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必看:鲁迅延传千年的浪漫“六礼”
“六礼”作为汉族传统的婚姻仪礼,它不仅承载了古人对婚姻的严谨态度与美好祝愿,更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形式,成为连接古今、融合传统的浪漫纽带。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六礼”的浪漫,通过古代与近代的实际案例,结合现代年轻人的兴趣。
古代“六礼”
“六礼”起源于西周,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环节,每一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以纳采为例,男方需派遣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若女方答应,则备礼前去求婚,礼物多用雁,象征着忠贞不渝。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双方情感的初步确认,更是两个家庭联姻的开始。
在《礼记·昏义》中,记载了周文王卜得吉兆后,行纳征之礼,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的典故,展现了古代帝王对“六礼”的尊崇与实践。而在民间,如《梦粱录》所记载的,媒人在婚姻缔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六礼”,男女双方得以正式结为秦晋之好。
具体内容: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环节,每一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纳采:纳采是六礼中的第一礼,指男方家庭托媒人寻找合适的女子作为婚配对象,并带着礼物向女子的家庭前去提亲问礼。在女方及其家族同意之后,再行“采择之礼”,即向女方家献上吉祥如意的礼物作为求婚之礼。一般情况下,纳采所用的礼品多为大雁,取其纵横南北、协理阴阳之意,后世也有以家鹅、雁型礼器代替的情况,并加赠首饰绸缎等礼物,以表求取佳人的意愿。
问名:问名是六礼中的第二礼,指男方在女方接受提亲的建议后,将女方姓名及生辰八字带回男方家中,卜占吉凶。问名阶段主要要做两件事:一是了解女方姓氏,古时讲究“同姓不婚”,问女方姓氏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故;二是取得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为下一步“纳吉”仪式进行准备。
纳吉:纳吉是六礼中的第三礼,主要是在祖先神案前看男女的生辰八字是否适合婚配。如果不合,要及时采取行动;若是双方八字相合,便根据八字确定婚礼吉日。
纳征:纳征是六礼中的第四礼,又称“纳币”,指男方派2~4位可以称作“全福之人”的女性,将聘书和礼书送至女方处,作为正式订婚的凭证。女方家族需要在这一环节中回礼。
请期:请期是六礼中的第五礼,指男方选定迎娶日期,将日期告知女方征求同意。请期体现了男方对女方的尊重,以及双方家庭对婚姻的共同期待。
亲迎:亲迎是六礼中的第六礼,也是最为热闹和隆重的环节。指男方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迎娶结束后,六礼才算结束。
近代“六礼”
近代,虽然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六礼”作为婚姻礼仪的核心,依然被许多家庭所遵循。特别是在清末民初,虽然六礼的具体形式有所简化,但其精神内核依然被保留下来。比如,纳征(送聘礼)和亲迎(迎娶新娘)两个环节,仍然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鲁迅与许广平的婚礼的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相识许广平。许广平作为鲁迅的学生,对鲁迅的学识与人格深感敬佩,两人在长期的书信往来中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27年,鲁迅因白色恐怖而离开广州,前往上海定居,许广平则毅然追随鲁迅,两人最终在上海开始了共同生活。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鲁迅与许广平的婚礼并没有盛大的仪式和豪华的排场。他们选择了简约的方式但鲁迅仍按照传统,向许广平家送了聘礼,体现了对“六礼”精神的尊重与传承。这样的例子,证明了即使在时代变迁中,“六礼”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性。
现代“六礼”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年轻人观念的开放,传统的“六礼”婚俗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与融合。许多年轻人开始尝试将“六礼”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出既传统又不失个性的婚礼。
例如,纳采环节,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或视频通话的方式,让双方的家人在线上见面,既节省了时间,又保留了传统习俗的仪式感。问名环节,则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如DNA检测等方式,更加科学地了解双方的基因匹配度,为婚姻增添一份科学的保障。
而在亲迎环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户外婚礼、海边婚礼等形式,让婚礼更加贴近自然,充满浪漫与自由的气息。同时,他们也不忘在婚礼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如穿着汉服、佩戴传统饰品等,让婚礼成为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