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和吐蕃为什么要抢占吐谷浑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7
转发:0
评论:0
唐朝和吐蕃为什么要抢占吐谷浑呢,原来是这个原因,吐谷浑当时所处的位置,差不多就是今天的甘肃南部和青海北部地区,主要就是祁连山

  吐谷浑当时所处的位置,差不多就是今天的甘肃南部和青海北部地区,主要就是祁连山南边的一些地区。这个地区是青藏高原北部的缓坡地带,相对来说,到青藏高原的交通要比四川、云南方向更方便一些。

  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要比青藏高原更好一些,自然环境不像青藏高原那么极端,既可以充当游牧民族的天然草场,农耕民族也可以在这里种植农作物。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都可以占领的地区。而对中原地区的政权来说,这个地区还可以充当马场,为内地的军队提供优质的军用马匹。

  所以,吐谷浑所处的地区就像汉中一样。三国蜀汉和曹魏对峙时期,蜀汉占领汉中,就可以以汉中为北伐的基地,保持对曹魏的主动进攻能力,如果曹魏占领汉中,蜀汉就很难突破曹魏的防线,完于被动挨打状态。

唐朝和吐蕃为什么要抢占吐谷浑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如果当时已经强大的吐蕃占领吐谷浑,那么就可以以此为基地,穿越祁连山,直接威胁唐朝当时已经占领的河西走廊。而河西走廊对当时的唐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链接内地和安西、北庭的主要通道,属于陇右节度使的辖区,是驻扎着比较强大的军队的。

  如果唐朝能够先于吐蕃占领吐谷浑地区,那么唐朝就可以以这里为进攻吐蕃占据的青藏高原的前进基地,即便是唐朝无意于进入青藏高原,完全消灭吐蕃,只要能占据这个地区,就可以将吐蕃封锁在青藏高原,让吐蕃没有向北扩张的能力。

  吐谷浑从两晋之际就开始迁徙到这里,占领这个地区,在吐蕃崛起之前,一直占据着这里。到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就开始对吐谷浑用兵,并设立了四个郡,但并未彻底征服这个地区。隋末天下大乱,吐谷浑趁机收复故地。唐朝初期,一直保持着对唐朝的进攻态势。

唐朝和吐蕃为什么要抢占吐谷浑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一直到贞观九年,唐朝才击败吐谷浑,迫使吐谷浑分为东西两部,到唐高宗时期,东部吐谷浑在唐朝的军事压力之下,不得不向唐朝投降。也是在这个时期,唐朝开始和吐蕃势力接触,并发生了多次战争。之后,唐朝和吐蕃一直在这个地区拉锯。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大批抽调陇右、河西两个地区的兵力回援内地,这里兵力空虚,吐蕃趁机北上,先占领了吐谷浑地区,之后又穿越祁连山,占领了河西走廊,切断了安西和北庭与内地的联系,使西域地区成为飞地。

  之后,吐蕃不断发动战争,逐步占领了南疆地区,甚至一度越过天山,占领北疆一些地区,只是在回纥的打击之下,才又退回到了南疆。而且,也正是因为唐朝失去了对吐谷浑和河西走廊地区的控制,使吐蕃的势力逐渐向东扩张,占领了陇右,直至进入关中地区,直接威胁唐朝都城长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为什么要反对他称帝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千百年来谈起三国,大多人都知道曹操是以奸雄的形象出现的,当然,现在很多人都在为曹操平反,我们也知道曹操在和袁绍、袁术、吕布、刘备、孙权等人的作战中,虽然肆意杀戮,或者用尽卑鄙手段害人、拉人、离间人,不过这本来是政治斗争中的常事,谁都差不多,所以不足以谴责。但是曹操不仅对敌人凶狠,还对自己人也狠,所以真正影响曹操形象的是他频频杀害自己人,甚至连忠良之士,大功臣也不放过,比如荀彧就是其中的一个。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荀彧不仅智略过人,而且他在为人处事上还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处。荀彧字文若出身颖阴望族,自幼就有王佐之才,他是曹操智囊团队中的核心人物,跟随曹操21年,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了丰功伟绩。荀彧最早是跟随袁绍的,但他很快看出袁绍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又没有能力,所以他投奔了曹操,当时荀彧才二十九岁,曹操就把他比为张良。后来荀彧极力敦促曹操迎接献帝于洛阳。这样使曹操掌握了当时政治的正统,一切举措...
· 唐玄宗为什么要设置那么多节度使呢?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唐朝之所以要在自己的极盛时期,设置节度使这种兼管军民、割据一方,兵权、人事权、财政权尽在指掌的封疆大吏,并不是能单单用唐玄宗李隆基一个人的脑残失策、或者李林甫等大臣的私心误国就可解释的,是因为当时的国家军事情势必须设立。唐王朝全盘继承了“西魏—北周—隋”三代关陇帝国的军国体制,持续不断地对外扩张,便是帝国军政机器运转的必然。因此国家刚从战乱中统一还没几年,人口还只有隋朝极盛时的1/4,(隋炀帝大业初年,户口800余万,唐高祖武德年间,户口仅仅剩下200余万),唐太宗李世民却不曾和汉朝建立后一般休养生息几十年,而是依仗着麾下一群猛将良将,将几十万百战精兵,迅速投入到对外开疆拓土中,开国百年时间里,四面八方同时开战。唐太宗:李世民哪怕当时整个中原地区还远未得到充分开发,如湖南一带还十分荒凉,(整整五十年间才难得有一人中了进士,被称为“破天荒”,当地大员喜出望外,特意奖励70万贯钱),福建、岭南...
· 曾经的蒙古帝国为什么建国号为“元”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进入公元13世纪中叶,风雨飘摇的南宋,在强悍的蒙古铁骑冲击之下,已经日渐衰微。而日益强盛的忽必烈于公元1271年岁末,终于在斡难河(今蒙古国鄂嫩河)一带宣告建立元朝,并于第二年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围绕国号一事曾经发布《建国号诏》。其主要内容如下: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四震天声,大恢土宇,舆图之广,历古所无。顷者耆宿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在古制以当然,于朕心乎何有。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自我称颂、标榜祖先功业为历史少有或没有,然后明确国号名称为“大元”,并说明国号来源于《易经》,并取“乾元”之意。那么,忽必烈是基于什么依据称其祖先霸业具有开创性的呢?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元朝的确做到了许多此前历朝历代都没有做到的事,例如广阔的疆域等等,如《元史地理志》序言就明确说过,元之幅...
· 明朝的外戚为什么从来没有专权过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外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外戚”也叫“外家”、“戚畹”,专指古代帝王的母族、妻族。这些人活跃在历史舞台,往往是与“干政”联系在一起的,他们通常利用皇帝年幼把持朝政大权,一些外戚不但干政擅权,有的甚至改朝篡位,比较典型的有西汉末年的王莽、隋朝的杨坚。据《汉书·外戚传》:“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后四人而已……其余大者夷灭,小者放流,乌噱!鉴兹行事,亦已备矣。”由此可见,外戚干政不是什么好事。这种现象不独汉朝有,之后的唐朝、宋朝,都出现过外戚干政的现象,不但令皇帝头痛不已,那些干政的外戚,多半又是些坏蛋,好事不做,专干坏事,仿佛天生就是为了的。鉴于历史教训,所以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就开始制定相关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外戚干政现象的出现。据《...
·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东汉大儒崔琰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曹操手下最厉害,也是贡献最大的军师荀彧之死,让人觉得曹操确实挺阴险的。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曹操杀荀彧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荀彧毕竟想阻止曹操以及他的子孙篡汉,这个对曹操来说是无法妥协的,他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所以不管怎么说荀彧都是必须死的。不过对于曹操手下的另一个谋臣崔琰的死,这个曹操真的无法洗白了,就算是挺操派,也只能用冤案来评论了。所以千万年来崔琰之死,一直都是曹操屠戮名士的一大罪状。在陈寿等史学家的笔下,曹操就是一个爱猜忌、疑心重的人。除去荀彧不说,他在杀崔琰之前,就曾经干掉过汉末大儒孔融,帮助过自己消灭袁绍的许攸,还有辅佐自己平定马超的娄圭。陈寿在评价此三人之死时说“皆以恃旧不虔见诛”,意思是都和曹操有旧交情,但是都对曹操做了一些不够恭敬的事,结果都被杀了。不过崔琰跟他们还不一样,他也没有对曹操不恭敬,所以在几位大才子中,崔琰被杀是最让人感到冤枉,感到痛心的。崔琰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