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黑将军”花云:淮西二十四将中唯一一个战死的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9
转发:0
评论:0
“黑将军”花云:淮西二十四将中唯一一个战死的人,“黑将军”花云花云全身画像提及朱元璋起兵驱元建明伟大历程中,不得不提

  “黑将军”花云

image.png

  花云全身画像

  提及朱元璋起兵驱元建明伟大历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所谓的淮西二十四将。中国人喜欢将一些有功有名的人编为一类,常以一种“组合”的形式呈现于史籍或为文学作品。人们也十分愿意对这种模式津津乐道,许多“组合”就这般流传而广为人们熟知。

  例如汉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唐太宗的凌霄阁二十四功臣,乃至后人所编纂的战国四名将以及刘备的五虎上将,这些人物名号以这样的形式广为流传,甚至很多超越了其本人的名气。提起今天的主人公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的花云,很多人的印象应该依稀只听说过《水浒传》的花荣,正如对一些00后提起黎明,大多数只顾摇头,然而提起香港乐坛“四大天王”绝对会有印象。

  花云作为撰写淮西二十四将的开篇人物,而未将徐达、汤和等人列为第一,是因为花云这个人物历史经历有其独特的方面。淮西二十四将虽被归列为二十四人,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是明朝建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将领,整体平均远不及凌霄阁二十四功臣对于唐朝建立的重要性,大多数人放到现在也只能排到开国上将这个级别,这也是这个集体知名度较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花云却有一个与其他诸将极为不同的地方,他是二十四将中唯一一个在明朝建国前就战死疆场的。倘若其不是英年早逝,按其今后的军事发展和朱元璋的信任,其历史地位在二十四将中应该能排到第三,仅次于徐达和汤和。

image.png

  中山王徐达全身画像

  亲兵见信

  史书上对于花云容貌的记载与我们熟知的俊男子花荣极为不同,《明史》说他“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花云于正元十三年朱元璋自濠州解围后回乡征兵时投靠,朱元璋见其勇猛而十分欣赏,命做亲兵守护周全。

  身为亲兵的花云十分尽职,在攻打滁州的途中,朱元璋前往营地时遇上大量匪兵。花云见状不顾一切,拔剑奔袭,将匪兵驱散,因其面貌较黑,匪军惊呼“黑将军不可当”。

  花云既勇猛而又忠心耿耿,朱元璋长期将其安置在身边担当护卫,深受信任,因功升任禁军总管。随后不久派其带领亲兵攻打镇江、丹阳等地,无往不胜,甚至在马驮沙留下与大盗大战三天三夜的传说。

  后来攻打宁国,军队困入山林长达八天,被其中互相勾结的土匪盗贼设伏围困,花云挺起长矛,亲自冲杀敌人,据传斩首数百,而不曾身中一箭。

  大将当战

  如果说此前花云的经历是作为亲兵统领,主要迎击的只是一些流匪土盗,而至正十十七年朱元璋开始与陈友谅争夺长江流域霸权时,便是其作为一方军事将领建功立业的辉煌时期。期间朱元璋与陈友谅交锋多次,互有胜负,花云作为一员骁将而迅速成长起来。

  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曾被被朱元璋击败的陈友谅趁其主力在外,发舟师自安庆沿江偷袭大平府(今当涂)。从如今的卫星地图上查看可知,当涂是沿长江流域南京的上游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太平主将正是时任枢密使花云,朱元璋派遣花云驻守此处可见对花云的器重,也是对大平府战略地位的重视。

  此战是朱元璋正式与陈友谅展开大决战的开端,也是花云生命中最辉煌一战,却也是最后一战。

image.png

  “汉王”陈友谅雕塑

  陈友谅大军云集,将大平府水陆团团包围,而花云兵仅三千,毫不畏惧,与知府许瑗环城结阵与战。陈友谅本想大军云集至此,此前哨之战必定能够轻取,熟料花云守备得当,大战三日汉军损失惨重却不得前进一步。

  然而天公不作美,闰五月之时正是长江流域黄梅时节,雨倾不停,大江泛滥,不多日大平城城西处与江水见平。陈友谅见机派大船停靠在城西南角,舟尾近乎持平于城墙,大批汉军趁势攻入太平。守军奋战多日,援军不至,早已力竭,花云等将士无奈力竭被擒。

  汉军抓住花云以绳索束缚,花云大骂:“贼奴!尔缚吾,吾主必灭尔,斩为脍也。”骂完奋力挣脱开绳索,顺手夺下刀来,连杀五六人。陈友谅见花云守卫有方,勇猛无畏,本想招降,此举却将其激怒,他也明白招降花云已是不能,便将其绑在船桅之上,以乱箭射死。

  花云年近三十九岁,可惜一代骁将就此陨落。

  将门良子

  故事讲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早在大平被围时,花云的妻子郜夫人眼见战事激烈,形势不妙,将年仅三岁的花云之子花炜交付于侍女孙氏,城破后慨然随夫投水赴死。孙氏将郜夫人尸体收敛之后,抱起幼儿慌忙逃命,不料仍被汉军收掠,但汉军不知此为花云之子。孙氏乘隙以头簪耳环等首饰馈赠渔民,将花炜寄养于此。

  不久朱元璋再次击败汉军,收复太平府后,孙氏急忙从汉军中脱身前往渔家将小花炜抱走。不料天公有意难之,孙氏找寻明军途中,却再次遇到溃败的汉军,汉军抢夺她们所乘小舟,将二人丢弃于江中,形势顿时万分紧急。

  万幸将门之后不绝,孙氏于江中碰到一断木,凭借这根断木救活一命。孙氏采摘莲子喂食小花玮,一连七日未进斗米,命大未决。可怜一个弱女子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带着一个三岁的孩童,遭受苦难我们无法想象,浮沉乞讨一年才遇到明军。

  见到朱元璋后,孙氏抱着小花炜跪地痛哭,朱元璋将花炜抱在膝上,也是痛哭一番。大家都知道,能够当上亲兵首领,一般都是极为信赖之人,而且花云在朱元璋身边侍奉四年有余,可想而知感情之深厚,朱元璋这番眼泪也确实是动了真情。

  而后朱元璋登位为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祭祀,花炜成年后也是历任官职,可见朱元璋对于花云的追念。

image.png

  花炜画像

  花云作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却早死于大明建国,即便选择对了主公,却未能有幸享受其共同开创的大明盛世。然而淮西二十四将中有三分之二的将领都因牵涉到后来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均被朱元璋捕杀革职,落得个身败名裂,子孙得祸。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大明王朝最终却将其一切权势收回,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悲哀,或许早战死于疆场的花云也算是一种较好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黑将军花云简介花云最后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不少,但真正成功的却没几个。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农村放牛娃,一路走到九五之尊的位置,确实令人敬佩。但起义的成功,却并非朱元璋一人的功劳。朱元璋有功,但跟随他的贤臣良将更有大功。像常遇春、徐达、刘伯温等人,都是功臣谱上一等一的功臣,为后人所熟知。其实陪朱元璋一路走来的功臣,又何止只有这些为人熟知的人呢?有活到统一天下的,更有早早就战死了的。本文为大家介绍的黑将军花云,便是在对抗陈友谅的时候战死,但他对大明的贡献却不小。花云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但不是真正喜欢明朝了解明朝历史的朋友,可能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大约在1353年的时候,花云带剑找到了朱元璋。当时元末群雄四起,花云选择了朱元璋。而朱元璋见他一身肌肉,武力过人,确非常人,于是花云刚加入起义军,就得以领兵打仗。“身高七尺,面貌奇伟粗黑,骁勇善战,臂力过人,无人能敌。”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花云跟在他身边。半道上遇到几千贼兵,...
· 明初淮西二十四将
背景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揭竿起义,号称红巾军,推韩山童为明王,各地反元势力纷纷响应。第二年朱元璋接收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参加红巾军起义,加入濠州的郭子兴的义军当中。但是濠州城中义军的派系众多,矛盾重重。朱元璋见这些人以后难以成大事,所以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离开濠州,南略定远,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了,这些人就是最早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将领。名单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周铨周德兴争议后世对二十四将提出质疑,常遇春屡立军功,也比郑遇春知名,为何关于这些将领当中为是郑遇春而不是常遇春。有人指出常遇春归附朱元璋时间是至正十五年(1355年)。可淮西二十四名将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单独打天下时候开始带走的将领,所以不是常遇春,而是郑遇春。参考...
· 淮西二十四将的结局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
1354年,身在濠州红巾军阵营中的朱元璋,对内部各派系的争权夺利深恶痛绝,于是在自己所招募的新兵当中挑选出24人,作为自己的心腹,奔赴定远作战,这被视为朱元璋独立起兵的开始。跟随他的24人最终都当上了将军,绝大部分活到了明帝国的建立,各自因战功拜官封爵,风光无限。然而个人最终的命运却并不相同,仅有一半的人得以善终,实在是令人嘘唏。12位得以善终者如下:1.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也是其“革命”之路的“引路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因功封中山侯,改封信国公。1389年告老还乡,1394年病死。2.吴良坚守江阴十年,屡挫张士诚,成为朱元璋的东南屏障,因功封江阴侯。1381年病死于青州。3.吴桢为吴良之弟,深通水战兵法,因功封靖海将军、靖海侯。1379年病死。4.陈德曾参加长兴守卫战、鄱阳湖之战,后跟随徐达北伐,因功被封为临江侯。1377年,陈德告老还乡,翌年病死。5.顾时因功被封为大都督同知、...
· 朱元璋除了淮西二十四将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叫七祥之将
朱元璋的成功靠的就是文臣武将.当然,所有造反成功的人也都是如此。在这些人中,“淮西二十四将”是追随朱元璋最早的人,更是其得以成功的基础,而且,这24人大部分都死于1390年大之前,善终者较多(主要是命儿好,得以让后代享受荣华富贵)。在人生上算是比较完美了。(1)淮西二十四将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发动“红巾军起义”,接着徐寿辉发动起义;徐州李二发动起义。1352年,郭子兴发动起义。至此,白莲教(弥勒教)开始兴盛天下。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募了同乡七百多人。但眼见濠州城内频繁,各个没有进取之心。因此,决定挑选24名心腹前往定远。这24人就是“24将”。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身边有二十四个人,他们就是朱元璋武将的基础。当然,常遇春因为第二年1355年才加入朱元璋的队伍,因此,并不在这“24将”之中。(2)淮西二十四将善终者15人这...
· 朱元璋是怎么挑选出淮西二十四将的他是怎么选择的
作为一个成功将草根到皇帝的逆袭之路演绎得精彩非凡的人,朱元璋可谓是表现得入木三分了。从一个差点在饥荒中被饿死,之后又是身不由己的上山当了和尚,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真的是像一个行尸走肉一般活着,而且可能由于是小时候没吃饱,所以导致他长得有点畸形,脸是有一点歪了。而这也是常常被人嫌弃,经常被人指指点点。而直到他为数不多的朋友,也是小时候玩的很好的玩伴汤和来找他,看到他生活的不如意,索性直接和他说:“跟我反元去吧!”而这让当时还叫朱重八的他忽然就感觉到了一股不一样的感觉,这在他二十年的人生里是从来没有过的,而他自然是欣然应允,而这,也就是他争霸天下的开始。而在当时,汤和也不过是红巾军众多统领中,郭子兴手下的一个小头目罢了。虽然因为如此,但是朱元璋已经是很满足了。毕竟从一个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候还要被人追着打的和尚,变成一个背靠大山的士兵,这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了。而在郭子兴手下,朱元璋很快就展现出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