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欧阳修问苏轼考试卷中的典故哪里来的?苏轼竟然说是自己瞎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6
转发:0
评论:0
欧阳修问苏轼考试卷中的典故哪里来的?苏轼竟然说是自己瞎编!,北宋有个文人叫做苏东坡,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

  北宋有个文人叫做苏东坡,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影响很大。

image.png

  有些人一生下就不简单,骆宾王七岁“咏鹅”,宋濂九岁写诗,苏轼也不差。在他十岁那年,有一次,母亲给他讲《汉书·范滂传》的时候,小小年纪的苏轼听完故事后,竟然反问母亲,“如果有一天,我想和范滂一样,为了名节而死的话,母亲您答应吗?”

  如果您是这位母亲,那么到底是应该鼓励苏轼为了名节而死,还是让他放弃名节好好活着呢?

  后来苏轼长大后,进京赶考,一举中的,入朝为官。他写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而且他和欧阳修关系不错,两人之间还发生了很多趣事,下面我给大家说上两段。

  宋仁宗嘉佑二年,二十二岁的苏轼去汴京应试,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了考官梅尧臣的青睐,于是将此文推荐给主考官欧阳修。

  欧阳修仔细看完文章后,赞叹不已,但是对文中一个地方想不明白。

  当时苏轼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是这样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意思是说当贤德的尧治理天下的时候,皋陶被任命为法官。有一次,他要以死刑处死那些犯了法的人。皋陶在朝堂上一定要处死这些犯罪之人,并多次坚持自己的观点。然而尧却说要宽宥他们,并也多次坚持自己的观点。

  既然是个典故,那么必有出处,但是才高八斗的主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都不知道这个典故出自哪里。不过这点丝毫不影响这篇文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最后,欧阳修和梅尧臣一合计,想将此文点位第一,可是欧阳修又怕此文乃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于是将这篇文章点位了第二,然后将这份考试卷当场拆封,结果发现这篇文章并非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而是一个叫做苏轼的年轻人写的。

image.png

  这个事情听起来总觉得欧阳修有些好笑,凭什么好的文章就是他的学生曾巩所写呢?难道他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吗?所以后世有些人认为欧阳修也是“井底之蛙”,没见过世面诶!

  不过后来苏轼到礼部进行复试,写下《春秋对义》,最后被取为第一。苏轼入朝为官后,跟欧阳修的关系不错。有一次,欧阳修和苏轼在一起,欧阳修对《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中的那个典故一直耿耿于怀,于是便向苏轼请教,说你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中说,“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请问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啊。

  苏轼笑了笑,说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孔融传》中。

  欧阳修回去后,又仔细翻查了《三国志》,结果还是找不到这个典故,于是又上门请教。

image.png

  苏轼笑了笑,说道:“曹操消灭了袁绍,将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妻子甄宓赐给自己儿子曹丕。孔融说:‘这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然后把妲己赐给周公’。曹操闻言后,十分惊慌,忙问典故出自哪里,孔融说道:“我是以目前的状况推测过去,想当然罢了。”

  欧阳修听后,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典故是苏轼胡编乱造的,说道这里,让我想起一件事。许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了开头能够引人入胜,喜欢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有时候想不出名人名言,就自己伪造名人名言,时常会在开头抛出一句话,说“有个名人曾经说过,*******************”,然后这句话一般说的玄乎深奥一点,这个名人又不指出是谁。现在想想这事,原来和苏轼当年是一模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苏轼与酒典故
苏轼与酒时间:2014-5-140:18:25作者:老百晓在线来源:老百晓在线查看:11评论:0内容摘要:历史上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诗人文士有很多,苏轼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非常突出的一个。“身后名轻,但觉一杯重”。在他看来,功名利禄不如一杯酒的分量。苏轼一生坎坷,仕途艰难,被贬了又贬,足迹遍及半个中国。直到59岁那年,他还被贬到广东惠州,三年后,又被贬去海南。古时候,人们的寿命...历史上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诗人文士有很多,苏轼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非常突出的一个。“身后名轻,但觉一杯重”。在他看来,功名利禄不如一杯酒的分量。苏轼一生坎坷,仕途艰难,被贬了又贬,足迹遍及半个中国。直到59岁那年,他还被贬到广东惠州,三年后,又被贬去海南。古时候,人们的寿命普遍偏短,60岁就已经算是高寿了,苏轼的长寿应该得益于他的豁达开阔,不在乎人生的苦难。当然这也与他从酒中取得胆识、性情不无关系。“酒醒还醉醉还醒...
· 苏轼是吃货吗?苏轼的故事
说苏轼是著名诗人,大家肯定都是赞成的,说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大家更是不能反对,说苏轼是一个散文大家,大家也无法反驳,说苏轼是书画大家,也是正确的,但是要说苏轼是一个吃货,可能大家就要思考一二了。一个宋代著名的大文学家,怎么就成了一个吃后了呢?这个问题,若是细想,那还真没什么问题,苏轼他就是一个吃货。有句古话叫做“君子远庖厨”,也就是说一般在古代的男子,都不会烧火做饭,认为这有失体统。特别是读书人,更是不会下厨房。现今有道名菜,名字叫“东坡肉”,苏轼好东坡居士,这道肉就是他所创。若不是正宗的吃货,若不是对吃食有着很高的追求,苏轼这么一个文学大家,同时还是一个宋代官员,怎么会下厨房,甚至还创作了一道菜呢?苏东坡爱吃肉,“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于是他自己创了这么一道糯而不油腻,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的“东坡肉”。不仅如此,他还作了一首与猪肉有关的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
· 苏轼的老婆是谁?苏轼与乌台诗案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诗词书画及散文成就都极高。苏轼是谁,想来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这么一位大才子的妻子又是何等佳人,想来大家都不了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么一首苏轼为亡妻所作的《江城子》,骗走多少女儿泪,苏轼的深情也展现在人眼前。“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说的是苏轼的结发妻子,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王弗至16岁嫁给苏轼起,就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两人感情甚好,王弗是苏轼绝佳的贤内助。传闻苏轼虽然为人旷达,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在待人接物上时有不妥,于是每每苏轼招待客人的受,王弗都会在屏风后旁听,时不时的提醒和建议苏轼。苏轼曾记过王弗对其的劝告,言:“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
· 苏轼的老婆是谁?苏轼与乌台诗案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诗词书画及散文成就都极高。苏轼是谁,想来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这么一位大才子的妻子又是何等佳人,想来大家都不了解。“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么一首苏轼为亡妻所作的《江城子》,骗走多少女儿泪,苏轼的深情也展现在人眼前。“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说的是苏轼的结发妻子,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王弗至16岁嫁给苏轼起,就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两人感情甚好,王弗是苏轼绝佳的贤内助。传闻苏轼虽然为人旷达,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在待人接物上时有不妥,于是每每苏轼招待客人的受,王弗都会在屏风后旁听,时不时的提醒和建议苏轼。苏轼曾记过王弗对其的劝告,言:“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
· 如何评价苏轼?苏轼的历史成就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他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不在于政治,而在于文学,他是宋代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诗词书画加之散文,都能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很多还是那方面的巅峰代表。从政治上来说,苏轼是一个想要有所成就,且关爱百姓的官员。但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过于执着,导致他很多时候的想法都会存在着偏见,以至于他的仕途不顺。王安石与苏轼同处于一个时代,但王安石的政治成就却比苏轼要高的多,他所提倡的王安石变法,至今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北宋政治历史不可轻视的一点。但是对于历史而言如此重要的“王安石”变法,却是苏轼仕途的绊脚石。苏轼一生仕途的起伏,都皆与此次办法有关。苏轼第一次进士及第之后,任从八品陕西风翔府判官。担任了一些小职位后没有多久,他就因为母亲去世,丁忧回乡,暂时告别了官场。后来丁忧期满,他复职回京,一路上看见许多百姓因为王安石变法深受其痛,所以自此以后他对待王安石的变法都采取一种坚决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