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魏延死后,杨仪踩着魏延的头说了7个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1
转发:0
评论:0
三国魏延死后,杨仪踩着魏延的头说了7个字,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一个时代结束了。诸葛亮之死,无论在当时还是一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一个时代结束了。诸葛亮之死,无论在当时还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都是一件大事。

  诸葛亮死后,对于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来说,是一大损失。不过,魏延被杀,也是一件大事,可大家可能不知道魏延被杀后的惨状。诸葛亮病危时,他召开了一个机密的会议,参与的人员有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会议上诸葛亮就身后事做了安排。

  诸葛亮的安排是这样的,“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让费祎将丞相的命令告知魏延,魏延大怒,“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image.png

  当得知杨仪准备率军南归后,没等杨仪出发,魏延“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魏延和杨仪本身就有积怨,经过此事,两人积怨更深。两人在撤回成都途中,都向刘禅发出羽檄,指责双方都有谋反之心。

  很快,刘禅收到了两人的羽檄,他找来董允、蒋琬商议,这是决定魏延命运的一场会议。会议的结果是这样的,“董允和蒋琬认为杨仪是不会造反的,但魏延就不好说了。”

image.png

  于是,刘禅让蒋琬率军北上拦截魏延,而杨仪则率部追击魏延,两路大军将魏延困在南谷口。眼看不是对手,魏延带上几名心腹逃到了汉中,最后被马岱砍了头。

  常言道,死者为大。魏延也是蜀汉中后期的一员大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他死后却遭到了奇耻大辱。马岱将魏延的脑袋割下后,送到了杨仪的面前。我们可以想象杨仪的得意场景,面对众人,杨仪把魏延的首级扔在了地上,用脚使劲地踩上了又踩。

image.png

  “庸奴!复能作恶不?”这是杨仪面对魏延头颅说的七个字,可见他对魏延的恨意。然而,让杨仪意外的是即便是他杀了魏延,也没有得到刘禅的重用,而是让资历比杨仪浅的蒋琬接替诸葛亮的职务。

  参考资历:《三国志·魏延传》、《魏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魏延:三国最悲催的武将,死后被杨仪踩着头骂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乱臣贼子,这是历史古迹中最惹人醒目的四个字。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会出现一名或几名罪大恶极的奸臣。但是,有时候,一些受人们辱骂的贼人,往往是含冤千年,他们本无异心,却因为党派相争,沦为了那颗被人抛弃的棋子。而他的对手,为了堵住天天悠悠之口,为他策划了一个“死得其所”的借口。三国乱世,英雄不计其数,虽说最终的结局是刘备,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但其中的过程,却是无数三军忠将之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辛。可以说,这三位乱世君主能取得如此成就,都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孔子。感谢儒家思想的礼制乐度,尊卑等级制度,君为臣纲的为臣之道。正是因为这些封建旧思想的禁锢,他们才有了一大批的愚忠之士。蜀国开国功臣魏延,因为对刘备的忠贞不移,因为官场之中的不知变通,最终惨死在同僚死对头杨仪的手上。死了还背负着谋反等莫须有的罪名。不得不说,杨仪此人当真是心胸狭隘...
· 魏延死了之后为什么还要被杨仪踩着其头颅破骂
三国最悲催的武将,被杀死后,杨仪踩着其头颅骂了七个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乱臣贼子,这是历史古迹中最惹人醒目的四个字。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会出现一名或几名罪大恶极的奸臣。但是,有时候,一些受人们辱骂的贼人,往往是含冤千年,他们本无异心,却因为党派相争,沦为了那颗被人抛弃的棋子。而他的对手,为了堵住天天悠悠之口,为他策划了一个“死得其所”的借口。三国乱世,英雄不计其数,虽说最终的结局是刘备,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但其中的过程,却是无数三军忠将之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辛。可以说,这三位乱世君主能取得如此成就,都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孔子。感谢儒家思想的礼制乐度,尊卑等级制度,君为臣纲的为臣之道。正是因为这些封建旧思想的禁锢,他们才有了一大批的愚忠之士。蜀国开国功臣魏延,因为对刘备的忠贞不移,因为官场之中的不知变通,最终惨死在同僚死对头杨仪的手上。死了还背负着谋反等莫须有的罪名。不得不说,...
· 三国杨仪简介魏延和杨仪有何恩怨?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227年),随亮出军汉中。建兴八年(230年),迁长史,加绥德将军。亮卒,他部署安全退军。亮生前定蒋琬继己任,仪仅拜中军师。建兴十三年(235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投奔刘备建安年间,杨仪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背离傅群前往投奔襄阳太守关羽。关羽任命他为功曹,派他为信使西行去见刘备。刘备与他谈起国家军事大计,议论政治得失,非常喜欢他,于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掾。及至刘备为汉中王,又升任杨仪为尚书。刘备称帝后,东征东吴,杨仪与尚书令刘巴不和,便被改任遥领弘农太守。结怨魏延建兴三年(225年),丞相...
· 魏延含冤死后,杨仪说了什么话?刘备若知必定气得呕血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延含冤死后,杨仪踩其头颅怒斥7个字,刘备若知必定气得呕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众所周知,古代史书中往往都有单独的“奸臣传”或“罪臣传”,虽然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没有明确定名,不过有一篇传记其实是专门记录蜀国罪臣的。其中既有丢掉上庸的刘封,也有出言不逊的彭羕、廖立。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曾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的魏延,也在这个“罪臣列传”之中。唯一合理的解释,恐怕就是魏延的谋反事迹。事实上,魏延谋反乃是三国时代最大的一场冤案。尽管陈寿将魏延与刘封等罪臣并列,但他却在《三国志·魏延传》中提到:“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如此看来,魏延其实没有谋反之心。不难发现,魏延谋反这件事,是先由其杨仪给扣上叛逆的大帽子,然后经过罗贯中的杜撰演绎,才变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那么问题来了,罗贯中此举意欲何为呢?其实这还是为了凸显诸葛亮这一核心人物的正面形象。结...
· 魏延为什么造反?揭秘三国魏延造反的原因
导读:诸葛亮打仗喜欢把每个人当棋子使,让你干啥就干啥,别问为什么,魏延能自己思考,每有意见和诸葛不符就顶撞,诸葛估计烦他了。至于最后反叛,是被杨仪小人陷害的,政治上的夺权,根本没有叛变。网络配图魏延是个将才。但做事急功近利,向诸葛献计出子午谷出长安就是个例子,这个地方地势险要,这样冒进的打法完全是拿将士的身价性命做赌注。需知北上伐魏是老刘与诸葛在隆中对的时候就定下来的国家大计,是要从全盘去考虑的。后来造反就为这件事,可见他心里完全没有“君为臣纲”这几个字的,怀有这样的思想很危险。魏延爱护士兵,骁勇善战,也很有军事才能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优点.但是他飞扬跋扈,自高自大,是那种给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的角色。跟同事关系相处得很不好一般人对他是抱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不敢得罪他。但是,至少有两个人不买他的帐,这也造成了他跟这两人的矛盾极度恶化,一个是刘备的宗亲刘琰,一个是诸葛亮的长史杨仪。至于魏延之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