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里的祠堂:祠堂位置、建筑、布局与家族精神
祠堂,在家谱中尚有宗庙、宗祠、家庙、宗堂、享堂、神坛、祠字等名称,是朝拜祖先、家族议事的场所,在家族中居非常神圣的地位。祠堂是家谱的重要内容
在家谱的章节内容中居重要位置
家谱中的祠堂一般由图、文两部分组成,图主文辅,文字注释祠堂图画
祠堂图大多为建筑式样、框架结构图案。也有的称祠堂山水图,不仅绘制祠堂图样,而且将祠堂周围的住房、山水形貌也勾画在内,整个祠堂全貌一目了然。有的祠堂图还将祠堂祭器、祖先牌位次序勾画在图内。就祠堂所辖范围来说,多为一家族的祠堂,也有家族总祠图、支祠图。通谱、统谱中的祠堂图,则是涵盖全省乃至跨几个省区的一个大家族的合祠图、统祠图。
祠堂图前或图后,一般都有释文,对祠堂建筑、祠宗旨、祠堂管理、修谱与建祠的关系等予以说明。大体有以下内容:
(一)简介祠堂位置、建筑布局
如《(浙江嘉善)香湖丁氏家乘》(乾隆三年)“丁公祠”后释文:“丁公祠一所在南号圩之南汀,去住宅东南仅一里许。向南厅犹五三公所建,后德昭公、德威公以父荐举海鹤公孝义起家,奉主于中厅专祀之。而邑侯夙感海鹤公好义,又嘉诸子之孝,因赐邑丁公祠云。”又如《(湖南湘潭)中湘宾氏五修族谱》(1948年)“重修祠堂记”:揭示原祠堂因历年既久,岌岌欲坠,乃于嘉庆“五年春,遂倡捐货鸠工营葺”,“其基址则较前稍上数步,其经制则经十四丈,横八丈,中为正寝,奉始祖考妣神主居之;中之左偏,奉累代昭祖考妣神主居之;中之右偏,奉累代穆祖考妣神主居之。前为回廊、为疏楼。推祀祖之意,以祀神,则前之左为文昌帝君祠,前之右为关圣大帝祠。推祖宗之意,以联系姓之欢,则于后建倒厅一,横厅二,以为燕集之处”,将整个祠堂祖先牌位及各厅室位置作了全面介绍。
(二)论述设立祠堂以及祠堂著于谱的重要性
在祠堂图的释文中,对家族建立祠堂的重要性均有所论述。有的将修建祠堂作为达到“尊祖、敬宗、收族”的重要手段:“《礼》有云,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夫敬宗,莫严于祭祀;收族,莫切于祠宇。祠宇备祭祀,昭则子姓之欢,心既合,即一本之情谊愈敦也。”有的将修建祠堂提高到“明理法,正伦常”的高度“意义甚远”:“祖庙,所以本仁也。本仁孝之思,建立家庙,族之人于以序昭穆辩尊卑,明礼法,正伦常。法甚良,义甚深,而意义甚远也。
在祠堂图的释文中,不少家谱还论述了必须将祠堂“著于谱,图其式,加以说”的重要性。如《(浙江淳安)(安徽绩溪)姜氏孝子大民公派宗谱》:“祠堂必具图于家谱者,以去祖逾远,历世云遥,后子孙侵缭以周垣之地,据东西遗柜之房,故书一图,尤分注详细,以见开基时缔造艰难,犹必仿古制之家庙,以遗后。后之人可弗想其隐念,稽诸旧制,因其所已创,求其所必至,成其所未备,而益经理祠事,以光昭祀典也乎?”《(江西万载)昌田钟氏福房支谱》认为:“祠堂有图,而复加说者,何也?盖图只能表现形势大略,凡龙从何来,砂从何转,溪水之源流从何开阖,俱缺然不详。至祠堂之来历,与时势之变迁,更非图可得以形容者也。”从这几段引文可知,各家族在编纂家谱时,必将本族祠堂著于谱,图其式,并加以说者,其目的就是使后世子孙一览斯图,知悉祠堂之来历、时势之变迁,以见开基时缔造艰难,咸念先辈经营之苦、创造之劳,从而对祠堂时加修葺、时加整饰,使祠堂得以不朽,光昭祀典。
(三)祠堂的布局
明清时代,民间祠堂大都根据朱熹《家礼·祠堂》的设计来进行布局。祠堂大殿正中设一正龛,左右两边相对各设一配龛。所谓“龛”,本是附着在墙上的小殿阁,祖先的神主牌位摆在阁中,前面用帷幕掩饰。后来简化成一种特制的巨大的长方形木桌,将神主放在桌上。所谓神主,就是一种嵌在木座上的长方形小木牌,有的白底黑字,有的红底黄字,上面写着某某祖先名讳、生卒年月,原配继配氏姓,子、孙曾孙名字,为每一对(夫妇)祖先设一块。正放的神主是本家族的始迁祖或始祖,左右两边按左昭右穆次序,摆放家族现在的最长辈算起的、祖、曾祖、高祖四世的神主。超过四世的则将神主迁到配龛上去,而始迁祖、始祖是不迁的,永居正中间。这也就是明清时代民间理解的“百世不迁”和“五世则迁”
这类独立于居室之外的祠堂,其中轴线上的一般布局为:大门一享堂一寝堂。享堂也称祭堂,是拜祭祖先神主、举行祭祀仪式及族众团聚之所;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主之所。一些名宦世家,在祠前还建有照壁或牌楼,画栋飞甍,煞是壮观。县棠樾鲍氏因孝悌而闻名乡里,其祠堂位于村口,在祠前道路上建有皇帝恩赐匾额的七座石牌坊及一方亭,两旁配植桃花,其优美的环境和雄壮的气势为民间所罕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