们应该紧密团结,生死与共。”

  杨奉接到信后十分高兴,对将领们说:“兖州刺史曹操的军队,近在许昌,有兵有粮,朝廷正应当仰仗他们的支援。”于是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并承袭他父亲曹嵩的爵位费亭侯。

  八月十八日,献帝下诏,让曹操兼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于是曹操处罚有罪之人,诛杀尚书、冯硕等三人;奖赏有功之臣,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表彰死难烈士,追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

  曹操请来董昭,让他与自己坐在一起,问他说:“现在我到了这儿,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董昭说:“将军发起义兵,讨伐乱臣贼子,入京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是春秋五霸一般的功业啊。洛阳的各位将领,心中打算各不相同,未必肯服从将军的调遣。现在如果留在洛阳辅佐朝政,情势上会有很多不利因素,最好的办法只有请天子移驾到许昌。”

建安风骨 被后人误导的诗人皇帝曹操

  曹操说:“这正是我本来的打算。只是杨奉就在附近的梁,听说他军队强盛,该不会成为我的障碍吧?”

  董昭说:“杨奉缺少同党,没有外援,所以是真心与将军联合。任命您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这些事情最终都是杨奉决定的。您应该不时派遣使者,带上厚礼前去表示谢意,让他安心。并告诉他迁都的理由,就说:‘洛阳没有军粮,想让献帝暂时移驾鲁阳,鲁阳靠近许昌,运输较为方便,可不必担心军粮匮乏。’杨奉虽然作战勇猛,但为人缺心眼,一定不会怀疑。在使者往来过程中,我们的大事早都办成了,他怎么能成为您的障碍呢?”

  曹操说:“很好!”立即派使者去见杨奉,按计策行事。

  二十七日,献帝车驾出辗辕关,向东进发,迁都许昌。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从此,曹操每次攻打诸侯都借着皇帝的幌子,说自己是名正言顺的。他在汉献帝这个傀儡的“帮助”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霸权,在打败袁绍后,长江以北地区都归曹操管辖了。

  告诉孩子

  “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是很聪明的做法,凭借这一招曹操得到了无人能与之匹敌的政治资本,开始走上了夺取天下的道路。曹操的确是很有眼光的一个人,对于时机,他牢牢抓住绝不放过,最后终于有可能成功了。机会本来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有主动抓住它,才能得到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创立了“建安风骨”
曹操的文学城就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至许昌,曾“挟天子以令诸侯”。遂成帝业。卒封魏武帝。特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建安五年(200)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武帝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还请蔡琰讲其藏书之事,蔡琰迫于皇威,“缮书送之,文无遗误”。由于他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文学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
· 误导后人的《泉州侯氏族谱》
《泉州侯氏族谱》花了160多万元,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才修撰完工,此族史得到了县市和地区市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甚至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并载入候氏重要史志,这该是皆大喜庆也!可是多数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中重要史记可是了,甚至还被抹黑了,这不是误导后人吗?还真被误导了,明代的祖坟被写上了元代的时间,明朝的赠匾也换了元朝时代,明朝官员坐在了元朝的神主牌位,连自有光荣的抗元山寨的“御史寨”也落脚在中国地图为“牛屎寨”。错的可不止这些呐!还有许多许多,我挑出一二晒晒太阳,让后人日后重修泉州候氏族史给予更正。其一:与我为尊,不同意见者一律走人。有一位很慈祥的本地候氏人国家研究员侯华水拿出古族谱指着“御史寨”字样的山寨,提出了见解:“这是抗元根据地,是侯宗贵公率九子抗击元兵的山寨”。此观点立即引起了宗亲的热烈拥护,可是同时也受到了xx人的反对,于是说:“这是牛屎寨”!为何只这么一句话就会让其人大动...
· 牟宗三的风骨[1]
摘要: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准”的哲学家。他在苦苦地追求“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学思历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与很多哲学家相同的是,牟宗三对于做学问和做人都有明确的意识。他认<1><2>
· 三国时期:除建安三曹七子外的优秀诗人
三国时期建安三曹及建安七子的诗作水平代表了三国时期文学的最高水平。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两位名人,经常被人们忽略,他们的诗以物喻人,寓意深刻,非常经典,比起曹操和曹植,一点也不逊色!这两位名人是谁呢?他们写的都是什么诗呢?网络配图我们先看第一首,是刘表手下大将蔡瑁写的,蔡瑁为了嫁祸给刘备,写了一首反诗,虽然是反诗,但是诗的水平非常高,以物喻人,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堪称一首佳作。《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这首诗是蔡瑁以刘备的口吻写的,大意是,数年来白白地被困住了手脚,空对大好河山。但是龙不是池中的东西,早晚有一天会乘雷飞上天去。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我一直没有遇到好的机遇,一旦我得到机遇,必然凌驾于他人之上。网络配图此诗,虽然短短四句,但是朗朗上口,意境高远,不说其他,单论文学水平,绝对是上品,比起曹操和曹植的诗一点也不差。第二首,是魏国皇帝曹髦写...
·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曹魏建安风骨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这一时代的作家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对于“风骨”二字,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