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两千年前的历史文献关于祠堂的记载

2024-01-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8
转发:0
评论:0
历史文献记载了两千年前祠堂的起源、发展和文化意义。祠堂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建筑形式,承载着祭祀和纪念的意义。在汉代,霍光、张安世去世后,都受赐在墓旁建立祠堂。东汉的贵戚豪门在坟墓旁“广种松柏,庐舍祠堂”也很普遍。

两千年前的历史文献关于祠堂的记载

 

祠堂,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建筑形式,承载着祭祀和纪念的文化意义。本文将通过分析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探讨祠堂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那么历史文献是如何记载“祠堂”的。

 

我们先检索《说文解字》。关于“祠”,《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春祭曰祠。物品少,多文辞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就是说:(周代)春天的祭祀叫做祠。这是由于用来祭祀的物品少,而仪式文词多的缘故。从示,司声。农历二月祠不用牺性,而用玉器、毛皮和增帛。关于“堂”《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殿也。从土,尚声。”就是说:堂,有屋基的正室。从,尚声。如将“祠”与“堂”合起来,那“祠堂”的意思,就字义上解释,似可理解为祭祀的房屋。

两千年前的历史文献关于祠堂的记载

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文献就有着“祠堂”名称的直接记载。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名作《天问》,汉王逸注:“《天问》者,屈原之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晏昊,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谍愤懑,舒泻愁思。”@表明屈原放逐、彷徨山泽过程中,看到壁画,“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说明战国时代已出现祠堂。这是历史文献中关于“祠堂”一词的最早记载。

两千年前的历史文献关于祠堂的记载

汉代霍光,武帝时任大司马大将军。昭帝年幼即位,光受武帝遗诏辅政,前后秉政达二十年。光去世后,“谥曰宣成侯。发三河卒穿复土,起冢祠堂,置园邑三百家,长示奉守如旧法”。汉代张安世,昭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勋,去世后,“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溢曰敬侯。赐莹杜东,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表明霍光、张安世去世后,都受赐在慕旁建立祠堂

 

汉代张禹,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禹年老,自治冢莹,起祠室,好平陵肥牛亭部处地,又近延陵,奏请求之,上以赐禹,诏令平陵徙亭它所”。师古原注:“肥牛,亭名。欲得置亭处之地为冢茔。”

 

汉代文翁,庐江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

 

东汉光武帝于建武十七年“幸章陵。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乃悉为春陵宗室起祠堂”。建武十八年“三月王午,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历冯翊界,进幸蒲坂,祠后土”。注:“后土祠在今蒲州汾阴县西北。”表明光武帝谒陵而起祠堂。

 

东汉王符著《潜夫论》指出:“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刻金镂玉,糯、梓、梗、楠,良田造莹,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崇侈上懵。”@说明东汉的贵戚豪门,在坟墓旁“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很普遍。

 

上述引文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汉代,历史文献已多处记载着“祠堂”的名称。至三国魏晋南北朝,“祠堂”的名称继续在各种历史文献中出现。

 

当然,作为祭祀庙堂,历史文献的记载尚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古今图书集成·宗庙祭典》就有“帝高辛氏始立宗庙”、“帝尧作七庙以享先祖”、“帝舜立七庙、”夏制因唐虞立五庙”“殷制七庙”等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简牍|两千年前的天真烂漫
原标题:简牍|两千年前的天真烂漫▼简牍图书,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纸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除了把文字记录在甲骨、金石上之外,使用最为广泛、时间最长的便是竹和木,而经过加工后写了字的竹和木就称为“简牍”。简牍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简牍已大量使用。秦汉时期(前221—220),简牍是最主要的文字载体。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进步,直到东晋末年才逐渐被纸张取代。也就是说,它作为主要的文献形式在中国使用的时间长达千余年。曹魏˙楼兰木简魏晋˙楼兰木简
· 墨子:两千多年前的反战义士(图)
墨子《墨攻》再现墨子及其门徒们义勇反战的事迹。网上图片假如诺贝尔颁发给历史上对维护人类和平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个人,那么,先秦时期中国的墨子是当之无愧的。早在两千多年前,他老人家就已创立了反对不义战争的系统理论和严密组织,并身体力行地付诸行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反战义士,义无反顾的和平使者。墨子有反对不义战争的理论和纲领。墨子姓墨名翟,是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现存五十三篇的《墨子》一书,集中记述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言论。其中,“兼爱”与“非攻”占据了重要篇幅。这两部分论述,是墨家履行维护人间和平义务的理论基础,并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兼爱”是墨子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所谓“兼爱”,就是不受地域、家族、等级、地位的限制,彼此之间“兼相爱、交相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平等”、“博爱”、“让人间充满无差别的大爱”。墨子一生席不暇暖,不遗余力地鼓吹“兼爱”,为的是让天下苍生在兼爱互利中共...
· 关于“项氏世世为楚将”的记载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从《项羽本纪》中记载得知,项羽的爷爷项燕为楚将,但从“项氏世世为楚将”这句话分析,项氏除了项燕以外,上面的几代应该也为楚国将领,但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据查阅有关项氏宗谱,现将记载项氏“世世为楚将”的资料摘录如下,供大家参考研究:项氏以项橐为兖州第一世。项橐之孙,也就是兖州第三世:彦海,任楚禅将,娶乌马氏,生子二。彦海长子,第四世:福从。仕楚。生子五。福从次子,第五世,节,生二子;福从五子,第五世,让,仕楚为将节长子,第六世,温,仕楚禅将,从春申君帅师救赵事。节次子,第六世,浚,为楚上将,从楚王入武关被秦所害,殁于河西,娶韩氏,生子一。浚之子,第七世,寄彬,居下相,为楚国上将,毛遂说楚从楚王救赵于邯郸,定盟有功,用为中尉事,事载《楚世家传》,夫人屈氏,寄彬长子,第八世,项燕。(《项氏宗谱》资料图)安徽项氏宗亲联谊会...
· 历史文献上关于奇楠沉香的论述和考究
摘要:伽南香又名奇楠、棋楠、茄楠、奇南等(下面以奇楠为名展开介绍),作为一种最顶级的香料,在明清时期就备受朝廷和达官贵人的推崇。因为稀有而罕见,在民间认识且了解的人并不多。随着满清王朝的垮台,朝贡体系的消失,奇楠在一段时间之内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奇楠又重新被人们所提起。由于各自以不同古文献所描述的特征为依据,导致多种奇楠的出现,引申出油脂带有一些绿色的都称绿奇楠,或有辛辣麻痹感的沉香也认定为奇楠。多种多样的沉香被冠以奇南或奇楠沉香之名,出现在市场上,乱象丛生,令人迷惑。究竟古代所指的伽南香是哪一种?又有哪些主要特征?称作“绿奇楠”的绿结又是怎么回事?通过查阅明清时期众多文献,结合考查作者的身份背景等资料,在参考了台北故宫博物院2018年天香茄楠展的展品当中,并未出现有绿结特征的绿奇楠,综合了诸多方面的信息,得出一个结论:现在市面上所谓的“绿奇楠”,只是一种被民间人士...
· 关于神童项橐的一些历史记载
据西汉.刘向《战国策》载: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攻其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于是,甘罗得以重用。据《淮南子》第十七卷.说林训载:"项橐使小儿矜,以类相慕。"高诱注:项橐年七岁,穷难孔子,而为之作师。放使小儿之畴,自矜大也。据《淮南子》第十九卷.修务训载:"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