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满彻的作品都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作品风格
《秋庭歌一具》是作曲家为日本传统乐器写作的作品,《水的梦幻》则全是西洋乐器和乐队,风格接近印象派,风格更妥协一些,听过人较多,作曲家瞿小松听过《水的梦幻》专辑后,认为武满彻不过是拿日本琵琶、尺八这类民族乐器来包装,核心还是法国的印象派。这个评价似乎有失偏颇,因为他只听到了武满彻印象派的一面。而这张专辑中的作品倒是更接近瞿小松自己在新民乐运动中的实验,用民间乐器和民间音乐技法,来写作现代音乐作品。
并非学院派
武满彻并非是学院派出身。说起来,这位作曲家曾在中国度过八年时光,1930-38,生下来不久就被父亲带到中国。八岁回日本读书。1944年,日本战败前夕,连十四岁的武满彻也被征召入伍,他在军中第一次接触到西方音乐,那是一张老唱片,录的是一首法国歌曲。战后,武满彻在美军基地打杂,通过美军的广播网,听到大量西方音乐。16岁时,武满彻下决心从事作曲,尽管此前,他的专业音乐训练是空白。这位二十世纪东方的音乐大师几乎是自学成才的。
追随德彪西与梅西安
武满彻开始作曲的时候,追随的是德彪西与梅西安,早期作品就显示出贯穿作曲家一生的特点,对音高音色的敏感,旋律模式总是缓缓浮现在半音化的背景上。五十年代,先锋派是最时髦的,武满彻也曾尝试电子音乐和很激进的作曲手法,譬如用两个表演者,反复诵读日语中的“爱情”单词,还去录下水的流动声,可称谭盾的先驱了。六十年代其作品的特色就是分离,听起来支离破碎,有点像点彩画法,大量用到拨奏,这点在七十年代的作品中还留下明显痕迹。
部分归功于斯特拉文斯基
武满彻成名于世界乐坛,部分归功于斯特拉文斯基,后者听了他的《弦乐安魂曲》后,宣称这是一部杰作。六十年代,武满彻开始与凯奇合作。凯奇音乐技法中的那种不确定性是否影响到了武满彻呢?也不尽然。早在五十年代末,武满彻还没有接触到凯奇音乐时,就已经将偶然性引入音乐。相比起音乐技法,更重要的是凯奇那一代美国作曲家们对东方传统音乐的崇拜态度,对武满彻起到关键影响。作曲家于1988年回忆说,在我作曲早期,总挣扎着避免日本音乐的影响,以为那才是音乐现代化的道路。而在和约翰·凯奇交往后,我转而意识到自身传统的价值。
东西方因素冲突对立的结果
武满彻的音乐就是东西方因素冲突对立的结果。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是无法完全融合的,必然有着重重的矛盾冲突。武满彻的音乐价值,正是来源于这种冲突和紧张。
1966年,武满彻第一首为纯粹为日本传统乐器作的音乐会作品《蚀》问世,由日本两位音乐家,一个尺八(横山胜也)、一个琵琶(鹤田锦史),在西方广为演出,大大提高了日本现代音乐在西方的地位,武满彻从此也被视为东方现代音乐家中的代表。
经过多年的挣扎,武满彻一直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出路。直到他远离日本,在欧洲定居,有了距离之后,他才清楚意识到他的音乐一辈子也无法摆脱日本文化的影响。作曲家陈其钢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音乐家、特别是作曲家,是无法逃脱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母语的,这既是他的限制,同时也是他的依靠。武满彻也是如此,人们发现,即使在他最激进的作品也没有摆脱东方音乐的特点,没有西方式的逻辑发展,一切都是静态的,缓慢地循环。
《秋苑》
专辑《秋庭歌一具》中最重要的作品,当属标题所示的《秋苑》(In an autumn garden)。它在日文原文中,被称为“秋庭歌一具”。《秋庭歌一具》在武满彻的所有作品中占有一个特殊位置,这是为传统的日本雅乐乐团而作的,日本雅乐最早传自中国唐朝,也是当今保留唐乐最完整的音乐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