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陈平:谋略比张良高,官做得比张良大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1
转发:0
评论:0
陈平:谋略比张良高,官做得比张良大,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平谋略比张良高,官做得比张良大,为何后世却反而称颂张良,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平谋略比张良高,官做得比张良大,为何后世却反而称颂张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从谋略上来说,张良所出的计谋主要是战略上的,方向性的。方向性的,固然很好,但其实也比较空,缺乏实操性。陈平的计谋则是战术性的,非常实用,刘邦拿来就可以用,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其实陈平无论在才能上,还是在所起的作用上,都不输于张良。可是为什么,后世对张良广为称赞,对陈平的评价却不是很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image.png

  一、陈平讲术,张良讲道。

  古代在评价一个知识分子的时候,往往都是从道德层面来进行判断的。道德最高的人,被称为“圣”。而在人的聪明上,却并不做过高要求。

  比如曾国藩,他是很笨的。传说有个小偷去他家偷东西,当时曾国藩正在背书,小偷只好伏在房梁上,想等曾国藩背完睡觉后,再去偷窃。谁知曾国藩反反复复背了好几个时辰,天都要亮了,他还背不得。小偷很生气,跳下来背给曾国藩听。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这么一篇简单的文章你都背不得,还读什么书!”这个故事也许并不是真的。但却说明,曾国藩的笨,一点都不妨碍他做“圣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人很聪明,也就意味着他有谋略。但是,谋略是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欺骗,才能实现谋略的价值。因此,在谋略的使用上,就有不同的方式。

  陈平的谋略因为是解决具体问题,所以是处在“术”的层面。而“术”的层面,直接指向欺骗。比如陈平让刘邦封韩信为“真王”,比如陈平让刘邦以巡游为名抓韩信,比如陈平让刘邦贿赂冒顿单于的老婆,都具有明显的欺骗性质。

  张良出的计策则不一样。张良因为是在方向上,是从道理的层面来分析,讲的是战场的规律,分析的是人性的规律,所以其欺骗性并不大。因此其谋略获得后世推崇,而张良也被称为“谋圣”。

  二、陈平与领导关系近,张良与领导关系远。

image.png

  陈平一生经历了三届领导:刘邦、吕后、刘恒。陈平竟然和这三届领导的关系都非常不错。

  自从陈平跟随刘邦以后,刘邦就一直把陈平带在身边。刘邦在攻打匈奴的时候,由于不信任诸侯,只好亲自出征。但是他不怀疑陈平,一直把陈平带在身边。刘邦去世前,想换太子,打击吕后的势力,派人去杀樊哙。而这个机密的任务,他就让陈平去做。

  吕后的时候,陈平也一直与吕后的关系很好。后来汉文帝刘恒上台后,当时有两个宰相,周勃与陈平。但是周勃显然不适应刘恒,很快就被刘恒给罢免了。但是陈平很适应,不但继续当宰相,而且是独相。

  张良却不同,他与领导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紧密。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但是他一直想要做的一件事是复兴韩国。后来因为韩国实在扶不起,他才跟随了刘邦。但就算跟随了刘邦,也与刘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刘邦要对他大肆封赏,但是他只要留地一个地方。刘邦要他出任宰相,但他却要去寻仙访道。

image.png

  对吕后也一样。因为帮助吕后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后来吕后掌权后,一定要他放弃修仙,一定要用他当官。但是,他可以放弃修仙,但绝不做吕后的官,一直到去世。

  因为与权贵保持了足够的距离,张良得到后世的尊重。同时,因为与权贵挨得太近,后世对陈平的评价不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平在谋略上和张良比怎么样?为什么后人都称赞张良贬低陈平呢
从谋略上来说,张良所出的计谋主要是战略上的,方向性的。方向性的,固然很好,但其实也比较空,缺乏实操性。陈平的计谋则是战术性的,非常实用,刘邦拿来就可以用,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其实陈平无论在才能上,还是在所起的作用上,都不输于张良。可是为什么,后世对张良广为称赞,对陈平的评价却不是很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陈平讲术,张良讲道。古代在评价一个知识分子的时候,往往都是从道德层面来进行判断的。道德最高的人,被称为“圣”。而在人的聪明上,却并不做过高要求。比如曾国藩,他是很笨的。传说有个小偷去他家偷东西,当时曾国藩正在背书,小偷只好伏在房梁上,想等曾国藩背完睡觉后,再去偷窃。谁知曾国藩反反复复背了好几个时辰,天都要亮了,他还背不得。小偷很生气,跳下来背给曾国藩听。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这么一篇简单的文章你都背不得,还读什么书!”这个故事也许并不是真的。但却说明,曾国藩的笨,一...
· 陈平六大谋略的贡献不输张良,为什么刘邦轻陈平而重张良?
陈平六大谋略的贡献不输张良,为什么刘邦轻陈平而重张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能够从一个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皇帝,靠的是他手下的那些精兵良将,还有善于谋略的能人。如果没有张良、陈平等人帮助的话,可能刘邦早就玩完了。不过,他就是那么幸运,每当陷入停滞之时,上天就会派给他一个排忧解难的人。但是,同样是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刘邦却划分为了三六九等。例如张良和陈平这两人,同样出了很多奇谋妙计,但是刘邦偏偏只欣赏张良一人,对于陈平则非常的冷淡,根本看不上眼。而且并不只是刘邦轻陈平而张良,后人的评价也大多是如此,这是为何呢?其实这陈平出的主意并不差,而且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陈平这辈子有六大谋略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下面我们一一介绍,这第一计便是挑拨离间之际,让项羽与他的智囊范增不合,最终成功了,项羽不再那么信任范增,使得范增感到很苦闷,当然也很气愤,便负气回乡了。他这一走,项羽就像断了一条臂膀,没...
· 历史上的钟会有多厉害?谋略堪比张良
历史上的钟会,谋略堪比张良,本是司马家功臣,因反叛司马昭被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钟会是魏朝太傅钟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钟毓的弟弟,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关于这一点,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段子,源于《世说新语》的一则趣闻。某次钟会兄弟随父入宫拜见文帝曹丕,钟毓因为紧张而汗流浃背,但钟会却是旁若无人。曹丕问钟毓为何流汗,钟毓结结巴巴地回答道:“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曹丕又好奇的问钟会为何没出汗,钟会则模仿兄长的口气回答道:“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曹丕听后哈哈大笑。“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於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见《世说新语》不过在历史上,钟会作为钟繇晚年所得之子,在曹丕驾崩时年仅一岁而已,所...
· 相比张良萧何为什么唯韩信必死?
对于刘邦来说,称帝后,自感威胁最大的就是自己一手打造的“汉中三杰”:韩信、萧何和张良。网络配图首先,来看萧何。萧何对刘邦有如下功劳:一是“知遇之恩”(推荐他为泗水亭亭长),二是“拥立之功”(力保他为沛县县令),三是“劝谏之策”(在咸阳劝他轻财重典),四是“镇守之绩”(在汉中为前线汉军源源不断地提供粮草和士兵),五是“治国之劳”(汉朝初期一切规章制度都出自他之手)的人,按理说刘邦是不会有任何怀疑之心的。但是,深知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的他,本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原则,还是把他列到了“危险人物”之内。并且萧何是刘邦最开始的班底,最为亲信的人,因此,在刘邦的心里的份量也是无可取代的。其次,来看张良。可以说刘邦之所以能活着,之所以能打败项羽,之所以成就帝业,没有张良的出谋划策是万万行不通的。张良的计谋每每让刘邦在危机关头“柳暗花明”。因此,九死一生的刘邦对其也是感恩戴德。再次,来看韩信。相对于萧何,他是...
· 为何有张良、陈平之谋略的谋士田丰一事无成?
田丰在汉末历史中,在智谋型人物中,是排得上号的人,也是袁营类拔萃者,东晋史学家孙盛曾评论说,田丰有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可见田丰的能力。《后汉书·卷七十四》记有,田丰是巨鹿人(今河北宁晋西南)原在冀州牧韩馥麾下,初平二年(191年)被袁绍委以别驾(州牧属官),田丰博览多识,对形势变化,善于因势利导,应对措施及时,切中要害,最突出之处,就是袁绍与曹操较量中,至少有三次关键时刻,记录着田丰都的先知卓见。其一是,建安元年(196年)九月,曹操迁汉帝至许县(今河南许昌),关中等地尽皆归附。新都初创,曹操自为大将军,以袁绍为太尉,袁绍上表不受,曹操惧于袁绍势力,建安二年,使孔融持节,拜袁绍为大将军,并兼管冀、青、幽、并四州。但袁绍每接朝廷诏书,多是于己不利,为此,袁绍借口许县地势低湿,宜迁都地近青州的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被曹操拒绝。田丰已觉察到,曹操是袁绍潜在威胁,所以他及时向袁绍献策,同卷《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