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徐晃:本有机会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错过了机会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5
转发:0
评论:0
徐晃:本有机会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错过了机会,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提起斧子这种武器,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起斧子这种武器,各位会想到哪些武将呢?《水浒传》里的李逵,《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杨家将》里的孟良,《明英烈》里的胡大海,清一色的莽汉,甚至是《三国演义》中的上将潘凤。然而,“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使斧子的也不定是莽汉,《三国演义》中的名将徐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外。三国时期的将星如云,而人们也只会记得那些青史留名的大将,似乎徐晃是个可有可无的龙套将领。

image.png

  其实不然,徐晃年轻时投奔到车骑将军杨奉手下为国效力,努力打拼,很快成长为一员得力干将。徐晃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杀敌建功。他不仅是一名勇将,而且颇有谋略,他为杨奉提供的重要建议足以证明他的远见卓识。公元195年,汉献帝刘协从西凉军阀李催、郭汜的控制下侥幸脱身,东返洛阳。

  当他们到达华阴县时,陷入了前有黄河挡路、后有贼兵追赶的绝境。消息传到杨奉军中后,徐晃力劝杨奉带兵前去为皇帝保驾护航,一来尽臣子忠君本分,二来为日后功业奠基。杨奉采纳了徐晃的建议,击退李傕、郭汜的追兵,成了汉献帝东归时的头号救驾功臣。按照徐晃的谋略,杨奉原本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不幸被后起之秀的曹操抢了风头。

  在弃杨投曹这件事上,徐晃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忠义。徐晃早就感觉杨奉并非能成大事之人,但他井没有弃之而去,因为从之久矣,不忍相舍”,此其忠也。当徐晃遇到明主曹操的青睐相邀时,他没有像陈宫那样明知所保之主已经无望却依旧执拗相从,而是当机立断,连夜来投,此其智也。

  他的引荐人满宠劝他杀死杨奉作为进见曹操之礼,他回答说:“以臣弑主,大不义也,吾决不为”,此其义也。来到曹操身边之后,徐晃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在官渡之战、平定河北、北征乌桓、讨伐西凉、汉中征伐、荆州之战中屡立战功,名声大震,而且他非常善于治军,令行禁止,军容整齐,被曹操赞誉为“有周亚夫之风”。

  在平定河北袁绍势力的战役中,徐晃又一次表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占领冀州重镇邯郸后,曹操兵临易阳城下,即将发起进攻。这时,徐晃请求曹操以招安代替武力进攻,这样没有攻下的城池就会望风而降。曹操接受了徐晃的建议,并且让他负责实施。徐晃给易阳守将写了封信,陈明利害,劝其归顺,然后用箭射入城中。

  最终,徐晃不费一兵一将就拿下了易阳城,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顺便说一下,脍炙人口的“延津口诛文丑”其实是徐晃的光辉战绩,没关羽什么事儿。徐晃在作战时不仅看得远,而且看得细,夜渡蒲坂津即是一例。公元211年,徐晃跟随曹操征讨西凉马超,当他们在潼关被敌军所阻不前进时,眼明心细的徐晃注意到黄河对岸的蒲坂津没有敌兵驻守,就要求带一支精兵夜间渡河到敌军那边创建立脚点。

image.png

  这样一来可以接应曹军,二来可以截击西凉军,曹操非常赞成这个计划。徐晃成功渡河后,开辟了一块至关重要的新阵地,曹操能够进入关中地区并且大破西凉军,凭借的就是这条水上通道。最能体现徐晃远见谋略的是魏蜀吴三方都参与其中的荆州之战。公元219年八月,关羽水淹七军,俘虏于禁,擒杀庞德。

  为解襄阳樊城之围,徐晃受命率领一支新招募的军队从南阳奔赴荆州和老相识关羽展开了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交锋。徐晃深知自己的新兵不是关羽军队的对手,就采取了深沟高垒、闭门不战的策略。这一下倒把关羽搞懵了,一来担心自己的退路被切断,二来不知道徐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久,曹操派来大批援军,都归徐晃指挥,于是徐晃适时改变了策略。

  当时,关羽的军队分别驻扎在围头和四冢两地。徐晃对外宣称要攻取敌军主力所在的围头,暗中却率兵向四冢发起了进攻。关羽闻报急忙领兵来救,两个老朋友终于在战场上面对面了。这时,两位英雄之间发生了传奇而戏剧性的一幕。徐晃和关羽隔着很远的距离对话,但语平生,不及军事,然后,徐晃宣军令曰:“得关云长首级者,赏金千斤。”

  义气为重的关羽闻言大惊,说:“大哥,你这是什么话?”公私分明的徐晃回答:“此乃国家之事。”最后,徐晃的军队大败关羽军,成功解除了襄阳和樊城的危机。遏制了刘备一方北进中原的猛烈势头,改变了赤壁之战后不利于曹操一方的战略格局。徐晃凯旋时,曹操出营七里迎接,随后设宴庆贺,井且特意颁布一道命令表彰徐晃的赫赫战功。

image.png

  徐晃在曹魏将领中应该是能排到前五名的,只不过曹魏名将多,徐晃自然就被人们忽略了。最后要说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徐晃在讨伐孟达时不幸中箭身亡,但这绝对属于艺术虚构。历史上的徐晃是在公元227年因病辞世的,像其他将领一样身死沙场、马革裹尸固然悲壮,但像徐晃一样戎马一生而得以善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没有提升的机会
柯立芝总统任期快要结束时,他发表了有名的声明:“我不打算再干这个行当了。”记者们觉得话里有话,老是缠住他不放,请你解释为什么不想再当总统了。实在没有办法,柯立芝把一位记者拉到一边对他说:“因为总统没有提升的机会。”[1]
· 孙权晚年的三大昏招错过了的机会
东吴孙权,让曹操、刘备二位一世枭雄都无可奈何,曹操更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千古佳句!然而其晚年,围绕太子之位做错的三件事,把东吴折腾的乌烟瘴气,等到尘埃落定,时间定格在280年,青盖入洛阳,一切皆晚矣。网络配图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指孙和虽为太子,但却和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最终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而分裂而发生斗争。因为孙权独宠王夫人,所以对王夫人所出的孙和、孙霸两儿子感情难分彼此。由于孙权的纵容,助长了孙霸觊觎太子之位野心。太子的拥护者没有坐视不管,鲁王及其党羽并非善类,双方的斗争或单挑、或群挑、或团战,煞是热闹。(公众号:三国往事)“太子帮”陆逊上疏要求回京,当面“论嫡庶之分”,要求孙权把孙霸请出皇宫。陆逊当时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他一发话,其他支持太子的大臣,纷纷上疏,要求皇帝明确太子与鲁王的嫡庶之分。虽然陆逊的谏言是合理正确的。但是孙权却不批准,使得...
· 吕布终生遗憾的一战,白白错过了机会
经过在濮阳城外的一番较量后,曹操与吕布形成了相持之势。陈宫向吕布提出建议,利用城内富户田氏向曹操诈降,引诱曹操连夜攻城,趁机将其一网打尽。吕布依计而行,田氏派人来到曹操营寨。谋士刘晔认为这很可能是吕布、陈宫的计策,建议曹操小心行事。曹操便按照刘晔的建议,将大军分成三队,来到濮阳城下。看到濮阳城头出现了与田氏约定的暗号后,曹操不顾李典的阻拦,亲马入城。但等曹操来到城内州衙后,发现街道上空无一人,心知上当,慌忙下令撤退。此时,吕布伏兵四起,张辽、臧霸等人轮番杀出。曹军大败,曹操也在混乱中与其他人失散。已杀出重围的典韦发现不见了曹操,又单人独骑杀回城中寻找曹操,但却依然无法找到曹操的踪迹。此时的曹操经过连番激战,不但依然无法突围出城,还在南门遇到了吕布。曹操只得以手掩面,企图纵马逃走。谁知吕布用方天画戟击打曹操的头盔,并追问曹操的下落。曹操灵机一动,随口说前面骑黄马者便是曹操。吕布抛下这位真正的...
· 机会成本
概念要点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和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某农民的机会。机会成本必须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一个项目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例如看电影时付钱后发觉电影不好看,戏票的价钱既付,是沉没成本,如果你后悔买票,那么你当前的决定应该是你是否愿意继续看这部电影,而非你为这部电影付了多少钱。退场离去的机会成本不包括戏票的价钱。机会成本=外显成本+隐含成本。外显成本即实际的支出;隐含成本则为时间、效益等等。生产可能性曲线在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ilityCurve或ProductionPossibilitiesFrontier,简称PPC或PPF)是指用来描述在已知条件下,两种...
· 恭亲王奕忻曾有两次当皇帝的机会可惜都错过了
在晚清这段历史中,恭亲王奕忻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晚清的历史走向。如果没有他与慈禧联手,就不会有“辛酉政变”的发生,也就不会有日后慈禧的“垂帘听政”;如果没有他担当“洋务派”的实际首领,推动满清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就不会有“同治中兴”,清朝的灭亡可能就要提前。总之,对于满清王朝来说,奕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个人的一生,却是个悲剧。有人曾把他的一生归结为四个字:一生为奴。我以为,这个概括十分准确。就拿他鼎力相助的慈禧太后来说,一旦她羽翼丰满了,就立即翻脸,一脚把奕忻踢到一边,自己,而奕忻竟然毫无还手之力。这不是悲剧,又是什么?其实奕忻的悲剧不止于此。他甚至有过两次当皇帝的机会,可惜都生生地错过了。作为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奕忻曾和自己的四哥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竞争储君之位。论身体素质和个人能力,奕忻都要胜奕詝一筹,可糊涂的道光皇帝,最终选择的却是体弱、平庸的奕詝。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