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东汉第一名士郭泰:成就他人,便是成就自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7
转发:0
评论:0
东汉第一名士郭泰:成就他人,便是成就自己,“乐当伯乐寻好马,喜为人才做嫁衣”。这世间有一些人,把成就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

  “乐当伯乐寻好马,喜为人才做嫁衣”。这世间有一些人,把成就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成就。被誉为东汉第一名士的郭泰便是这么一号人物。

  他才高八斗,却不忘时时为他人鼓掌。他退隐仕途,却不忘处处为他人铺路。他如星探一般,周游于郡县侯国之间,为寻觅人才踏破铁鞋,费尽心思……

  郭泰:乐当伯乐寻好马

  有一次,郭泰到了陈留,突然下起了大雨。他看见一群农夫躲在大树下面避雨,有的坐着、有的蹲着,样子都很粗俗随意,只有一个40多岁的农夫在树下正襟危坐。郭泰颇为意外,认为此人非同寻常,便主动上前搭话,并请求到他家借宿一晚。这位农夫便是后来颇负盛名的茅容。

  话说第二天,茅容早起杀鸡做饭,郭泰以为是要招待自己,没想到茅容做好饭后,先分了一半给母亲端去,又将另一半放进了柜子,然后粗茶淡饭招待来客。

  郭泰见状,肃然起敬,起身向茅容拱手称赞:你的品德果然出众,换做是我,恐怕只会减少母亲的佳肴来招待客人,但你却能先保证母亲的食物,实在令我钦佩。于是他鼓励茅容读书求学。茅容依照他的指点,外出游学,没几年便成就斐然,声名赫赫。

  还有一次,他到了太原,看见一个担着瓦罐在路上行走的人,瓦罐不慎掉在地上,摔得粉碎。这人头都没回一下,就扬长而去。郭泰见状便追上去问他,你的瓦罐碎了,怎么也不回头看一眼呀?这人说,既然瓦罐已经碎了,多看一眼又有什么用呢?郭泰判断这人处事果断,性格豁达,便鼓励他读书求学,并断定他将来必成大器。此人便是孟敏,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名士。

  因受郭泰鼓励而成名的人中,有杀猪的,有卖酒的,有当保安的,可谓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如陈留人申屠蟠,因家境贫困,靠刷漆为生。郭泰认识他后,觉得他与众不同,便对他大加鼓励,并广为推荐,后来申屠蟠也成了一代名士。

blob.png

  郭泰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进,却甘为人梯、善为伯乐。成就了一批豪杰名士的同时,也赢得了生前身后千古美名。

  有人曾问妆南太守范滂“郭林宗何如人?”范滂给出的评价是:“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就是说他隐居但不忘孝顺父母,节操高尚却又与俗人保持来往,不愿给天子当臣子,也不会跟诸侯做同党。

blob.png

  《后汉书》中评价他,“雅俗无所失,将其明性特有主乎?然而逊言危行,终享时晦,恂恂善导,使士慕成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说他无论对方是俗是雅都从没看走眼过,难道这种识人的本事是他的特异功能吗?他言语谦逊,行为正直,顺应社会而又隐晦得以保全,为人诚恳善于诱导,使士人敬慕而成就名声,即使墨子,孟子等人也比不上他。

  公元169年,42岁的郭泰逝世,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葬礼者成千上万。大名士蔡邕专门为他题写碑文,书毕,感慨道:我平生写过那么多的碑文,大多都有恭维的成分在里边,只有郭泰的这篇碑文我是没有丝毫愧色的。

  于是后人称此碑为“无愧碑”。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就他人,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汉名士范丹
范丹汉朝人,一作范冉,字史云。公元112年(东汉永初五年)出生于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县)。东汉名士,中国古代廉吏典范。范丹汉朝人,一作范冉,字史云。公元112年(东汉永初五年)出生于)。东汉名士,中国古代廉吏典范。曾游历当时京畿地区长安,就学于后汉通儒马融。桓帝时为莱芜长(有史以来最早的莱芜长),因为母亲守丧而未到任。后在太尉府任职,自知性格狷急,不能从俗,常佩戴皮绳上朝以自警。遭党锢之祸后,遁逃于梁沛之间,以“不得匡世济时”为憾,用小车推着妻子,徒行敝服,卖卜为生,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下,如此十多年,乃结草屋而居,所居单陋,有时绝粮断炊,但穷居自若。在汉末年乐府古诗中,有首民谣赞颂范丹:“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成为廉吏典范。后来,汉灵帝解除党锢,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交相举荐,他坚辞不就,于公元185年(中平二年)卒于家,年74岁。按其遗嘱“敛衣足蔽身,棺足周体”进行薄葬。因其...
· 东汉名士崔烈
崔烈(?―192年),字威考,东汉幽州涿郡安平县(今河北安平)人。崔烈乃幽州名士,中平二年(185年),耗费五百万钱担任司徒,后任太尉。初平元年(190年),崔烈因其子崔钧参与讨伐董卓,而被董卓逮捕入狱。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死后,崔烈出狱,担任城门校尉,同年六月,李嘤牍汜率领的凉州军攻破长安城,崔烈战死。人物生平买官名削崔烈,字威考,祖父崔S,父亲崔盘,从弟崔,在幽州有名望,因此历任太守、九卿(廷尉)等职。中平二年(185年),当时汉灵帝刘宏卖官粥爵,三公(司徒、司空、太尉)标价一千万钱。时任廷尉的崔烈通过汉灵帝刘宏的傅母程夫人,只花费五百万钱就买来司徒一职。拜官之日,刘宏亲自参加百官聚会,刘宏回头跟身边的宠臣说:“我后悔没坚持一下,本来可以卖到一千万钱的”,程夫人回答道:“崔公可是冀州名士啊!他起初那肯买官,还不是亏我撮合,陛下反而不知道我的好心吗?”从此,崔烈的名望衰退。时间久了,...
· 东汉名士崔琰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德州武城东北)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的从兄,曹操帐下谋士。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人物生平文武双全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学生。崔琰既被遣散,又到处都是盗寇,西去的道路不通,于是周旋于青、徐、兖、豫四州郊野,向东到过寿春,向南也几乎到了长江、洞庭湖地区。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归,在家中以弹琴读书自娱。佐命袁氏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
· 东汉名士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人物生平:孔子之后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赞
· 东汉名将窦融的一生窦融有哪些成就
窦融简介《后汉书·窦融列传》中记述了对东汉著名军阀,大司空安丰侯窦融简介的内容,令人们对这位光武帝时代的名臣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东汉名臣窦融画像据窦融简介记载,生于公元前16年的窦融从小就是个孤儿。王莽末年,青州、徐州等地反贼四起,天下烽烟四起,太师王匡请窦融担当助军,一起东征,窦融欣然接受,投身疆场。王莽政权倒台后,窦融投降更始军,在大司马赵萌部下担任校尉,不久后出任巨鹿太守,作为一方父母官而为民执政,日子过得波澜不惊。若不是后来有幸追随光武帝刘秀,窦融或许没有机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名臣。更始帝失败后,天下再度陷入战乱。窦融便与河西一众地方将领商议,今后该何去何从,而此时,汉军首领刘秀的实力日益状大,窦融便有心归附,与明君一同平定天下,由此,窦融简介中特别记述的“窦融归汉”的故事,亦成为后世广为流传的著名典故。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一度对窦融恩仇有加,授予他凉州牧一职,任命窦融成为凉州地区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