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丁戊奇荒”曾国荃祈雨时,说了什么?把众人吓得半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3
转发:0
评论:0
丁戊奇荒”曾国荃祈雨时,说了什么?把众人吓得半死,说起晚清名臣曾国藩几乎无人不晓,正是他创办的湘军成为剿灭太平天国的功勋部队。

  说起晚清名臣曾国藩几乎无人不晓,正是他创办的湘军成为剿灭太平天国的功勋部队。而指挥湘军主力攻城拔寨最后杀入天京洪秀全老巢的,则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

  因为曾国藩的名气、学问、政治影响力巨大,几乎掩盖了曾国荃。事实上,晚清这段历史上的曾国荃,是个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1872年曾国藩去世后,曾国荃又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近二十年。

image.png

  史料记载:曾国荃(1824-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被清廷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他以率部攻陷南京之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1875年后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

  曾国荃留在历史上的名声远不如哥哥曾国藩。尤其是他率湘军围剿太平军时在安庆、南京(天京)等几次破城后的杀戮,被冠以“剃头匠”、“刽子手”等恶名。光绪十年(1884),左宗棠曾问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荃:“老九一生得力何处?”他回答:“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可见,曾国荃自己的过去。

  但曾国荃除了会打仗、好杀戮,能捞钱、敢挥霍外,其他方面也并非一无可取。他出任山西巡抚时,曾经全力领导抗灾,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当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曾专门修建生祠,世代纪念他。

  史料介绍,1864年(同治三年)攻下天京后,清廷虽然给曾国荃赏加了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但曾国荃并没有青云直上,反倒受到官绅的非议和清廷追究。老谋深算的哥哥曾国藩更谙熟为臣之道。他急忙以曾国荃病情严重为由,请求将九弟开缺回籍。

  曾国荃开缺回籍后,心绪不佳,不久得了一场大病,直到1866年才又得以奉上谕,出任湖北巡抚、陕西巡抚、山西巡抚。

image.png

  从光绪二年的秋天起,山西省境内久旱无雨,以农田维持生计的百姓陷入困苦之中,真是“赤野千里,饿殍遍地”,史称“丁戊奇荒”。这时,在任的山西巡抚怕弄出大事,竟然声称有病,辞职溜了。

  光绪三年夏天,也就是在灾害最严重的时刻,朝廷下令曾国荃继任山西巡抚。

  曾国荃起程奔赴山西之际,朝廷专门下令:允许各省开设捐局。在曾国荃到山西时,手里已经拿到了户部发放的两千张空白“鬻爵”文本,可以公开用来筹措款项。他到任后,又向朝廷飞章请命,力行公私赈贷,“集金粟至无算,晋民始苏”。作为重灾区的山西,能够很快得到清朝廷的多项赈灾救济,完全得力于曾国荃的据实争取。

  曾国荃在组织领导山西抗灾时,还曾留下一段很悲壮的舍命求雨轶闻,颇为有趣。

  早期的清史馆馆长、晚清大学者王闿运在日记中记载:曾国荃还曾祷雨,初次未灵验,便下了狠心,“藏火药,炷香其上,密誓···”。

  据传,在抗旱救灾最紧张的那些天,为了祈雨,曾国荃这位巡抚大人天天坚持对天祷告,每日给老天爷叩首。可是,一个月过去了,老天没有丝毫反应,麦苗完全枯死,什么庄稼都无法下种,饿死的百姓人数已达百万,新坟遍地,惨不忍睹。

  曾国荃忧心如焚,他实在耐不下去了。骨子里特有的“曾九帅”霸蛮精神让他决定豁出去赌一把。这天,他下令,让城中知县以上官员,廪生(科举成绩最好的生员)以上绅士,全部到玉皇阁集体祈雨。

  第二天,百十名官绅到齐,曾国荃命所带亲兵持刀在四周戒备,不许随意进出。又命众人在玉皇阁前面铺满柴草,放置火药于上。他领头跪在上面,面向苍天和玉皇大帝神像,高声致词:“天地在上,生下人类,使天地人共存于世界。如果没有人,则天地亦将空虚,今天,山西的黎民将尽,不知是犯了什么罪,老天爷竟然不肯赦免!或者是山西的官吏不良,以致天怒,我们在此诚恳谢罪···。听到这里,参加祈雨的官吏觉得与平常祈雨没什么两样,以为巡抚大人念完就可以散了。

  谁知,这时曾国荃停顿一下,突然把脸沉下来,对着苍天一字一顿说道,山西这次遭受如此苦难,就是我等为百姓职责未尽到,必须受到惩罚!如果三天内老天不下雨,我就点燃火药,与在场官吏绅士全部,以谢天下!

  这几句话一出,全场顿时雅雀无声。参加祈雨的官吏绅士哪见过这么祈雨的。但他们也早闻曾国荃的大名,只好听天由命了。

  曾国荃最后用凄凉的语调喊道:“老天爷,救救这些可怜的百姓吧!”

image.png

  祷告完毕,为表诚意,曾国荃与众人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不眠,全部跪着没有起身。

  熬到第三天到来时,早上仍是晴空无云,火红的太阳依旧从东边升起,很快过了中午,眼看是没有希望了。跪拜祈雨的官吏中,胆小的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这时,曾国荃的一个属下跑过来请示,问巡抚大人是不是可以点火?

  同样疲惫不堪的曾国荃,支撑着站起来,准备挥手下令“点火”。也就在这个指令要下达的一刻,突然狂风大作,雷电轰鸣响起。几乎所有人都一下子围跪在曾国荃面前,带着哭腔大声说:九帅神明、九帅神明!

  此时,一片片乌云滚滚卷来,雨腥味刺鼻,天变得越来越暗。不一会儿,大雨滂沱而下,一直下了几个时辰才停止。

  久旱灾区的老百姓欢呼起来,大家敲锣打鼓、焚香沐浴,夹道把祈雨成功的巡抚曾大人从玉皇阁迎接回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被遗忘的清末饥荒:丁戊奇荒饥民把石子磨成粉充饥
中国大地向来多灾多难,尤以旱灾最为揪心。网络配图秦汉至清朝两千余年间,共发生了1022次旱灾,平均两年一次。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起连续四年大旱,赤地千里,饥民到处起义,成为明王朝覆亡的导火索。光绪初年的华北大旱,更是一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从1876年到1879年,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持续4年遭受大面积干旱,农产绝收,田园荒芜,“饿殍载途,白骨盈野”,因饥荒及疫病致死的人共约1300万。此次灾害是有清一代最大的一场劫难!因以1877(丁丑年)和1878(戊寅年)最为严重,故称其为“丁戊奇荒”。其中河南、山西灾情最深,又称“晋豫大饥”。网络配图“二百余年未有之灾”1875年初,年仅4岁的光绪,刚刚被扶上皇帝宝座,北方很多地区便先后呈现出干旱迹象。当年,京师和直隶地区一直到冬天,仍然雨水稀少。一年后,旱情加重,以直隶、山东、河南、山西为主要灾区,北至辽宁、西至陕...
· 朱元璋大宴群臣,三道菜把刘伯温吓得半死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贪官最恐惧的一个王朝。在宋朝灭亡之后中原一直都是向少数民族俯首称臣,也直到了朱元璋的时候这种情况才被逆转,并且。朱元璋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很多的时候他却都可以逢凶化吉。朱元璋退位之后就把朱标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可是二十多年之后朱标却先朱元璋一部驾鹤西去。这时候朱允炆匆匆被推上政治的巅峰,但是威信不足无法压住重臣。正好巧遇皇后寿诞,朱元璋特意让御膳房做了这样三道菜:清蒸燕窝,红烧兔肉以及鼋汁狗肉。这时候大臣刘伯温看出了其中的含义。而徐达看见刘伯温表情不对之后,便问其缘由。刘博文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朱元璋分明是在给各位大臣以及其他皇中贵族敲响警钟。而刘伯温说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在朱元璋身边,这之后也正是因为这样刘伯温和徐达才免去一死。
· 丁戌奇荒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是怎么解决这场饥荒的
在每年上映的众多电影之中,总有几部戳中观众的泪腺,让人心情压抑乃至流泪。这其中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也有人世间罕见的灾难,就如2012年上映的电影《1942》。相信当年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会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有所记忆。在旱灾引起的大饥荒面前,为了避免战火的摧残,无数的河南百姓背井离乡逃荒陕西。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带领一家人也在其中。可是到了陕西后,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他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1942》这部电影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一个是影视艺术手法,一个是文学小说,然而在历史上这却是真实的故事。单就两者表现出来的情节已经足够让人揪心的了,可是历史上有一场灾荒比这更厉害,那就是丁戌奇荒。丁戌奇荒发生于光绪元年,终止于光绪四年,起因同样是由于旱灾,河南同样未能幸免,可是其波及范围却比1942大得多。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数省...
· 诸葛亮下葬时发生了什么把大家吓得魂不守舍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他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诸葛亮在为刘备做谋士期间,因为战略方法独到所以让刘备打赢了很多胜仗,诸葛亮也是很多对手最惧怕的敌人。诸葛亮作为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还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诸葛亮对于自己死后陵墓的选址也非常重视,所以他在生前对于安葬问题也作了交代。在中国古代,人们在下葬的时候有很多讲究,尤其注重安葬地点的选穴问题,诸葛亮对于他自己的身后事也交代的很清楚。网络配图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这样的记载,诸葛亮在生前希望可以在百年之后安葬在定军山,而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在这里,首先是因为他希望自己在死后也可以守卫着蜀国这片疆土,让这片领土免受敌人骚扰。其次他也不希望让仇人找到自己的坟墓地点,所以将自己安葬在定军山是最佳的选择。定军山的风水也非常好,古代人在下葬的时候非常注重风水,因此这也是诸葛亮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之一。诸葛亮在临终之前还对周围人再三交代,称自己虽然选择在...
· 横扫天下秦昭王为何被蔺相如“吓得半死”
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完璧归赵》的故事。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又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于其中蔺相如的贡献,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尤其是后来的渑池之会,更是让秦昭王颜面尽扫。在列传中,通过蔺相如人不无得色地提到“秦国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徒以吾两人在而”。网络配图这是事实,也是假象。自从蔺相如担任赵国上卿(执政、宰相),秦昭王确有足足十三年的时间没有大举进攻赵国。赵国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因为这个原因,蔺相如在赵国拥有崇高的地位。无数人包括廉颇,都把蔺相如当成维护赵国的大功臣。渑池之会:秦昭王有意示弱蔺相如本人也觉得秦昭王没啥了不起。他告诉门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门客回答,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言下之意,对秦昭王很鄙视。事情真的如此吗?在面对他国强横霸道的秦昭王,在面对蔺相如时,为何如此懦弱呢?要知道,违背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