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约瑟夫·布罗茨基是谁?美国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生平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4
转发:0
评论:0
约瑟夫·布罗茨基是谁?美国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生平简介,1940年5月24日,布罗茨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

  1940年5月24日,布罗茨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父亲原为海军军官,因是犹太人被迫退役,靠母亲挣钱养家。

  1955年起,布罗茨基辍学谋生,先后做过车工、司炉、医院太平间运尸工、水手等13种工作,并开始写诗,多数发表在由一些青年作家和艺术家所办的刊物《句法》上,并通过诗朗诵和手抄本形式流传于社会。一些诗歌甚至传到了国外,赫然登在正式刊物上,往往连他自己也浑然不知。他很快崭露头角,被称作“街头诗人”,并受到阿赫玛托娃和其他一些文化界人士的赏识。这期间与彼得堡几位写诗的青年人切磋诗艺,后来他们被称为“彼得堡集团”。

image.png

  1962年起,布罗茨基成为公安部门监视的对象。他经常受到骚扰,两次被关进监狱的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最恐怖的是给他强行注射镇静剂,半夜又被粗暴叫醒,拉他去冲冷水浴,然后用湿浴巾把他浑身包紧,再将他推到暖气旁烤干浴巾……他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出狱后不敢住在家里,到处流浪,但仍未能逃脱警方的追逐。

  1963年,布罗茨基发表著名长诗《悼约翰·邓》,这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同年年底,布罗茨基被捕,因他喜爱长期被斥为“颓废派”的阿赫玛托娃等人的诗歌,他在电车上读这些作品,读毕又给别人传阅,有时复印出来散发给朋友们。这些就成了后来指控他的16条罪状之一。

  1964年,法庭指控其罪行为“利用黄色诗歌和反苏作品毒害青年”,罪名是“社会寄生虫”,被判服苦役5年。布罗茨基一案于国内外引起强烈。在阿赫玛托娃、肖斯塔科维奇和叶甫图申科等知名人士及西方作家的呼吁下,才使得服刑18个月的他提前获释,获准回到列宁格勒。他的作品陆续在国外出版。

  1972年6月,他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他被告知,当局“欢迎”他离开苏联,接着便不由分说地将他塞进一架飞机。原先要将他发配到以色列,但诗人要求去维也纳,因为他的偶像奥登在那里。离开祖国前,他给勃列日涅夫写信:“我虽然失去了苏联国籍,但我仍是一名苏联诗人。我相信我会归来,诗人永远会归来的,不是他本人归来,就是他的作品归来。”奥登热情地接待了他,将他推荐给众多作家,并为他筹措到1000美元的资助。不久,布罗茨基受聘于美国密执安大学,担任住校诗人,开始了他在美国的教书、写作生涯。

image.png

  1977年,加入美国籍。曾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和全国艺术与文学学会会员,巴伐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

  1987年,由于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布罗茨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年他47岁,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996年1月28日,布罗茨基在纽约因心脏病突发于睡梦中离世,享年55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约瑟夫·布罗茨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对于很多同时代的诗人而言,布罗茨基是后盾,也是参照。他的作品和经历时时提醒人们:写作确实存在着等级,尽管人们经常在口头和书面上讨论这个问题。这里所说的写作等级不是经由“三段论”推导出来的,也不能通过讨论来判定;而是由我们日日常新的生活和写作去证实的,好比我们对于美丑、真假、善恶、以及自由和专制所作的基本区分。最为重要的是,等级彰显的是对高贵的崇敬,对低劣的鄙弃——不止是蔑视。可以用“崇高”来描述布罗茨基的诗歌。他的命运显示了人类思想的高迈,正如普希金评价密茨凯维奇时的所说的,“他站在高处审视生活。”布罗茨基在一篇散文里称曼德尔施塔姆为文化型诗人。布罗茨基本人也是一名文化型诗人。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创作能与他那个世纪最深处的潜流达成和谐:受灭绝威胁的人们发现他们的过去是一座没有尽头的迷宫。深入迷宫深处,我们发现只要是从历史中保留下来的东西,一定是某种区分原则作用的结果,而这种原则的基石是人们的等...
· 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创作特点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艺术风格
主题布罗茨基1972年前的诗作,题材多为爱情、离别或孤独,其离经叛道之处无非在于背离乐观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和苏联的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赫鲁晓夫表态说:“凭他那些诗就可以判他五年!”在集权意识形态的高压下,作家的创作空间非常小,不仅物质安康难以保障,还动辄有性命之虞;他们面临的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在美学风格上自动撤退,抑制其形而上的能力,降低艺术追求,要么成为读者数量极少的实验作家,期望未来所谓公正评价,靠作品偶尔在境外出版而聊以。在经历了审判、监禁、流放之后,布罗茨基最终于1972年海外,此生再未踏上故土。因此,回忆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的文集的开篇主题。与普通人的想象不同,构成这种回忆的最核心要素并非苦难与,也非亲情、友情与爱情,而是美国牛肉罐头、“飞利浦”收音机、好莱坞电影、英国唱片。这些记忆碎片看似杂乱琐碎,但这一块块碎石所铺就的却恰恰是作者自我意识的地基,是催生他最根本的审美观与...
· 罗伯特·普罗辛内茨基
效力俱乐部1987-1991:贝尔格莱德星队1991-1994:皇家马德里1994-1995:皇家奥维耶多1995-1996:巴塞罗那1996-1997:塞维利亚1997-2000:萨格勒布迪纳摩2000-2001:Ambite252001-2004:朴茨茅斯
· 居伊·罗帕茨
参见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注释
· 约瑟夫·马杰罗
生平约瑟夫·马杰罗出生在纽约莱茵贝克,并在海德公园长大,双亲是弗吉尼雅和约瑟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