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乾隆听到是自己继位后,为什么哇的一声哭出来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4
转发:0
评论:0
乾隆听到是自己继位后,为什么哇的一声哭出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特殊体质的遗传,清代帝王之死大多干脆利落,很少有拖泥带水缠绵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特殊体质的遗传,清代帝王之死大多干脆利落,很少有拖泥带水缠绵病榻者。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四代皇帝,死前都没有什么征兆。

  从“偶染微恙”到撒手人寰,短则三天,长不过一周。

  因此,嗣皇帝的诏书中往往有“忽遭大故”“闻之惊恸”之语。

image.png

  不过四人相比,雍正的死相比其他人,还是更为突然了些。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晚上十点左右,大学士张廷玉刚刚就寝,突然被一阵急剧的敲门声惊醒。

  圆明园的太监前来传旨,召他火速入宫。

  张廷玉一边向圆明园“疾趋”,一边心中惶惶不安。白天刚刚见过皇帝,怎么这么晚又宣召?

  从西南门进入圆明园来到寝宫,他惊讶地看到,雍正皇帝躺在大床上,已经两目紧闭,呼吸微弱,不认识人了。

image.png

  张廷玉在回忆录中说自己当时的反应是“惊骇欲绝”。

  雍正今年不过58岁,年龄并不算老。前两天,也就是八月二十日,皇帝身体确实有些不爽快,不过仍然办事如常。

  虽然二十二日,病情加重了些,但仍然能接见大臣,处理政务,何以这么快就陷入弥留状态?

  太医进药无效,拖到二十三日子时,在大家的惶惶无措中,雍正去世了。《张廷玉年谱·雍正十三年》

  对于雍正的去世,后人产生了种种推测,其中最荒诞不经的说法当然是吕四娘飞剑取首级。

  不过当代史学家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雍正的暴亡是服用丹药所致。

image.png

  作为清代帝王中最有个性的一个,雍正的为人行事多有离经叛道之处。

  他精研佛法又迷信方术,对道教的丹药理论十分感兴趣,平时爱吃丹药“即济丹”,还经常把它赐给自己的亲信大臣。

  他在后宫之中养了几位道士,他们的任务就是为雍正提炼能令他增强精力、延年益寿的“仙丹”。

  《雍正传》虽然正史不敢记载,但考究诸多种史料档案,原本没有致命大病的他,应该确系病急乱投医。

  在道士的劝说下服用了含有剧毒的“丹药”而提前离开了人世。

  最有力的证据是雍正死后第三天,乾隆皇帝就将宫中那些炼丹的道士全部扫地出门。(《清高宗实录》)

image.png

  雍正去世如此仓促,以至于没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诏。谁都知道在此情况下,最重要的事当然是确定新君。

  弘历和弘昼此时忙于大声哭号,宣布谁是新君这件事必须由大臣们来完成。

  为了避免康熙晚年的悲剧,雍正发明了“秘密立储”之制。

  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他就亲书密旨,藏于“正大光明”匾之后。群龙无首之际,还是德高望重的张廷玉先镇定下来。

  作为雍正帝的亲信,他知道雍正秘密立储的全过程。

  在年谱中,他回忆说:“我和鄂尔泰对聚集在寝宫的王公大臣们说:

  大行皇帝生前写有传位密诏,曾让我们二人看过。现在最紧要的事就是要找到密诏。

  大家说是。于是命令总管太监去找。总管太监说:这件事皇上没有和我们说过,不知道密诏藏在哪儿。

  张廷玉说:大行皇帝当日密封的文件,应该也不会多。你就找外面用黄纸封着,背后写一个‘封’字的小盒,应该就是。

image.png

  一小会儿,太监把密诏找到了。王公大臣们共同捧到灯下宣读。

  雍正的遗诏原文如下:

  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雍正元年八月间,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乾清宫最高之处。

  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后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image.png

  张廷玉在《年谱》中回忆说:“新皇帝乾隆听到是自己继承大位后,立刻伏地大哭良久,王公大臣再三劝解,新皇帝仍不起来。”

  弘历的痛哭是真情实意,痛快淋漓。虽然早就猜到自己将是大清帝国的继承人,但对父亲的死他确实毫无准备。

  他早已作好40岁甚至50岁继位的心理准备,因为看起来他的储君生涯将是一场无比漫长的耐力竞赛。

  没想到父亲的寿命比祖父短了11年,去世时年仅58岁,使自己得以在25岁的盛年位登大宝。

  弘历不能不为自己的幸运庆幸。

  回顾整个中国历史,在帝位交接那一刻,曾经出现过多少云谲波诡,明枪暗箭。

  大清开国以来,5位皇帝登位,都经过了激烈的斗争,几乎每一代都是剑拔弩张,甚至腥风血雨。

  只有自己的继位过程,光明正大,水到渠成,没有一丝波澜。命运对自己实在是太慷慨了。

image.png

  不过作为一个情商极高的人,弘历绝不会泄露心中的任何一丝兴奋。他迅速调动起全部精神,投入到“孝子”角色中去。

  大行皇帝的丧事进行得迅速而周到。

  《清高宗实录》记载,新君对于丧礼上孝子的所有规定动作,都演出得十分尽力,十分到位,十分令人感动:

  大殓之际,他“痛哭失声,擗踊无数,就是说无数次挣扎跳跃,拦着不让人盖上棺材。

  从头一天夜半到第二天日暮,皇上哀恸深切,哭不停声,一整天水浆不进,群臣伏地环跪,恳请皇上节哀。

  皇上悲不自胜,左右都感动哭泣,弗敢仰视。

image.png

  按礼制要求,大行皇帝(刚刚死去的皇帝)皇舆回紫禁城时,嗣皇帝应该在乾清门内迎接。

  然而弘历不同意这样做,他坚持要亲自全程护送皇舆回宫。

  大臣们当然不能同意这有违成例的做法,为此弘历宣谕大臣说:“若在乾清门内迎接,心实不忍,王大臣等不必固请,俾得稍尽此心。

  《清高宗实录》记载,在护送大行皇帝皇舆回宫的一路之上,弘历“哭不停声”。

  进入乾清门前一刻,他又传谕,不以新皇帝身份直接由乾清门入,而要由内右门入,以示对刚刚死去的老皇帝的尊重。

  换做其他任何一个孝子也不可能把这些细节做得更到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乾隆听到是自己继承大位后为何哭不停声?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特殊体质的遗传,清代帝王之死大多干脆利落,很少有拖泥带水缠绵病榻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四代皇帝,死前都没有什么征兆。从“偶染微恙”到撒手人寰,短则三天,长不过一周。因此,嗣皇帝的诏书中往往有“忽遭大故”“闻之惊恸”之语。不过,雍正的死相比其他人,还是更为突然了些。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晚上十点左右,大学士张廷玉刚刚就寝,突然被一阵急剧的敲门声惊醒。圆明园的太监前来传旨,召他火速入宫。张廷玉一边向圆明园“疾趋”,一边心中惶惶不安。白天刚刚见过皇帝,怎么这么晚又宣召?从西南门进入圆明园来到寝宫,他惊讶地看到,雍正皇帝躺在大床上,已经两目紧闭,呼吸微弱,不认识人了。网络配图张廷玉在回忆录中说自己当时的反应是“惊骇欲绝”。雍正今年不过58岁,年龄并不算老。前两天,也就是八月二十日,皇帝身体确实有些不爽快,不过仍然办事如常。虽然二十二日,病情加重了些,但仍然能接见...
· 乾隆听到是自己继承大位后为何“哭不停声”?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特殊体质的遗传,清代帝王之死大多干脆利落,很少有拖泥带水缠绵病榻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四代皇帝,死前都没有什么征兆。从“偶染微恙”到撒手人寰,短则三天,长不过一周。因此,嗣皇帝的诏书中往往有“忽遭大故”“闻之惊恸”之语。雍正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不过,雍正的死相比其他人,还是更为突然了些。网络配图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二日晚上十点左右,大学士张廷玉刚刚就寝,突然被一阵急剧的敲门声惊醒。圆明园的太监前来传旨,召他火速入宫。张廷玉一边向圆明园“疾趋”,一边心中惶惶不安。白天刚刚见过皇帝,怎么这么晚又宣召?从西南门进入圆明园来到寝宫,他惊讶地看到,雍正皇帝躺在大床上,已经两目紧闭,呼吸微弱,不认识人了。张廷玉在回忆录中说自己当时的反应是“惊骇欲绝”。雍正今年不...
· 乾隆得知自己是皇太子后为何大哭不止?
不知是身体原因还是由于气数已到,清代许多皇帝在去世之前都没有任何征兆。所以史书中经常有“忽遭大故”之类的话,乾隆的老爹雍正也不例外,死的很突然。网络配图雍正之死。1735年的8月22日晚十点左右,大学士张延玉被圆明园赶来的太监匆忙侥幸,起身去往圆明园。到了圆明园后,只见雍正卧床不起,双眼紧闭,呼吸急促,已经到了弥留之际。8月20的时候雍正便说身体有些不适,可是谁也没想到,这短短两天就让雍正的身体从正常走向了衰亡。由于进药无效,雍正第二天也就是23日便与世长辞。相传雍正一生迷恋炼丹之术,最终害死了自己,于是乾隆在上任的第三天便赶走了所有的炼丹术士。宣读密诏。雍正死了,王位总得有人继承吧,于是大家开始找寻雍正留下的密诏。太监和王公大臣们找了半天后,终于在乾清宫的光明正大匾后找到了这个写着用黄纸写着封字的小盒子,里面写着关于王位继承及其他储君的归宿。上面有一句话这样写道:“立宏历为皇太子之旨也。...
· 乾隆继位为什么要哭乾隆哭的原因是什么
满清入关之后,丧葬习俗在保留满族传统的基础上,也借鉴了一些汉族的习俗,比如,之前老祖先的天葬被改为土葬,像送终、报孝、带孝、挂幡、拉褡裢、入殓、出殡、这些过程,一个也不能少。儿子要截发,冠不缀缨,为父亲要服丧两年三个月,百日之内必须穿孝袍。作为历代皇帝来说,即便是清太祖留有丧事从简的遗嘱,但从小出殡到大出殡,嗣皇帝仍需参加繁复的各种祭礼。一句话,关管你是弘历还是弘什么,你必须得哭,而且还得按照礼制要求频繁地哭。乾隆的哭当然也不是纯礼节性的,还是那句话,谁的老爹死了,作为年轻的长子(就存世儿子来说),又是早已钦定的皇储,传给你的是一个大好的江山,你不哭狠点,自己心里也说不过去。除了上书这个原因之外,乾隆的悲恸自是真情实意。但他的哭泣中一定也不乏如下内容:一、猝不及防。雍正帝去世之时,年龄不过五十八,在位仅仅十三年,而且死的比较突然,因为他在去世之前的两天,还“照常办事”,处理政务,没有任何征...
· 伍子胥灭自己的祖国,到最后为什么还说自己是忠臣?
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投降吴国,接着引领吴国军队灭亡自己的祖国楚国。照一般的理解,这绝对是一个欺师灭祖的叛国行为,是应该遭到千古唾骂的。可是我们看看历史,就会发现,历史上对伍子胥的评价,很少有指责伍子胥叛国的。大都对伍子胥抱有同情。而且还不仅仅同情伍子胥,简直认为伍子胥这样做,是非常忠诚的表现。比如,陈轸说:“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已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比如,桓谭说:“忠臣高节,时有龙逢、比干、伍员、晁错之变。”比如,范仲淹说:“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比如,李贽说:“伍子胥绝孝纯忠,惊天震地,楚之烈也。”看到没有,古人都在说伍子胥是忠臣!伍子胥背叛自己的祖国,把别的国家引进来,灭亡自己的祖国。而且还对死去的国君进行鞭尸侮辱。为什么却还被认为是忠臣呢?该怎么来理解这种评价呢?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一、先有“孝”,再有“忠”。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就说说,很多时候,“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