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陈宝琛和陈宝箴是什么关系 他们两个是同一个人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50
转发:0
评论:0
陈宝琛和陈宝箴是什么关系他们两个是同一个人吗,清末因距今较近,一些官员学者大家比较熟悉,但有时候因种种原因分不太清,如陈宝

  清末因距今较近,一些官员学者大家比较熟悉,但有时候因种种原因分不太清,如陈宝琛和陈宝箴两人,都是清末名臣,但因名字一字之差,很容易误以为是一个人,或误以为是同胞兄弟,但其实不然,两人相同的是都处于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忧虑于民有政绩,且家学渊源雄厚,多出人才。

  陈宝琛(1848—1935年),福建福州人,晚清大臣,十三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二十一岁登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末代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1935年卒于北京。

image.png

  陈宝琛

  陈宝琛早年入翰林,直言敢谏,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被誉为"枢廷四谏官",又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四人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

  1908年溥仪登基后,陈宝琛首发为"戊戌六君子"昭雪之议,奏请降旨褒扬。对外主张维护主权,有民族气节,对家乡福建及福州教育事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功不可没,乡人对他有口皆碑。

  陈宝琛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家族从他开始显达,陈若霖之后,五代都有人中进士、举人,明清两代,陈家中进士二十一名,中举人一百一十名。

  陈宝琛兄弟六人,胞弟陈宝瑨、陈宝璐中进士,另三个胞弟陈宝琦、陈宝瑨、陈宝璜也皆举人出身,时称"六子科甲",显耀一时。陈宝琛父亲陈承裘为陈若霖长孙,1852年进士,因其6子皆登科甲,又称"父子四进士,兄弟六科甲"。

image.png

  六子科甲

  陈宝箴(1831—1900),江西省义宁(今修水)人,乡试中举人出仕,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后又为清末重臣李鸿藻、张之洞器重,交相论荐,官至兵部侍郎,湖南巡抚,1895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等办新政,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树的封疆大吏。

image.png

  陈宝箴

  陈宝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悲愤交集,痛哭流泪,为国家的危难痛心疾首,叹道:"无以为国矣!"后屡为国事上疏,痛陈利害得失,希望变法图强。同年升任湖南巡抚,慨然以开发湖南为己任,锐意整顿,使湖南维新风气大开,成为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通缉康梁,杀"六君子"于京城菜市口,并将陈宝箴革职,永不叙用,1900年陈宝箴猝然去世,据说是慈禧太后将陈宝箴赐死。

  陈宝箴及其后代皆有声望,一家四代出了这五位杰代人物,后人并称之为“陈氏五杰”:

  陈宝箴(1831—1900)湖南巡抚,唯一筹办新政的“封疆大吏”;

  长子陈三立(1853—1937)维新四公子之一,近代爱国诗人;

  长孙(陈三立长子)陈衡恪(1876—1923)近代著名画家,并擅长篆刻、书法、诗文;

  三孙(陈三立三子)陈寅恪(1890—1969)现代著名史学大师、教育家,学识渊博,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曾孙(陈衡恪次子)陈封怀(1900—1993)著名植物园专家、植物分类学家。

image.png

  左起陈方恪、陈寅恪、陈覃恪、陈宝箴、陈封可(陈衡恪子)、陈衡恪、陈隆恪

  陈宝箴另外三个孙子,即陈三立其他三个儿子,也有时名:

  陈三立次子陈隆恪(1888—1956)为著名诗人;

  陈三立四子陈方恪 (1891—1966)为著名编辑、诗人;

  幼子陈登恪(1897—1974)为著名词人,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宝琛
生平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陈宝琛兄弟6人,3人进士,3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光绪元年(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光绪五年(1879年)沙俄侵占伊犁九城,力主收复。光绪六年(1880年),充武英殿提调官。翌年,授翰林院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光绪八年(1882年)任江西学政,重修白鹿洞书院。光绪十年(1884年),上疏《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中法战争失利,受牵连,被降五级,回乡闭门读书,修葺先祖“赐书楼”,构筑“沧趣楼”。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鳌峰书院山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福建铁路总办,修漳厦铁路,并任福建高等学堂(即今福州第一中学)监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大)。宣...
· 清内阁学士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庵,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光绪六年(1880年),“清谏”之名日重,得两宫皇太后赏识,充武英殿提调官。翌年,授翰林院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光绪八年(1882年),授江西学政,重修白鹿洞书院。翌年,以校《穆宗毅皇帝圣训》奉旨议叙,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当时,法兵侵犯越南,宝琛与张佩纶力荐唐炯、徐廷旭堪任军职。光绪十年(1884年),上“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并条陈筹饷、选将、练兵、简器四事,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遂擢会办南洋事宜。后因原荐之唐、徐兵败受牵连,部议降五级处分。翌年,应台湾巡抚刘铭传之请赴台。返闽后,修葺先祖“赐书楼”,构筑“沧趣楼”。自此,闭门读书、赋诗、写字。...
· 陈宝璐
生平陈宝璐为陈宝琛二弟。光绪十六年(1891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刑部主事部属用。,不久引归,专注学术,不复为官。有《艺兰室文存》、《陈刑部杂文》。参考
· 帝师之乡-陈宝琛故里-螺洲古镇
帝师之乡-陈宝琛故里-螺洲古镇。说起来还有点渊源,虽然远的很,哈哈哈哈哈哈。我们都是颍川陈氏后代。是不是福州姓陈的土著都是颍川陈氏呢?
· 长沙王陈叔坚简介他和陈叔宝什么关系?
陈叔坚是陈宣帝第四个儿子,也即使陈后主陈叔宝的弟弟。陈叔坚的母亲是小酒馆的一位婢女,有一天被来喝酒的宣帝(那时还未登基)给看上了,一夜风流之后就有了陈叔坚。陈叔坚出生后就被宣帝给带走了,留下了他的母亲,所以陈叔坚一直是母不详的皇子,身份低微,直到宣帝登基之后,才派人找到了那位婢女,召进宫来封为淑仪。陈叔坚幼时受了很多苦,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所以养成了他极为暴躁的性子。他还喜欢喝酒,喝醉了就撒酒疯,找人打架,他的兄弟们都被他骚扰的苦不堪言,都避着他,不敢招惹他。成年之后封了王,在陈宣帝面前怒刷存在感,挡在他前面的就是他的死对头二哥陈叔陵。两人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与对方对抗,私下里拉拢朝中大臣,搞得朝堂不安。两人一碰面,互相都没有好脸色,针锋相对,互不谦让。每当进宫朝见的时候,仪仗队伍都不能一个先一个后,一定要并道而行,好像谁在后面就低人一等似的。但是宫中的道路又不像现代的八条单行道那样宽,所以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