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曹嵩全家为什么会被杀?原因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3
转发:0
评论:0
曹嵩全家为什么会被杀?原因是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曹嵩全家被杀,是陶谦失察还是蓄意而为。陶谦亲送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曹嵩全家被杀,是陶谦失察还是蓄意而为。

  陶谦亲送出郭,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曹嵩率家小行到华、费间,时夏末秋初,大雨骤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嵩安顿家小,命张闿将军马屯于两廊。众军衣装,都被雨打湿,同声嗟怨……是夜风雨未息,曹嵩正坐,忽闻四壁喊声大举。曹德提剑出看,就被搠死。曹嵩忙引一妾奔入方丈后,欲越墙而走;妾肥胖不能出,嵩慌急,与妾躲于厕中,被乱军所杀。应劭死命逃脱,投袁绍去了。

image.png

  张闿杀尽曹嵩全家,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后人有诗曰:“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当下应劭部下有逃命的军士,报与曹操。操闻之,哭倒于地。众人救起。操切齿曰:“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遂留荀彧、程昱领军三万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余尽杀奔徐州来。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操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占据兖州后,其父曹嵩带着家族成员一百多人迁往兖州。曹嵩一行经过徐州时,太守陶谦亲自设宴款待,并让都尉张闿率兵护送。谁知张闿见财起意,将曹嵩一家全部杀害。曹操闻讯后,认定陶谦是这桩灭门惨案的罪魁元凶,随即发兵血洗徐州。

image.png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曹操口中的“不共戴天”, 意为不愿和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礼记曲礼上》中的“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段曹嵩一家被杀的情节,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曹嵩之死究竟是张闿见财起意还是陶谦蓄意而为,小说的描述与历史的真相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里不妨先列举一下这一事件的相关史料,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而《后汉书应劭传》则记载:“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后汉书陶谦传》记载:“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

image.png

  从以上这段记载来看,对于曹嵩一家被害,陶谦都脱不了干系。结合当时中原地区的形势及曹、陶之间的矛盾冲突来看,曹嵩一家移居兖州,发生在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时值曹操与陶谦之间爆发的发干之战结束不久,曹嵩眼看局势较为平静,便举家从琅琊迁往兖州,不料陶谦却依然对一年前被曹操击败耿耿于怀,便对曹嵩一家下了毒手。这也引发了曹操的愤怒,随即大举进攻并血洗徐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腾为什么要收养夏侯嵩?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家族宗亲众多,祖父曹腾为何却收养夏侯嵩,内情堪比狗血神剧,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关于曹操姓夏侯的说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当时吴国人写《曹瞒传》最早记录了这种说法,晋朝也有人写书这么说,那么曹操真的姓夏侯吗?为什么曹氏宗亲那么多,曹腾要收养夏侯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做义子呢?首先要说一下,关于曹操姓夏侯的说法后世也有很多人反驳。毕竟《曹瞒传》属于有强烈政治倾向的野史。而作为比较可信的正史《三国志》则简单地说了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这种态度就比较暧昧了。你可以说陈寿真的不知道这件事。当然也可以猜测他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不便直说。但这种记载还是比较可疑的。如果曹操真的姓曹,那曹嵩本是曹家谁的儿子记录下来就好了。为什么说不清。而其他曹氏子孙的传承却记载明确。所以说曹操姓夏侯,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再说曹腾,曹腾是曹节幼子,汉初丞相曹参之后,中间怎么传承下来的已不可考。曹腾有三个哥...
· 诸葛恪为什么会被杀?原因是什么
托孤重臣诸葛恪因何被杀,邓艾说过一番话,道出了关键原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不克,退归。艾言景王曰:“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外事,虐用其民,悉国之众,顿於坚城,死者万数,载祸而归,此恪获罪之日也。昔子胥、吴起、商鞅、乐毅皆见任时君,主没而败。况恪才非四贤,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恪归,果见诛。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诸葛恪率兵围攻合肥新城,但因久攻不下不得不撤军返回东吴。邓艾对司马师表示:“孙权已经病逝,东吴大臣对新继位的皇帝尚未放心,国中不少名门望族都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他们凭借武力以的地位,以便号令一方。诸葛恪刚刚把持朝政,对内无视君主,不知道抚恤士民来巩固根基,却急于对外用兵,肆意加重百姓的负担,动用全国的兵力围攻坚固的城池,...
· 曹嵩
生平身世争议曹嵩的本来身份一直存在争议。《三国志》作者陈寿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引用的《曹瞒传》和郭颁《世语》则记载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关于曹嵩出自夏侯氏的记载,何焯提出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夏侯渊的儿子夏侯衡也娶了曹家的女子,所以这种说法是敌对方东吴的传闻,不可采信。而潘眉和林国赞则认为陈寿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放在同一个列传中,显示夏侯氏是曹魏的宗室。李景星认为“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是陈寿揭露曹操家世的丑闻。吴金华总结各家观点,指出陈寿“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是一种曲笔,他还提出曹嵩为夏侯氏的三个证据:《三国志注·吴主传》中引《魏略》记载了孙权写给浩周的书信,当中有“今子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此时孙权向曹魏称臣,魏臣浩周以为孙权之子可以如同夏侯氏一样和曹魏宗室连结在一起,这...
· 袁崇焕为什么会被杀害呢揭秘其中被杀的原因
袁崇焕为什么会被杀害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字元素。他出生在万历十二年这一年,是一位军事天才,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在他三十五岁那一年,考中了进士,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官了。一开始呢,他做的是昭武知县,这也是他仕途的开始吧。他这个人,志向比较的远大,希望某一天可以报效祖国,为国家做贡献。对于兵法这块,也很有自己的见解,熟读兵书吧。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后金的势力慢慢的强大起来,而且还还联合蒙古,和蒙古搞和亲,以次来对付明朝。袁崇焕就担当起了抗击后金的重任。在天启二年的时候,袁崇焕进京面见皇帝,当时有一位御史叫做候恂,就向朝廷表奏,推荐袁崇焕。皇帝本人也是非常赞赏他,于是就升了他的官,提拔为兵部主事。他曾经一个人骑着一匹马,就出了山海关,考察附近的地形地势,为以后用兵做打算。等对山海关附近的地势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就主动请求驻守...
· 楚声王为什么会被杀?真相是什么
楚声王被“盗”杀的原因,可以从吴起变法中寻找原因,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过渡之际,每个诸侯国国内都是风起云涌,国君式微,卿族做大。要么卿族直接架空了国君,比如鲁国三桓,要么卿族直接取而代之,比如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在一代代楚子带领下筚路蓝缕强大起来的楚国自然也不例外。公元前402年的一天,继位已经六年的楚声王驾车外出,在街上为盗所杀,震惊了楚国人。这件事处处透着古怪,春秋战国时期盗多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强盗能在国都、天子脚下公然杀人,而且杀死的还是国君,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但更奇怪的是,楚声王之子楚悼王继位后却没有追究父亲的死因,仿佛这本就是一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游戏,而楚声王和楚悼王是处于被动的,甚至楚悼王作为一国之君却并不能为父亲报仇,至少短期时间内是无法报杀父之仇的。那么,这个仇人究竟有怎样的力量,才让楚国的国君都要忌惮三分?楚国虽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