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胡安国曾被多次授官 为什么他还要辞官回乡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9
转发:0
评论:0
胡安国曾被多次授官为什么他还要辞官回乡呢,胡安国,字康侯,北宋教育家,宋建宁(今福建建瓯)崇安人,生于宋神宗熙宁七年(

  胡安国,字康侯,北宋教育家,宋建宁(今福建建瓯)崇安人,生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死于朱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活了六十四岁。宋哲宗绍圣四年中进士,被授予太学博士,后又提举湖南学事。当时蔡京当权,借故陷害胡安国,因此被免职。不久,又恢复原官职。宋徽宗正和元年,调为成都学事,因父亲病死辞职回乡,就不愿再做官了。虽然宋王朝中央政府曾多次授他官职,他都一再辞谢,不肯到任。

image.png

  胡安国

  宋钦宗靖康元年,多次下诏,命他到京做官,才勉强到京城开封。钦宗十分器重他,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后因与宰相耿南仲的政见不合,委任为右文殿修撰官,调往通州(今江苏南通市)作地方官。宋高宗即位,又任命他为给事中的官职,但为时不久又被免职。高宗建炎三年,丞相张浚再次推荐他,又被任命为给事中,但他倦于仕途,不去。宋高宗命令他的儿子胡寅带着皇帝的亲手诏书催促他上京到任,他仍然以身体不好为理由谢绝。宋高宗绍兴元年,又再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并下诏派人命令他立即到京城临安任职。胡安国又才勉强到京。到京后,又再次任命他为给事中。他向宋高宗提了许多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因此,他在京城住了十几天,又以身体不好为理由,请求辞职回乡,宋高宗不同意,委任他为侍讲,专讲《春秋》。不久,胡安国又与左相吕颐浩的政见不合,被降职提举仙都观,胡安国再次辞职回乡。

image.png

  宋高宗

  宋高宗绍兴五年,又委任他为微尤阁待制,但他辞职不受,又再任命为提举江州太平观,命他编写《春秋传》。书写成后宋高宗十分满意,授予他提举万寿观兼侍读,提举太平观,宝文阁直学士等官职,不久就病死了。胡安国一生十分刻苦,以圣人为自己的榜样。他从登进士到辞官回乡,四十年间,实际上做官不到六年。一生的多数时间都从事于讲学和著述。所以宋朝南迁以后,儒家学者都以胡安国、尹惇为首领。当时的学者游定夫、谢良佐、杨时等都是程颐的高才生,他们却十分敬重胡安国的学识精深。谢良佐曾评价胡安国说:“胡康侯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者也“。胡安国的著作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image.png

  胡安国的三个儿子在学术上也都有很大的成就。长子胡寅,字明仲,号致堂,高宗时官至礼部侍郎兼侍讲,著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次子胡宏,在青年时期,曾与杨时、侯师圣等学者往来密切,交流学术,因不满秦桧的卖国政策,终身不愿意做官,在衡山讲学二十多年。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 秦桧死后,高宗再派人召他到京城做官时,他就在这时病死了,胡宏的著作有:《皇王大事记》、 《胡子知言》等。三子胡宁,字和仲,号茅堂,宋高宗时官至祠部郎官,著有《春秋通旨》。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狄青为什么会多次被文官弹劾?导致他郁郁而终?
北宋名将狄青,不幸多次被文官弹劾,郁郁而终?是谁害死的他?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宋仁宗是一代明君,一向都是以“仁”治政,心慈仁厚,在历史上拥有很高的评价。就连一向眼高过顶,很少有佩服的人的清乾隆皇帝也说:平生最敬服三个帝王,爷爷康熙、唐太宗和宋仁宗。但是人无完人,我们都有犯错误道的时候,就连宋仁宗也是不例外。比如,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柳永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上,就开始创作诗词,后来再考好不容易通过了,但宋仁宗因为柳永在市井坊间传颂的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是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因为这样就划掉了柳永的名字,并且还讥讽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当然柳永也不能怎样,只回复说:“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意思是,没有关系,我还希望年年都能看到陛下的仪仗,希望能瞻仰陛下的风采。只因为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位才子的仕途生涯,...
· 姚启圣为康熙收复台湾之后,为什么还要辞官?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姚启圣为康熙立下不世奇功,却为何坚持隐退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是一位睿智聪明、知识渊博、风趣幽默的老头。他虽然是官场上的另类和奇葩,却深得康熙圣心。出场时他已经年近花甲,性格耿直倔犟,直言敢谏,屡屡得罪上司,一路贬官。由从二品的福建藩司贬至莫河九里河马场从九品司厩官。顺治想杀他而不可,只能降旨永不续用。康熙却一眼看出姚启圣有大才,不顾先帝遗诏,重新启用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全权负责收台事宜。姚启圣感激康熙帝的知遇之恩,为清廷鞠躬尽瘁,以雷霆手段谋划攻台事宜,限令九十天内福建民众后退三十里完成圈卷禁海。此政令遭到福建人民的强烈不满,一时间群情激奋,朝中众臣也纷纷弹核姚启贤,更导致自已的祖坟都被挖了三次。当面对挖掘自己祖坟的刁民之时,姚启圣却选择了宽恕。此举感动了福建民众,从此政令通行。在收台期间,姚启圣凭借极强的政治智慧游走于明珠和索额图之间,极...
· 胡安国
生平幼时能背诵《训童蒙韵语》,十五岁到州学就读。一天州学前演出大戏,州学学生都弃学外出看热闹,仅安国一人安心诵读,州学老师非常感动,赏赠他纸笔佳砚。两年后,入太学学习。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第三名,除荆南教授。徙居潭州城南,曾任湖南学事。因推荐永州布衣王绘、邓璋等人,蔡京恶之,被解职。大观四年(1110年)复职。宣和初任江东路学事。宣和末官至尚书起居郎。钦宗时出任通州(今江苏南通)知事。高宗召其为给事中,写出《时政论》21篇,因论及旧相被解职。绍兴八年(1138年)进宝文阁直学士。晚年辞归,致力学术研究。逝世后得谥号“文定”。葬于潭州湘潭县龙穴山。胡安国一生以圣人为目标,潜心研究《春秋》,王夫之肯定安国的“著攘夷尊周之大义”又不同意“兵权不可假人”的观点,1131年,在湘潭县隐山与次子胡宏共同创办“碧泉书堂”(文定书院前身),开创“湖湘学派”。著作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遣...
· 明朝一位老臣辞官回乡种地,朱元璋:斩了
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对他最大的印象应该就是出生草根,他出生贫穷,但是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出了一条血路,最后坐上了皇位,可见,朱元璋这个人还是非常厉害的,他的出生并没有将他禁锢,反而还激励他更加的努力,最后成为了万人之上之人,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但是身为帝王,向来都有疑心的毛病,朱元璋也不例外。他为了的政权,不惜想各种办法,将那些威胁到自己权力的大臣一个一个都除掉,比方说他曾将掌管朝政的胡惟庸和掌管军权的蓝玉,都除掉,将这些权利都归到了朱元璋自己的手中,可能这样他才更有安全感吧。这样就不会有人可以威胁到自己的政权了。但是,朱元璋曾经还除掉了一个已经退休回家的老臣,这位老臣当时已经是76岁的高龄了,而且也辞去官位回到老家,每天只是耕地,手上也没有任何权利,但是为什么朱元璋却要将他除掉呢?其实是有原因的,朱元璋想要除掉一个人,一定是已经蓄谋已久,早已想好该给他定什么样的罪名,...
· 胡同文化—安国胡同
年卧牛胡同并入统称安国胡同。《宸垣识略》记:安国寺在三里河南桥湾,明天顺年间建,碑废无考。献词胡同儿十六号院便是安国寺旧址,只剩下东配殿,为居民住宅。此巷东段以南为安国南巷,民国初期称金鱼胡同,曾住过卖金鱼的姚姓大户而得名。年改称安国南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