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为什么会被被曹操赐死?他做了什么事情
名士崔琰说一句让人困惑的话,被曹操赐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群雄争战,若想制霸天下,自身要英明神武,还需要有谋士,武将尽力辅佐。此外,如果能拉拢到一些名士,也能增添不小的助力。名士,就是有名之士,虽然谋略,武力稍有不足,但是学问高深,万人拥戴。雄主如果得到名士,不但可以咨询国策,还赢取了不少民心。
崔琰,东汉末年清河郡人,是一位名士。崔琰年少时,朴实木讷,喜欢击剑习武,后来拜大文学家郑玄为师。当时天下大乱,郑玄带崔琰等弟子避难,因为粮谷匮乏,郑玄便遣散众弟子。崔琰在外游历几年后归家,以弹琴读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听闻崔琰的名声,于是征召他做官。袁绍军纪松弛,不少士兵盗墓求财,崔琰劝袁绍约束士兵,施行仁德。曹操奉迎天子到许都,郑玄劝袁绍臣服,而袁绍不听,其后袁绍在官渡战败,愤恨而死。袁绍的两个儿子争权相杀,都想得到崔琰,而崔琰称病推辞,于是获罪被囚禁。
曹操击杀了袁绍的两个儿子,当了冀州牧,征召崔琰为官。曹操对崔琰说:“昨夜查户籍,得到30万之众,所以冀州称得上是大州。”崔琰说:“如今天下分崩离析,白骨遍地,王师来到,我没听到明公要施行仁德,救苦扶难的话语,而只听到明公计算兵马的话语,这难道是冀州人民所期望明公的事吗?”曹操当即变了脸色,向崔琰道歉,而宾客们也都大惊失色。
曹操征讨并州,留崔琰在邺都教导曹丕。曹丕出去打猎,兴趣全在猎物上。崔琰劝谏说:“放纵玩乐,会让人民失望。您的父亲在外冒死征战,您应该思考自己的身份和责任,端正身心,发扬美好的节操。希望您烧掉猎装和猎具,满足众人的愿望,不要让老臣获罪于天”。曹丕听从了,并说:“以后我再犯这样的错事,请您再次教诲。”
曹操当了丞相,崔琰被任命为东曹,权力很大,掌管很多官员职位的变动。曹操建立魏国后,崔琰当了有实权的尚书。
当时曹操在立太子一事上头疼,不知该立曹丕还是曹植,于是秘密咨询群臣。只有崔琰信不封口地答复说:“应该立曹丕,臣以死坚守原则。”当时曹植已经娶了崔琰的亲侄女。曹操欣赏崔琰的无私和名节,慨然叹息。
崔琰声音洪厚,姿容英俊,眉目疏朗,须长四尺,仪态威重,被群臣敬仰,也被曹操忌惮和敬重。
曹操雄霸北方,声名大振,匈奴派使者送礼,并求见曹操。曹操让英俊雄伟的崔琰代替自己接见使者,而他自己假扮成带刀侍卫。接见完毕后,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有何印象,使者不假思索的说:“魏王仪表堂堂,神态高雅,但旁边的带刀侍卫,气度威严,不是凡人,是真英雄!”
崔琰有知人之明。当初崔琰与司马朗结交,司马懿正年轻,崔琰对司马朗说:“你弟弟是个人才,你比不上他”。崔琰堂弟崔林,默默无闻,被人轻视,崔琰却说:“崔林大器晚成。”涿郡的孙礼、卢毓刚进入魏王军府,崔琰又说:“此二人可以做三公。”后来崔琰的话全都应验了。
崔琰曾经举荐过巨鹿人杨训为官,杨训虽然才能不高,但清廉守节。后来曹操当了魏王,杨训写表文为曹操歌功颂德,于是有人说杨训趋炎附势、虚伪,又借此说崔琰举荐人才不得当。
崔琰检查了杨训的草稿,写信给杨训说:“检查了你写的表文,做的事很好而已!时间啊时间,会有变化的时候。”
有人上告说崔琰这几句话是傲世、怨恨、咒骂的行为。
曹操听闻后,大怒的说:“谚语说‘只不过生了个女孩而已’,‘而已’不是一个好词。‘会有变化的时候’,意义不恭顺。”于是曹操治罪,罚崔琰为劳动的犯人。
曹操派人监视崔琰,得知崔琰没有屈服的神情,便下令:“崔琰虽然服刑,却与宾客交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很愤恨的样子。”于是赐崔琰死。
那么曹操是怎样理解崔琰那句话的呢?崔琰写给杨训,因此殒命的原话是:“省(xǐng )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省”是检查的意思,“耳”是“罢了,而已”的意思。
曹操解释崔琰这句话,用了谚语“生女耳”,意思是“生了个女孩而已”。古代重男轻女,妇女生孩子,众人来庆贺,如果主人说:“生了个女孩而已”那么表示主人内心不满,不希望是个女孩。如果是别人说:“生了个女孩而已”则表示此人心中不服:“生了个女孩而已,有什么了不起。”不管怎么说,都不是好话。
崔琰说“事佳耳”,意思是 “做的事很好而已”。按曹操理解,就是崔琰对杨训写表文歌颂魏王而不满或不服,如果是这样,那么崔琰也反对曹操当魏王。在《三国演义》中,崔琰就是反对曹操当魏王而被杀的。
崔琰说“会当有变时”,意思是“会有发生变化的时候”, 按曹操理解,就是“会有发生变故的时候”,就是说会发生对曹操不利的事情,比如宫廷政变,部下叛变等。
那么崔琰那句话的本意是什么?按我的理解,崔琰有知人之明,应该不会看错杨训,那句话是安慰杨训的。崔琰是安慰杨训说:“你写的表文只是很好而已(没有其他不好的问题),到时候会发生变化(你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同)。”括号内就应该是崔琰话的弦外之音。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崔琰之死,真正的原因根本不是他那句让人琢磨不透的话,而是曹操本来就想找个罪名杀了他。有没有崔琰那句话,或者有没有真正理解崔琰那句话,曹操若想杀崔琰,崔琰是如何也逃不掉。
至于曹操为什么想杀崔琰,那就得再写一篇文章细细分析了。简而言之,曹操想杀崔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崔琰名气太大,曹操心中忌惮。崔琰虽然不像孔融那样恃才傲物,但至少敢于顶撞曹操,而曹操还不能轻易惩罚,只能吃闷亏。举例来说,崔琰就像现在的公知,大V,衙门多少有些忌惮。
其二,崔琰卷入了曹操立太子之争。崔琰表态说以死来捍卫曹丕的太子之位,而侄女婿又是曹植。曹操如果想立曹植当太子,那么只能成全崔琰死了。曹操如果想立曹丕当太子,但谁能保证崔琰会不改初衷?所以无论立谁当太子,崔琰都得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