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李日知人物生平简介,旧唐书传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1
转发:0
评论:0
唐朝李日知人物生平简介,旧唐书传,武则天天授年中(690—691),累迁司刑丞,时法令严厉,吏争为酷,独日知执

  武则天天授年中 (690—691),累迁司刑丞,时法令严厉,吏争为酷,独日知执法宽平无冤滥,曾为一犯量刑与少卿胡元礼强争,终免囚死。唐中宗神龙初(705),为给事中,寻加朝散大夫。唐睿宗景云元年 (710),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不以进退为意。时安乐公主大兴土木,营建馆第,馆成,中宗临幸,宴饮从官,命赋诗文,日知独以规诫,睿宗后来说:“虽朕亦不敢谏,非公挺直,何能尔?”景云元年 (710),韦后被诛,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进侍中。玄宗先天元年 (712),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日知事母至孝,廉洁奉公,不治田园,家产屡空。

  旧唐书传

  神龙初,为给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先天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

  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归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开元三年(715)卒。

QQ截图20180720101443.png

  折狱大理

  原文:

  李侍中日知初为大理丞。武后方肆诛戮,大卿胡元礼承旨欲陷人死,令日知改断,再三不从。元礼使谓李曰:“胡元礼在,此人莫觅活。”李起谓使者:“日知谘卿:李日知在,此人莫觅死。”竟免之。(《隋唐嘉话》下。又见《大唐新语》四)

  译文:

  武则天(她在位期间,李日知任大理相,管理司法方面的事情。当时常常有反对武则天的官员遭到杀戮)

  一次,一个叫胡元礼的大官,按武则天的旨意,想通过李日知将一个无辜的人处死,李日知坚决不答应。

  那位大官依仗武则天的权势,再次派人到李日知的府上,狐假虎威地大声喊到:“胡元礼在此,这个人休想活!”面对这个狂妄之徒,李日知义正辞严地拒绝道:“李日知在此,这个人不会死!”

  由于李日知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最终,武则天和胡元礼的阴谋也没有得逞。

  不肯杖人

  刑部尚书李日知自为畿赤,不曾打杖行罚,其事亦济。及为刑部尚书,有令史受敕三日,忘不行者。尚书索杖剥衣,唤令史总集,欲决之。责曰:“我欲笞汝一顿,恐天下人称你云撩得李日知嗔,吃李日知杖。你亦不是人,妻子亦不礼汝。”遂放之。自是令史无敢犯者,设有稽失,众共谪之。(《朝野佥载》五)

  中正

  昆明池者,汉孝武所穿,有蒲鱼利,京师赖之。中宗朝,安乐公主请焉,帝曰:“前代已来,不以与人。不可。”主不悦,因大役人徒,别掘一池,号曰“定昆池”。既成,中宗往观,令公卿赋诗。李黄门日知诗云:“但愿踅思居者逸,无使时传作者劳。”及睿宗即位,谓之曰:“当时朕亦不敢言,非卿中正,何能若是!”无何而迁侍中。(《隋唐嘉话》下。又见《唐语林》一)

  知足

  李日知为侍中,频乞骸骨,诏许之。初,日知将欲陈请,不与妻谋。及还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室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也。”(《大唐新语》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旧唐书贺知章传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中郭正一元万顷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宾附乔知之弟侃备刘希夷附刘允济富嘉谟吴少微谷倚附员半千丘悦附刘宪王适司马B梁载言附沈缙凇〕伦影闾丘均附宋之问阎朝隐王无竞李适尹元凯附贾曾子至许景先贺知章贺朝万齐融张若虚邢巨包融李登之附席豫徐安贞附齐浣王浣李邕孙逖子成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
· 唐朝刘幽求人物生平简介,【刘幽求传】
刘幽求[唐](公元655年-715年12月6日)字不详,冀州武强人。生于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卒于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十一月甲申(初六)日(12月6日),年六十一岁。圣历中,(公元六九九年左右)举制科中第。临淄王入诛韦后,幽求参预其事,是夜所下制敕百余道,皆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睿宗即位,行尚书右丞,迁吏部尚书,拜侍中。开元初,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乃以幽求为左丞相。后坐怨望贬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谥曰文献。刘幽求圣历中,举制科,中第。临淄王入诛韦庶人,幽求预参大策,是夜所下制敕百馀道,皆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睿宗即位,行尚书右丞,迁吏部尚书,拜侍中。开元初,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乃以幽求为左丞相。后坐怨望,贬卒。诗一首。生平经历唐中宗中毒暴死,皇后韦庶人临朝,任用外戚分掌权力,图谋篡逆。刘幽求协助李隆基策划紧张的行动。李隆基就是后来创立开元之治的唐玄宗,那时尚未登...
· 唐朝宰相李训,李训人物生平简介
李训年轻时考中进士,补任太学助教,后被辟为河阳节度使幕僚。他形貌魁梧,善于辩论,但好说大话,自以为是,因阴险善谋深受叔父李逢吉信任,与张又新﹑李续等人并称“八关十六子”。宝历元年(825年),石州刺史武昭被罢为袁王府长史,并对宰相产生怨恨之情。当时,宰相李程与李逢吉不和,李程族人李仍叔故意激怒武昭,称李程曾欲授其官职,但被李逢吉所阻。武昭醉后,向左金吾兵曹茅汇狂言,称要刺杀李逢吉,结果被人告发。李训便胁迫茅汇,让他诬陷李程与武昭合谋,茅汇不肯。不久,武昭被杖杀,李训也被流放象州。深受帝宠宝历二年(826年),唐文宗继位,大赦天下。李训遇赦北归,后因母亲去世,留居东都洛阳。当时,郑注得到大宦官王守澄的宠遇,李训叹息道:“当权者尽皆龌龊,我听说郑注重视士人,又有宦官相助,可以共事。”他便前去求见郑注,二人相处甚欢。太和七年(833年),东都留守李逢吉将价值数百万的金帛珠宝交付李训,让他去长安贿...
· 唐朝宰相李珏人物生平简介,敢谏直言
连登三科李珏,字待价,唐德宗建中四年(784)生于楚州(今淮安)。其先辈出自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客居于淮。他幼年丧父,事母以孝,闻名乡里。年方弱冠,即以明经科名登榜首。宪宗元和十年(815),户部尚书李绛出任华州刺史,邂逅得识李珏,交谈之中,见其天庭丰满,仪表非凡,叹道。“观君之相,定非庸人之辈。”劝李珏不要只研读经学,成为迂腐的学究,要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受到李绛的启发,乃于元和年间举进士而擢高第。河阳三城节度使乌重胤,出自行伍,及为长帅,能与下同甘苦,而善待宾僚,礼分同至,当时名士,咸愿依之。他上表设置幕府,聘请李珏为幕友。时吏部主办文官选拔,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珏四事皆可取,遂登书判拔萃科高等,即授渭南尉。不久,擢升右拾遗。敢谏直言唐宪宗十五年正月,宪宗暴崩,穆宗即位,八月葬宪宗于景陵,九月大合乐于鱼藻宫,观竞渡,...
· 唐朝大臣孔巢父人物生平简介,为什么被称“知君名宦”?
孔巢父(?-784),字弱翁,唐朝大臣,冀州(今冀州市)人,孔子三十六世孙,“竹溪六逸”之一,与李白、杜甫以及皇甫冉等文豪友善,亦有诗文佳作行世,后散失。孔巢父德才兼备,初被举荐长安为官。约在天宝六载(747年)辞官归隐江东(今浙江会稽)。行前,京师好友蔡侯为其设宴饯行,杜甫曾在席间吟诗一首,以赞巢父之才德,题为《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曰: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后来,孔巢父为扶救社稷,再度复出,担任湖南观察使。唐德宗建中年间,升至给事中。因其足智多谋,善于辞令,深得朝廷器重,称为“知君名宦”。建中二年(781年),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