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唐太宗极为溺爱的儿子,只因说错一句话最终错失太子之位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太宗极为溺爱的儿子,因为说错一句话被揭穿,最终错失太子之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太宗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其中魏王李泰最受他的溺爱,在太子李承乾被废后,一度还无限接近储君之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最关键的时刻,李泰因为说错一句话被揭穿,不仅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而且还被降封,最终郁郁而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泰是唐太宗的皇四子、嫡次子,因为才华横溢、聪敏绝伦而最受太宗溺爱,所享受的待遇跟太子李承乾几乎相同(“时魏王为太宗所爱,礼秩如嫡。”见《旧唐书·褚遂良传》)。而因为父亲的种种溺爱,李泰逐渐对储位产生非分之想,明里暗里地对哥哥李承乾进行排挤、诬陷,意在取代对方的太子之位。
李世民对于李泰的偏爱,让太子李承乾既嫉妒又恐惧,联想到父皇当年对伯父李建成所做的一切,便会感到不寒而栗。虽然太宗并没有流露出易储的想法,但危峻的局面却需要李承乾主动做些什么,以免步伯父之后尘。要说李家人心狠手辣,真是一点儿都没错。李承乾为了消除李泰的威胁,首先想到的方式,便是采用暗杀,让亲弟弟在人世间消失。
在暗杀行动流产的情况下,已彻底疯狂的李承乾决定铤而走险,与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勾结,打算效仿太宗当年的行动举兵逼宫,迫使其提前退休。然而正当计划即将实施前,先前奉命暗杀李泰的刺客纥干承基向朝廷告变,李承乾等人的谋反计划就此胎死腹中,时在贞观十七年(643年)。
又尝召壮士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深礼赐之,令杀魏王泰,不克而止。寻与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谋反,将纵兵入西宫。贞观十七年,齐王祐反于齐州...会承基亦外连齐王,系狱当死,遂告其事。”见《旧唐书·李承乾传》。
事情败露后,太宗废黜李承乾为庶人,并远流黔州看管。李承乾被废后,储君之位暂时空缺,“候补者”自然以李泰的呼声最高。李泰为当上太子,便扑到父亲的怀中撒娇,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百年之后必定会杀掉亲儿子,然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治。李世民被李泰的誓言所欺骗,心一软便答应立他做储君。
可李泰这句话能骗得了皇帝,却忽悠不住宰相褚遂良,后者替皇帝分析人情常理,认为李泰杀子传弟的话过于虚伪,根本不可能发生,他这样做无非是先把储君之位骗到手罢了。褚遂良接着分析到,一旦李泰登基,必定会除掉李治这个“心腹大患”,所以为保障李泰、李治都能活下来,只能采取其他方案。
唐太宗冷静地听完褚遂良的分析,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便终止立李泰为储的想法,改立李治为太子。不久,太宗又将李泰降封为东莱郡王,并在诏书中对李泰排挤兄长、谋夺储位的行为大加指责。就这样,李泰因为过火,说错一句话,最终跟志在必得的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太子承乾废,魏王泰间侍,帝许立为嗣,因谓大臣曰:“泰昨自投我怀中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更生之日也。臣惟有一子,百年后,当杀之,传国晋王。’朕甚怜之。”遂良曰:“陛下失言。安有为天下主而杀其爱子,授国晋王乎?陛下昔以承乾为嗣,复宠爱泰,嫡庶不明,纷纷至今。若必立泰,非别置晋王不可。”帝泣曰:“我不能。”见《新唐书·褚遂良传》
可太宗虽然掐断李泰奔向储君之路,但对他却依然牵挂、照顾,没几年时间便进封他为濮王,并在诏书中一再表达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唐高宗即位后,对自己的哥哥也是异常优待,不仅允许他开府设官,而且濮王府所用车马、饮食、服侍,全都是特级配置,远超其他诸王(“高宗即位,为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羞膳,特加优异。车服羞膳,特加优异。”见《旧唐书·李泰传》)。
永徽三年(652年)十二月,濮王李泰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懊悔离世,终年32岁。高宗闻讯后哀伤不已,下诏以最高规格来厚葬兄长,并对其厚加追赠,还特意请法藏禅师来为他的往生祈福。如此操作,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